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圣东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4
供职机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检测
  • 2篇血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高敏
  • 2篇高敏C反应
  • 1篇胆红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心肌损伤
  • 1篇血浆
  • 1篇血浆检测
  • 1篇血清维生素
  • 1篇血清维生素D
  • 1篇血清诊断
  • 1篇胰岛

机构

  • 6篇滁州市第一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圣东
  • 5篇李维春
  • 2篇周彩云
  • 1篇俞艳梅
  • 1篇徐成芳
  • 1篇钱昊
  • 1篇吴琪
  • 1篇曹明杰
  • 1篇钟冲
  • 1篇周海燕
  • 1篇倪月
  • 1篇武荣
  • 1篇钟振荣
  • 1篇张克昌
  • 1篇黄先国
  • 1篇周春雷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孕妇血浆中胎儿DNA提取及STR基因检测的研究
李维春武荣徐成芳周彩云倪月曹明杰周海燕王圣东周春雷钟振荣
该项目采用德国QIAGEN血浆DNA提取和纯化药盒对10组孕妇血浆进行提取,采用美国Chelex-100方法提取DNA,使用美国Promega公司的含一个性别决定基因和15个常染色体STR等位基因的复合PCR扩增药盒经行...
关键词:
关键词:产前基因诊断血浆检测
总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价值
2006年
目的:探讨总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状动脉疾病(CHD)中的价值。方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51例CHD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hsCRP及其它脂类指标,分析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检查者作对照分析。结果:CHD患者的TBil浓度(11.85±6.72)μmol/L,hsCRP(4.75±2.59)mg/L,与健康对照组TBil浓度(14.51±7.25)μmol/L,hsCRP(1.35±0.76)mg/L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治疗前、后hsCRP的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1)。结论:TBil、hsCRP与CHD发生有关,在CH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李维春周彩云王圣东黄先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总胆红素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造影
ADA、TBA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7
2001年
李维春王圣东
关键词:肝疾病血清诊断ADATBA
心肌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5
2009年
李维春王圣东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损伤患儿蛋白检测HS-CRP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的1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91例)和非感染组(22例)。比较败血症组与非感染组新生儿的CRP和PCT水平,比较32例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PCT水平,分析CRP和PCT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CRP、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32例患儿治疗后的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2μg/L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74.74%,特异性为100.00%,CRP≥8 mg/L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54.95%,特异性为81.82%。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李维春张克昌杨续王圣东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新生儿败血症
矮小症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D IGF-1 IGFBP-3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7
2022年
目的:分析矮小症儿童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0例矮小症儿童,按照其2种药物激发试验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将患儿分别纳入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组、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组,并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骨密度及血清维生素D、IGF-1、IGFBP-3水平,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骨密度与矮小症儿童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ISS组、GHD组儿童骨密度依次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SS组、GHD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IGF-1、IGFBP-3依次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ISS、GHD患儿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IGF-1、IGFBP-3均呈正相关(r=0.627,0.660,0.625,P<0.05)。结论:不同病因所致矮小症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下降表现,且患儿骨密度下降幅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IGF-1、IGFBP-3下降幅度密切相关。
钱昊俞艳梅吴琪王圣东钟冲
关键词:矮小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