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化疗
  • 3篇晚期
  • 3篇吉西他滨
  • 3篇肺癌
  • 2篇影像
  • 2篇照射
  • 2篇照射剂量
  • 2篇栓塞
  • 2篇图像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X线
  • 2篇KV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西他赛

机构

  • 8篇安徽省芜湖市...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作者

  • 12篇王可武
  • 3篇钱铭辉
  • 3篇龚建平
  • 3篇樊娟
  • 3篇王秀明
  • 3篇胡琴
  • 3篇周勤
  • 3篇张涛
  • 2篇韦永明
  • 2篇沈钧康
  • 1篇杨晓春
  • 1篇宛新安
  • 1篇陆之安
  • 1篇张伟
  • 1篇朱建兵
  • 1篇张章
  • 1篇王银华
  • 1篇章俊
  • 1篇朱凌燕
  • 1篇杨丽萍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药物资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后恶性肿瘤影像介入诊疗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腹膜后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发现时肿瘤往往巨大或侵犯周围血管而无法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报道相对较少,但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介入方法可以在手术前起到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也可以在晚期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中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腹膜后恶性肿瘤介入诊疗的方法主要有血管造影、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治疗、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化学消融治疗等。介入诊疗总体上具有安全、有效、便捷的特点,在腹膜后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可武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恶性肿瘤介入
65例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的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2例,重症胰腺炎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48例表现为胰腺饱满、水肿,36例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重症胰腺炎中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胰腺周围不同程度液体聚集,可见胰腺实质内程度不一的坏死,1例并发脓肿。结论:胰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李敏王可武钱铭辉
关键词:胰腺炎CT
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联合铂类对晚期肺鳞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组)和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P组)化疗对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54例肺鳞癌患者分别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多西他赛联合铂类化疗,每2个周期通过胸部CT评价疗效。结果 GP组和DP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8月和9.7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8%和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6%和34.4%,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4%和79.3%,GP方案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晚期肺鳞癌疗效相当,但GP方案组表现更好的生存优势。
胡琴韦永明王可武王银华宛新安
关键词: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卡铂肺鳞癌
低Kv-CT增强放大效应的实验研究及其在胸部增强中的初步应用
本研究采用低Kv-CT扫描,以水模和非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低Kv-CT扫描参数的优化设计 目的:筛选低Kv-CT扫描的优化参数。材料和方法:应用GEHispeed/I型CT机、...
王可武
关键词:X线计算机照射剂量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疗效评估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疗效评估的关系.[方法]本院肿瘤科收治的55例肺癌患者,在进行标准化疗前后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体为患者第1周期化疗前、第3周期化疗前抽取外周血检测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D8及NK细胞),计算CD4+/CD8+比值,比较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合疗效评价结果观察化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情况.[结果]29例化疗有效患者化疗后CD4+、CD4+/CD8+水平升高,与化疗前CD4+、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有效患者化疗后CD8+、NK细胞水平下降,但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6例化疗无效患者化疗后CD4+、CD4+/CD8+表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表达上升,NK细胞表达下降,但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8例腺癌患者化疗后CD4+水平均较化疗前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化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化疗有效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在化疗后得到改善,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重;腺癌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而其他组改善不明显.检测肺癌化疗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预后及疗效指标的参考指标.
胡琴殷飞张涛黄浩王可武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61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为主的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以氟尿嘧啶或阿霉素为主的TACE治疗,3~5周为1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R率分别为58.1%和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87.1%,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研究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常见的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且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可武王秀明樊娟章俊张章韦永明周勤
关键词:肝细胞癌化学治疗栓塞吉西他滨奥沙利铂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分析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复发性星形细胞瘤,复发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4~122个月,平均8.6个月,在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22例。结果 45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中,共有复发病灶49个。32例出现1种或1种以上方式的颅内扩散;笔者将颅内扩散分为3种方式:结节型、线型和混合型,其中结节型扩散28例,线型扩散23例,混合型扩散11例。17例出现硬脑膜“尾征”。结论 MRI是诊断复发性星形细胞瘤的重要手段,而且能清晰的揭示复发肿瘤颅内扩散的方式。
王可武沈钧康龚建平陆之安钱铭辉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复发磁共振成像
低kV-CT扫描参数的优化设计被引量:10
2008年
张伟龚建平王可武朱建兵钱铭辉
关键词:多排螺旋CTX线照射剂量X线照射剂量CT扫描图像噪声信噪比
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的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疗效。方法分析57例胃癌肝转移瘤DSA表现,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中,27例为富血供者,乏血供者30例,富血供者除2例弥漫性病灶外,25例富血供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余患者32例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相比,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在肿瘤有效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TAI组为11个月,两组间存在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富血供胃癌肝转移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经肝动脉灌化疗相比能明显提高疗效。
王可武樊娟王秀明张涛杨丽萍刘宏杰朱凌燕周勤
关键词:肝转移瘤胃癌化疗栓塞
Sturge-Weber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2006年
分析10例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7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结果10例均有脑萎缩;8例有不同程度皮层钙化;6例出现患侧侧脑室扩大,1例患侧侧脑室变小;8例颅骨板障增厚,2例患侧额窦腔扩大;4例出现深静脉异常;5例增强见脑回样强化。认为正确认识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王可武沈钧康杨晓春龚建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