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康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甲状腺
  • 3篇胰腺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肠癌
  • 2篇胰腺炎
  • 2篇增殖
  • 2篇手术方式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术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左半结肠
  • 2篇左半结肠癌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机构

  • 15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15篇王小康
  • 8篇陈绵龄
  • 7篇梁柳森
  • 2篇江福能
  • 2篇彭吉祥
  • 1篇杨盛帮
  • 1篇曹杰
  • 1篇林展雄
  • 1篇罗宏图
  • 1篇解绪红
  • 1篇张帅
  • 1篇马少吟
  • 1篇魏亚明
  • 1篇陈文全

传媒

  • 4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附103例报告)
<正>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情况,其中非手术治疗67例...
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文献传递
25例脾脏肿瘤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 提高对脾脏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例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脾脏良性肿瘤病史一般超过半年,而恶性肿瘤则短于半年。B超首诊占40%(10/25),CT诊断的准确率超过B超,良性肿瘤13例行脾切除术,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脾移植。6例恶性肿瘤行脾切除术或广泛切除+化疗。25例脾切除术术后无一例死亡,亦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良性肿瘤全部治愈。恶性肿瘤3例,分别随访1年6个月,3年及3年8个月,患者仍然存活,失访3例。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在临床上罕见。良性肿瘤症状隐匿,病史长;恶性肿瘤病史短,伴有发热、消瘦、贫血。B超检查应作为首选方法。良性肿瘤尽量行保脾手术,恶性肿瘤行脾切除+化疗。
陈绵龄曹杰王小康
关键词:脾脏肿瘤
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被引量:10
2003年
探讨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 ,以指导今后对胰腺外伤的处理。回顾性分析近 1 1年来收治的 2 8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有临床手术探查指征时尽快实施手术 ,根据当时胰腺外伤、复合伤等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包括单纯清创、出血、引流、胰腺空肠吻合、胰体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2 8例中 ,1 4例出现并发症 ,4例死亡 ,死亡原因和胰腺外伤并无关系 ,其余病例均获治愈。提示 :胰腺外伤的诊治 ,应对临床各相关指标作仔细的综合分析 ,尽早作出判断 ,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的时机 ,术中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主胰管是否受损 ,是否伴有十二指肠、肝脾等重要器官组织损伤以及当时病人的具体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术式。
王小康陈绵龄
关键词:病例报告手术方式胰腺损伤外科治疗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附53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1)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4例;(2)行肿瘤切除、结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16例;(3)肿瘤未能切除,行结肠造瘘术3例;发生切口感染6例;术后死亡4例(7日内)。结论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方式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残留与复发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96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后复发情况、再手术方式及疗效。术后均予以TSH抑制剂治疗,随访0.5~5年。结果初发单侧腺体结节性肿手术47例,同侧复发20例,对侧复发13例,双侧复发14例;初发双侧腺体结节性肿手术21例,术后单侧复发14例,双侧复发7例;既往手术史不详2例,均为双侧复发。单侧腺体复发行侧叶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双侧腺体复发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一侧全切除、对侧次全及全切除术。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高,与其病理特点、手术方法、术后TSH抑制剂治疗不规范有关。规范手术方式、术后规律服用TSH抑制剂治疗可能减少复发率。
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复发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附10例报告)
1993年
我院自1980年至1991年在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中,选择其中有适应症的10例,施行了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6~56岁。临床表现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X线检查符合机械性肠梗阻诊断。10例均行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术,其中肿瘤在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6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8例,切口皮下感染二期愈合2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随访2年7个月至12年,其中生存3年者3例,生存3~5年者2例,生存5年以上者5例。讨论结肠创伤治疗一直都有争议,有人认为,“结肠缝合后即使不发生裂漏也不作一期吻合的定言是明智的”,外置造瘘术直到目前仍然是有效的较常用的方法。Beall 1971年报导一组328例一期缝合与造瘘术的结果比较。
林展雄梁柳森王小康
关键词:结肠肿瘤肠梗阻外科手术
甲状腺癌116例临床讨论
1998年
甲状腺癌116例临床讨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510180)王小康梁柳森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较低,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但近年来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1]。我院1989年1月~1997年6月共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
王小康梁柳森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陈绵龄梁柳森王小康罗宏图
关键词:脾切除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微小RNA-126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观察转染微小RNA(miRNA,miR)-126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稳定miR-126高表达肝癌细胞株Hep-G2,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和侵袭能力,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并观察miR-12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Hep-G2在miR-126表达升高后,48 h后细胞吸光度值、迁移和侵袭能力(0.783 8±0.050 5、158.1±32.9、45.219±3.687)与空载体对照组(1.121 1 ±0.0637、258.2±51.5、80.387±5.641)比较相对减弱(P<0.05),凋亡率(18.621±0.852)%比对照组(5.325 ±0.239)%升高(P<0.05),细胞周期出现S期阻滞.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中,实验组裸鼠瘤体质量及体积明显减小(P<0.05).结论 上调miR-126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促进其凋亡,并且抑制裸鼠皮下成瘤模型肿瘤的生长.
彭吉祥王小康林卓远叶剑恒蔡志煅江福能
关键词:增殖迁移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乳头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判断PTC淋巴结转移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55例PTC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P-4、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PTC临床病理因素对两种蛋白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意义。结果 AP-4和VEGF-C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包膜完整性、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AP-4和VEGF-C蛋白同时高表达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4.2%。结论 VEGF-C、AP-4均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有关;且AP-4、VEGF-C高表达可能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强度,同时检测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淋巴结转移上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王小康解绪红陈文全魏亚明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