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8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分析其CT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8例病人中,诊断急性阑尾炎53例,升结肠癌2例,右侧腹股沟疝2例,假阴性1例。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的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增粗(管腔直径>6mm)占96.2%,阑尾结石占17.0%,回盲部壁增厚占30.1%,阑尾周围炎占60.4%,阑尾周围脓肿占15.1%,阑尾穿孔占9.4%。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征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辉坚王刚
- 关键词:阑尾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
-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给予2015年1月—2017年1月300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患者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观察患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转移及周围侵犯情况,将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0例行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244例诊断为小肠病变,与临床诊断一致。56例患者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为阴性,其中符合40例,漏诊11例,误诊5例。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为93.8%(244/260),准确率为94.7%(284/3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256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诊断小肠肿瘤、炎症、梗阻等疾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价值极好。
- 王刚周晓明赵蕊蕊于澜李志明
- 关键词:小肠疾病
- 鼻窦黏液囊肿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降低其漏诊、误诊的发生率。方法对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面部隆起、眼球移位、流泪等非鼻部症状。其中35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4例行鼻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36例(92.3%)症状缓解或消失,3例(7.7%)症状无改善。结论鼻窦黏液囊肿鼻部症状不明显,应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 王刚李娜
- 关键词:鼻窦黏液囊肿外科手术
- 胸壁纤维肉瘤1例
- 2011年
- 病人,女,20岁,左侧胸痛半年余,有轻中度呼吸困难。查体:血压16/11 kPa,听诊左肺呼吸音低。B超示左后肋膈窦部低回声团块,大小约9.7 cm×7.0 cm,界限清楚,包膜完整。CT平扫示左肋膈窦部软组织密度包块,最大横径约11 cm,呈分叶状;增强扫描示包块不均匀强化;包块后外侧贴近胸壁,
- 王刚李辉坚
- 关键词:胸壁纤维肉瘤病例报告
- 溃疡性结肠炎并虹膜睫状体炎和多发性关节炎1例
- 2012年
- 病人,男,32岁。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隐痛不适,伴有腹泻,每日黏液脓血便十余次,有里急后重感,便后腹痛可稍微缓解;同时伴有夜间疼痛加重的腰骶部、双侧髋部及膝关节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多发溃疡,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
- 王刚何树岗赵蕊蕊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
- CT灌注评价颅骨修补术后脑灌注与神经功能改善被引量:10
- 2014年
- 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术式,术后康复阶段大量患者出现非脑损伤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疲劳,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或语言障碍,偏瘫,偏侧感觉障碍等功能区症状.通常认为是由于大气压直接影响颅骨缺损部位压力[1],引起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降低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以往研究多集中在颅内大血管CBF上,而CT灌注成像可直接显示大脑皮层灰质,白质,基底节区的脑血流量,更具说服力.我们对1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行CTP(CT perfusion,CT灌注)检查,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伦鹏刘鹏王刚孟庆海吴泽玉
- 关键词:颅骨缺损CT灌注脑血流量
- 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并真菌感染1例
- 2014年
- 病人,男,37岁,于2011年7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无发热、寒战,无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脓血便,无皮肤巩膜黄染,来我院就诊,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后好转。上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胰尾部可见一不规则囊性包块影,呈多房状,其内可见分隔,约5.0cm×4.6cm×4.1cm大小,
- 于澜周晓明王静王刚
- 关键词:胰腺假囊肿个例报道
- 原发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表现及分型初探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DL)的CT表现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DDL患者的CT表现,并探讨其分型。结果肿瘤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或脂肪密度肿块,其中单发肿块6例,多发肿块10例。根据其CT表现分为4型:Ⅰ型,单发脂肪密度为主肿块(2例);Ⅱ型,单发软组织密度为主肿块(4例);Ⅲ型,多个软组织密度肿块与脂肪密度肿块相邻(7例);Ⅳ型,多个相邻软组织密度肿块(3例)。结论腹膜后DDL患者CT表现有一定特点,不同的影像学分型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计划。
- 周晓明于澜谷海燕王刚高远翔
- 关键词:脂肪肉瘤腹膜后
- CT脑灌注成像检查外伤性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应用CT脑灌注成像检查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外伤性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的机制。方法选取16例头部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在去骨瓣减压术后2~18个月行CT脑灌注成像检查,分别测量并比较患侧、对侧的大脑基底核、丘脑、皮质区、脑白质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患侧基底核、皮质区、脑白质CBV、CBF均较对侧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4~2.455,P<0.05)。而双侧丘脑CBV、CBF、MTT、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患侧脑血流灌注减低。
- 王刚周晓明于澜牛蕾赵蕊蕊隋庆兰
- 关键词:体层摄影扫描仪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
-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螺旋CT诊断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BAC)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PBAC的螺旋CT表现。结果累及1个肺叶3例,多个肺叶19例,片状阴影22例,蜂窝征22例,枯树枝征15例,CT血管造影征3例,片状磨玻璃影3例,叶间裂膨隆、牵拉、僵硬18例,邻近纵隔胸膜面的"线样征"13例,病灶周边及远处多发结节影9例,结节内伴空泡征7例,少量胸水5例,纵隔淋巴结大2例。本组病例中15例有CT复查资料,显示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变实。结论通过对PBAC的螺旋CT表现的正确分析,有助于临床上及时做出准确诊断。
- 尹智伟王刚苏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