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左生
- 作品数:29 被引量:146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OEMS综合征一例治疗及随访
- 1995年
- 本文报道了1例POEMS综合征的临床与随访资料,该病人具有多发性神经病,皮肤变黑、浮肿、低热及浆细胞增生等特点,并于左股骨头处发现一溶骨性病灶。治疗上最后采用了局部放疗,使病程逆转,病人逐渐恢复。经6年随访,病情无反复。据此认为,凡诊断为POEMS综合征的病例,应作系统的骨骼X线检查,如能发现局灶病变,则采用局部放疗,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王左生赵宗美陈素珍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随访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IL-6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 IL-8、IL-6在急性脑梗死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4 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 IL-8、IL-6水平 ,并与匹配年龄的 2 7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组 IL-8水平为 ( 1 .39± 0 .1 1 ) ng/m L,IL-6检测阳性者为 4 6 .6 7%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均 P<0 .0 0 1 )。相关性分析显示 ,脑梗死急性期 IL-8含量与梗死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呈直线正相关 ( r=0 .4 37,P<0 .0 0 5 ;r=0 .394 ,P<0 .0 1 ) ;血清 IL-6含量与梗死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等级正相关 ( rs=0 .4 6 7,P<0 .0 0 2 ;rs=0 .40 1 ,P<0 .0 1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IL-8、IL-6水平增高 。
- 王左生卢宏王喜英王建平方树友
-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6
- 不同年龄和疾病阶段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P300改变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疾病阶段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的P300改变。方法:将1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PD组(60例)和晚期PD组(60例);其中早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早期PD组(33例)和老年早期PD组(27例),晚期PD组又按年龄分为年轻晚期PD组(32例)和老年晚期PD组(28例)。将6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年轻对照组(34例)和老年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简明精神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语言流畅性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定认知功能,记录分析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PL。结果:年轻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年轻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早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老年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老年对照组,且P300PL延长(P<0.01);晚期PD组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300PL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轻早期PD组较年轻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PD组较对照组5项评分及P300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MSE、FOM、RVR、BD、DS评分和P300峰潜伏时的延长呈负相关。结论:非痴呆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下降,其认知功能的下降与发病年龄及疾病阶段有关。
- 赵莘瑜卢宏滕军放张炳谦王少平王左生赵宗美王海珍
- 关键词:帕金森病P300年龄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20例被引量:2
- 2001年
- 连亚军王左生李月琴马奎云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偏侧面肌痉挛BTX-A
-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2年
- 王左生连亚军赵莘瑜魏洁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 偏头痛和癫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及其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比较偏头痛和癫痫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含量 ,以探讨TNF α在偏头痛和癫痫中不同的作用机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对 2 1例偏头痛发作期和 2 0例刚发作后 12小时内的癫痫患者及 19例正常人血清和脑脊液中TNF α进行测定。结果 :( 1)偏头痛组和癫痫组血清和脑脊液中TNF 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 2 )癫痫组血清和脑脊液中含量较偏头痛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5)。结论 :偏头痛和癫痫患者存在着免疫紊乱 ,而以后者更明显 ,它们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均有TNF α的参与。
- 连亚军王左生邱亚锋方树友
- 关键词:偏头痛癫痫肿瘤坏死因子Α脑脊液
- 脑梗塞时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VWF的变化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VonWillebrand因子(VWF)在小儿脑梗塞时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34例脑梗塞患儿血浆GMP-140及VWF,并与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儿急性期血浆GMP-140及VWF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恢复期血浆GMP-14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VWF仍高于对照组;双侧脑梗塞患儿血浆GMP-140及VWF含量明显高于单侧脑梗塞患儿。结论GMP-140及VWF参与了小儿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且提示持续高水平的VWF可能是再次脑梗塞的潜在危险因素。
- 方桂远王左生杨振华
- 关键词:脑梗塞Α-颗粒膜蛋白VWF血小板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 1996年
- 本文对10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进行了CT和(或)MRI检查,发现脑梗塞28例(26.9%),其中50例颈内动脉系TIA患者发现梗塞19例(38.0%),54例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发现梗塞9例(16.7%)。对后组病人拍颈椎片均显示不同的改变,三维多普勒(TCD)均显示椎基底动脉痉孪。因此结合文献考虑颈内动脉系的TIA病因主要是微栓子,发生脑梗塞率较高,而椎基底动脉系TIA病因主要是血管痉挛,发生脑梗塞率低。由于TIA患者的脑梗塞率达26.7%~77%。故认为,TIA的概念除传统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症状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及可以反复发作外,应加上影像学可见脑组织有小的软化灶这一现象,以统一临床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
- 王左生马俊马奎云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影像学研究
- 甘露醇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996年
- 作者观察了20例急性脑血栓病人甘露醇使用前及使用后1.5小时血液流变学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全血粘度低切值和血浆粘度在甘露醇使用后都有显著性的增高,认为这与该药的利尿作用有关,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所致,建议在非脱水时使用甘露醇应注意补充水份。
- 王左生
- 关键词:甘露醇血液流变学脑血栓药理学
- 散发性脑炎31例临床与CT分析
- 王左生
- 关键词:脑炎穿刺术活体组织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