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军

作品数:39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4篇医药卫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分子
  • 10篇分子印迹
  • 8篇色谱
  • 5篇印迹聚合物
  • 5篇手性
  • 5篇分子印迹聚合...
  • 5篇分子印迹膜
  • 5篇超临界流体
  • 4篇氧氟沙星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法
  • 4篇沙星
  • 4篇手性识别
  • 4篇他汀
  • 4篇相色谱
  • 4篇洛伐他汀
  • 4篇膜分离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伐他汀

机构

  • 31篇华东理工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河南天方药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39篇王学军
  • 25篇许振良
  • 14篇杨座国
  • 11篇邴乃慈
  • 11篇冯建立
  • 4篇赵锁奇
  • 3篇王仁安
  • 2篇王寅
  • 2篇程武斌
  • 2篇章文俊
  • 2篇刘长利
  • 2篇孙权
  • 2篇李春雷
  • 2篇杨志和
  • 1篇钟常明
  • 1篇李峰
  • 1篇阎剑
  • 1篇方夕辉
  • 1篇臧文生
  • 1篇程亮

传媒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化学世界
  • 1篇上海化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色谱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第二届全国化...
  • 1篇第五届全国振...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第三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1
  • 1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手持式结肠镜力和扭矩测量传感器
一种手持式结肠镜力和扭矩测量传感器,包括内套筒(1)、外套筒上半部分(2)、外套筒下半部分(3)、锁紧螺栓(6)和传感棒(13);所述内套筒(1)的前端设有一个凸起的台面,上面设有一个用于固定传感器的锁紧螺栓(6),所述...
孙权王寅章文俊李春雷程武斌王学军
文献传递
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渗透汽化方面的应用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方法制备L-DBTA 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
杨座国许振良王学军
关键词:复合膜手性识别渗透汽化中空纤维
文献传递
分子印迹的印迹效率及其评价被引量:12
2007年
随着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分子印迹技术在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印迹效率的概念,讨论了影响分子印迹效率的几个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印迹效率的评价方法及测定手段。简要介绍了分子印迹发展的两个新方向:分子印迹膜和单分子印迹,指出了提高印迹效率是实现分子印迹技术工业化的重要前提。
王学军许振良邴乃慈
关键词:分子印迹分子印迹膜树枝状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研究
<正>自1972年Wulff提出分子印迹的慨念,尤其是1993年Mosbach发表以茶碱为模板的聚合物的报道以来,这种模拟抗体-抗原作用的人工模板技术因其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应用性等特点,在色谱、固相萃取、仿生传...
王学军许振良杨座国邴乃慈冯建立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金属配合物分子识别
文献传递
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及光电探测技术的研究
二维材料作为原子厚度的新型纳米材料,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优异的物理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石墨烯(Graphene)和二硫化钼(Molybdenumdisulfide,MoS2)作为代表的二维层状材料在电子、光电子、传感...
王学军
关键词:生物传感光电探测二硫化钼
分离制备卵磷脂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制备高纯度卵磷脂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尤其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的方法从大豆及蛋黄磷脂提取物中分离出单组分卵磷脂,特别是磷脂酰胆碱的工艺。本发明是以磷脂提取物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法,以超...
赵锁奇王仁安王学军石铁磐
文献传递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析大豆磷脂被引量:22
2001年
采用以CO2 为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方法 ,以含 0 0 5 % (体积分数 )三乙胺的乙醇作为改性剂 ,对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 ,获得了大豆磷脂提取物中 6个重要组分的定性结果 ,并讨论了流动相组成、操作温度和压力对分离的影响。对其中有代表意义的磷脂酰胆碱 (PC)进行了外标法定量分析 ,在PC质量浓度为0 0 2 0 g/L~ 0 0 75 g/L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PC加样回收率为 96 7% (n =5 ) ,重现性好。
王学军赵锁奇王仁安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磷脂酰胆碱大豆磷脂二氧化碳
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膜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被引量:17
2007年
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应用于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外消旋体(OFLX)。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单体α-甲基丙烯酸和模板分子LVFX缔合的化学计量数2和结合常数K=3.83×105L2/mol2;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貌;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空间结构和大小均与模板分子LVFX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透过底物分子,得到的LVFX和OFLX的最大分配系数KL和KO分别为2.7和2。该方法为分子印迹膜萃取技术用于手性药物拆分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邴乃慈许振良王学军杨座国
关键词:分子印迹膜固相萃取手性药物左氧氟沙星
热聚合制备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被引量:14
2006年
以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能选择性识别LVFX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M IPs通过氢键和离子键对LVFX进行识别;Scatchard分析显示,MAA与LVFX在自组装过程中形成了2类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容量Qm ax分别为9.76和25.75μmol/g,在10 m in中内基本完成了对LVFX的选择性吸附;M IPs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ΔΔH=-1.18 kJ/mol和ΔΔS=-0.27 J/(mol.K)。
邴乃慈许振良杨座国王学军冯建立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热力学
超滤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提取浓缩、分离纯化等关键单元技术的现代化。近年来,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绿色等特点因而正日益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受到青睐。但由于对膜分离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成本及分离膜容易污染等
王学军许振良冯建立阎剑
关键词:膜分离中药超滤膜污染中药现代化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