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树华

作品数:30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文化
  • 6篇审美
  • 6篇诗歌
  • 5篇意蕴
  • 5篇文学
  • 4篇言志
  • 4篇志怪
  • 4篇诗话
  • 4篇诗学
  • 4篇诗言志
  • 4篇唐代
  • 4篇文化意蕴
  • 4篇小说
  • 4篇《沧浪诗话》
  • 4篇沧浪
  • 4篇沧浪诗话
  • 3篇代文
  • 3篇意象
  • 3篇异类
  • 3篇中国古代文学

机构

  • 23篇山东大学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大连外国语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30篇洪树华
  • 1篇乔世华
  • 1篇宁稼雨

传媒

  • 6篇社会科学辑刊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济宁学院学报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 1篇黄海学术论坛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语》中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2016年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一部重要语录著作,记载着孔子及其几个弟子的言语行事。它包含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术界对《论语》的阐释,大多偏重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其实,《论语》包含了精神美、中和美以及审美愉悦等审美文化内涵,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意义。
洪树华
关键词:《论语》君子中和之美审美愉悦审美文化
从唐代小说看巫术对人与异类婚恋遇合的影响
2010年
巫术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唐代小说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隋唐五代,尤其唐代志怪传奇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与异类婚恋遇合的故事。由于道教在唐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加上远古巫风的遗留,人与异类婚恋遇合常受到道士或术士施行巫术的干扰而被迫分离。巫术对唐代志怪中的人与异类婚恋遇合分离结局的影响,依赖特定的道士或术士等施行巫术或举行巫术仪式。
洪树华
关键词:巫术唐代小说
从魏晋南北朝志怪看巫术对人与异类超现实婚恋遇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巫术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被认为具有超自然力量。巫术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人与异类超现实婚恋遇合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士或者巫师等施行符、攻祷、气禁、击鼓等巫术来消除鬼魅惑人,治愈病人的魅疾。
洪树华
关键词:巫术魏晋南北朝志怪
从“牛郎织女”等意象看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型特性被引量:4
2003年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众多的原型意象之一,它反复出现于诗歌中,如同许多网结一般联缀着诗歌的传统,传达出不同诗人的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体验,注入了诗人的新鲜的血液,积淀了民族的原始心理内涵。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原型解读中,我们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型意象具有两个显明的特性:民族性与增殖性。
洪树华
关键词:牛郎织女民族性增殖性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洞穴仙境”意象被引量:7
2005年
“洞穴仙境”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它的频繁出现,有着深层的心理因素。运用弗莱、荣格的原型理论,将作品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洞穴仙境”意象加以联系审视,从它在作品中的具体显现,分析它潜藏的意蕴,可以拓展志怪小说微观透视的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洪树华
关键词:原始意象审美意象
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国内许多研究者、评论家处于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应该是长久浸染了中国传统的"诗言志"与"诗缘情"两大诗学观念,过分关注了诗歌的美学特征——抒情性,从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另一种言说方式——叙述。其实,新世纪诗歌涉及叙述并未中断,而叙述与抒情并不对立,它们相融在诗歌之中。
洪树华
关键词:诗性
宋前文言小说中的冥婚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3
2010年
冥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习俗,在宋前文言小说中常常出现。它突破了狭义的未婚夭亡的男女合葬,不仅指死人与死人之间的结合,也包括活人与死人的婚恋等。从宋前文言小说来看,冥婚故事大致有三种类型:合葬式、入墓(庙)结为夫妇式、女鬼自荐枕席结为夫妻式。作为古代婚姻嫁娶的一种特殊形式,冥婚具有鬼魂信仰和婚姻门第观念的文化意蕴。
洪树华
关键词:冥婚婚姻习俗
漫谈唐代诗人杜甫的称谓
2014年
称谓是人们用来互相称呼的相关名称。换而言之,称谓就是对人的称呼。称谓与称呼有区别吗?袁庭栋认为,称谓与称呼无多大区别,是近义词。在指某一具体称呼时,多用“称呼”;在泛指多种称呼时,多用“称谓”(参袁庭栋《古人称谓》,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1页)。袁庭栋还在《古人称谓》一书中列举了杜甫的各种称呼,他说:“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又叫杜子美、杜陵、杜少陵、少陵野老、杜拾遗、杜二拾遗、杜工部、老杜。”(同上,3页)然而,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觉杜甫的称呼并非只有袁庭栋所列的9个(含杜甫)。
洪树华
关键词:唐代诗人称谓杜甫称呼近义词古人
从先秦诗歌看巫风的性恋文化意蕴
2010年
巫风是上古时代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建立在对鬼神迷信基础之上的信仰习俗。它蕴涵着人与巫女、人与神(鬼)的性恋关系,这种性恋关系具有虚幻性。《诗经》、《离骚》和《九歌》等诗具有巫风色彩的这种性恋文化的鲜明踪迹。
洪树华
关键词:诗经楚辞巫风虚幻
从诗歌看唐宋文人染禅的主导审美心态被引量:4
2003年
禅宗是佛教的中国化,它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哲学。它注重主体的内心,以"心"为本体,强调人的心灵的自由和重视人的灵魂解脱。唐宋文人与禅之间有着不解之缘,经过禅学的濡染,形成了特定的主导审美心态:闲、幽、静。它们蕴含着禅学思想的精粹,又常常流露于、浸透于唐宋文人的诗歌创作领域之中。
洪树华
关键词:禅宗佛学唐宋文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