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向东

作品数:24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脊髓
  • 9篇脊髓损伤
  • 8篇血脑
  • 8篇血脑屏障
  • 8篇脑屏障
  • 5篇凋亡
  • 5篇烫伤
  • 5篇微囊
  • 5篇微囊化
  • 5篇细胞凋亡
  • 4篇蛋白
  • 4篇脑内
  • 3篇嗅球
  • 3篇悬液
  • 3篇烫伤大鼠
  • 3篇脊髓损伤大鼠
  • 2篇嗅鞘细胞
  • 2篇许旺细胞
  • 2篇雪旺细胞

机构

  • 21篇南昌大学
  • 7篇江西护理职业...
  • 3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王向东
  • 20篇刘曾旭
  • 12篇刘德明
  • 9篇王航辉
  • 4篇万丽萍
  • 4篇余庆
  • 3篇王海宝
  • 3篇马建敏
  • 3篇马学强
  • 3篇周聪发
  • 2篇胡维晟
  • 2篇徐年香
  • 2篇李耀斌
  • 2篇万斌
  • 2篇张博
  • 2篇杨宝林
  • 2篇黄惠明
  • 2篇张玉生
  • 1篇胡敏
  • 1篇夏雯涵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江西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江西医药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大鼠严重烫伤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N_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严重烫伤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探讨NO在严重烫伤中损害BBB的机制。方法:实验SD大鼠分为烫伤组和L-NAME组后又各分为烫伤后1~24 h等5组。检测大鼠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及脑百分含水量;观察BBB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烫伤组与正常组比较,脑EB含量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用L-NAME治疗后在1~12 h均可见明显的疗效,脑EB含量与同组比较明显下降。电镜显示:烫伤3h以后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经L-NAME治疗后脑毛细胞血管基本恢复到正常。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脑BBB通透性增高,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轻烫伤对脑BBB的损伤。
刘曾旭刘德明王向东王航辉黄惠明张博
关键词:烫伤血脑屏障脑水肿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王向东刘曾旭王航辉
关键词: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刘曾旭王向东张玉生刘德明徐年香马建敏
血脑屏障损伤的明胶酶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王航辉刘曾旭王向东张博贾建强
关键词:血脑屏障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脑血管内皮细胞蛋白水解酶细胞外基质病理过程
p38MAPK激活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属于一种慢性疼痛,通常表现出异常疼痛、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等临床特征。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持续时间长,对患者的身心有巨大损害,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且复杂,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形成和维持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未来有望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的活化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临床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与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李世城刘曾旭王向东谢晨园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P38MAPK
雪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大鼠脊髓损伤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雪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凋亡、Bcl-2、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雪旺细胞组、雪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每组30只大鼠。制作T10节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分别于1、7、15、30、60d5个时间段对动物取损伤区1cm范围脊髓节段,常规石蜡包埋,水平切片进行TUNEL、Bcl-2染色,观察脊髓内凋亡细胞、Bcl-2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仅有少量淡染Bcl-2阳性细胞;单纯损伤组神经元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高峰在第15、45天时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接近正常水平。雪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后损伤脊髓细胞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具有显著性增高(P<0.05),30d高度表达并持续1个月。单纯损伤组脊髓内细胞凋亡最多,并于损伤后7、30d形成两个高峰,多分布于白质中。雪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组细胞凋亡数量较单纯损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雪旺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移植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凋亡、促进Bcl-2的表达。
王海宝刘曾旭马学强王向东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雪旺细胞BCL-2
老年痴呆的预防及早期护理干预被引量:3
2013年
阐述老年痴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早期护理、疾病的干预,以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改善痴呆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恶化。
王向东万丽萍高原郑晓波周琦意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
尼莫地平对烫伤大鼠脑内ZO-1 mRNA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严重烫伤大鼠脑内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mRNA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应用解剖实验室完成。①取健康SD大鼠13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烫伤组60只,尼莫地平组60只,后两组又设烫伤后1,3,6,12,24h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2只,其中6只用于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测定,剩余6只用于ZO-1mRNA的检测。②烫伤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100℃开水烫伤15s,造成背部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尼莫地平组大鼠于烫伤后即刻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5mg/kg),其他2组不给药。③各组大鼠于相应的时间点麻醉并处死动物取材,应用化学定量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内伊文思蓝含量,运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内ZO-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经补充后1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伊文思蓝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0.18±1.79)μg/g,烫伤组伤后1,3,6,12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高峰在烫伤后6h,为(20.00±0.58)μg/g;尼莫地平组伤后1,6,12h均低于烫伤组(P<0.01),烫伤后6h时为(16.74±0.78)μg/g。②小脑伊文思蓝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2.90±1.32)μg/g,烫伤组伤后1,3,6,12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高峰在烫伤后6h,为(31.3±1.47)μg/g;尼莫地平组伤后1,3,6,12h均低于烫伤组(P<0.01),烫伤后6h时为(21.05±2.36)μg/g。③脑组织ZO-1mRNA的表达:烫伤组烫伤后3,6,12,24h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0.1235±0.0158),(0.1890±0.0531),(0.2014±0.0412),(0.1555±0.0163)倍(P<0.01);尼莫地平组较烫伤组高,以烫伤后3,6h最为明显,分别为烫伤组的3.96及1.81倍(P<0.01).结论:①严重烫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内ZO-1mRNA表达下降。②烫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能防止脑内ZO-1mRNA表达下降,并能起到保护血脑屏障功能的作用。
刘曾旭王向东王航辉刘德明马建敏
关键词:烫伤血脑屏障尼莫地平
严重烫伤大鼠脑内MMP-9及NOS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建立30%TBSAⅢ度烫伤SD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MMP-9的表达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NOS的表达变化,用干湿法检测脑百分含水量。结果:严重烫伤后脑百分含水量增高,以6~12h最为显著;烫伤后3hMMP-9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12~24h阳性细胞数增加达高峰;48h阳性细胞数开始下降。大鼠严重烫伤后3,12,24h大脑皮质及烫伤后3,24h的纹状体内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讨论:严重烫伤后脑内MMP-9和NOS均升高,可能与血脑屏障损害及脑水肿的形成有关。
刘曾旭余庆王向东王航辉万斌刘德明
关键词:烫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一氧化氮合酶血脑屏障
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细胞凋亡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横断SD大鼠T10节段脊髓,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在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双侧嗅球,制备成细胞悬液及微囊化的细胞悬液。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损伤组(B组)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脊髓损伤腔隙;细胞悬液组(C组)用明胶海绵吸附的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植入;微囊组(D组)植入明胶海绵吸附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细胞悬液。实验大鼠分别于术后12h、1d、3d、7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法)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变化。结果A组少见凋亡细胞;B组凋亡细胞最多,并于损伤后1d、7d形成两个高峰;C组凋亡细胞数量较B组有所减少,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C组BBB评分较B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别(P<0.05);D组凋亡细胞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别非常显著(P<0.01),较C组有所减少,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D组BBB评分较B组明显提高,差别非常显著(P<0.01),较C组有所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种嗅球组织细胞悬液移植能够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细胞移植效果更佳。
王向东刘曾旭吴国平万丽萍
关键词:异种移植脊髓损伤细胞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