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精氨酸对大鼠妊高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 2003年
- 为了研究L-精氨酸治疗孕鼠妊高征效果及机制,利用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建立孕鼠妊高征模型,并利用L-精氨酸治疗,观察其对孕鼠妊高征治疗效果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I(ANGII)、血栓烷(TXA2)、前列环素(PGI2)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L-精氨酸可明显改善孕鼠妊高征症状、体征。模型组与对照组、低、高剂量L-精氨酸组比较血清NO、ANGII、PGI2水平、NOS活性均显著降低,而血清ET、TXA2水平明显增高。结果提示NO浓度、NOS活性降低及血管调节因子失衡,可能为妊高征的发病机制;L-精氨酸对大鼠妊高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一结果可能为妊高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合理方法及手段。
- 王忠民王波叶萍
- 关键词:L-精氨酸妊高征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L-精氨酸对妊高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硫酸镁和L 精氨酸联合治疗妊高症的有效性。方法 :设立对照组和妊高征组并利用硫酸镁、L 精氨酸及联合用药 (硫酸镁 +L 精氨酸 )治疗 ,观察其动态血压和 2 4h尿蛋白定量及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栓烷 (TXA2 )、前列环素 (PGI2 )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妊高征组NO、PGI2 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ET、ANGⅡ及TXA2 明显升高 (P <0 .0 1)。中度与重度妊高征组治疗前后NO、NOS、TXB2 、AngⅡ水平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ET水平在中度与重度妊高征组相比较P <0 .0 1。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组和L 精氨酸组 (P <0 .0 1)。结论 :NO水平、NOS活性降低及血管调节因子失衡 ,可能为妊高征的发病因素 ;L 精氨酸联合硫酸镁对妊高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 王忠民汪洁萍叶萍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L-精氨酸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血管调节因子
- 不同恶性行为卵巢癌细胞系DPP IV基因的表达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二肽肽酶IV(D PP IV)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试验鉴定A2780、SKO V-3、H O-8910、H O-8910PM卵巢癌细胞系的恶性行为差异;应用酶活性测定、流式细胞和半定量R T-PCR技术检测DPP IV基因在A2780、SK OV-3、H O-8910和H O-8910PM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结果4种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H O-8910PM、H O-8910、SK OV-3、A2780细胞系。DPP IV基因在A2780、SK OV-3、H O-8910和H O-8910PM细胞系中m R NA转录水平分别为0.7512±0.0012、0.5596±0.0015、0.3369±0.0009和0.2777±0.0006;酶活性分别为0.79±0.02、0.64±0.03、0.21±0.02和0.18±0.01;流式细胞术测定D PP IV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57.83±1.14、538.53±5.29、130.50±1.46和33.14±0.47。卵巢癌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与D PP IV基因的m R NA转录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83和-0.991;与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88和-0.968;与酶活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868和-0.983。结论D PP IV基因的m RN 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酶活性与卵巢癌细胞系的粘附、迁移和侵?
- 王忠民卢永科韩莹姜继勇袁晓东
- 关键词:卵巢肿瘤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ICAM-1检测的意义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着分子 1(sICAM 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 1浓度。结果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sICAM 1平均浓度和阳性率与良性卵巢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II~Ⅳ期显著高于临床Ⅰ期的患者 ;淋巴结转移阳性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 ;组织分化程度Ⅲ级者高于Ⅰ、Ⅱ级 (P <0 .0 1)。结论 血清sICAM
- 乔新民王忠民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血清SICAM-1ELISA法
- 术前血清CA125水平在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再评价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的血清CA125值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其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值。结果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A125值明显高于Ⅰ,Ⅱ期。特殊类型(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CA125平均值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腺鳞癌高于内膜样腺癌。G3CA125值明显高于G1,G2;有淋巴结转移的CA125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有血清CA125>20U·mL^-1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3.7%,而CA125>35U·mL^-1时分别为88.9%和97.5%;绝经前CA125值高于绝经后。腹腔细胞学阳性CA125值高于细胞学阴性患者。结论 CA125>20U·mL^-1结合组织分化Ⅲ级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同时又将假阴性率降到最低。血清CA125值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 王忠民叶萍等
- 关键词:血清CA125子宫内膜癌手术前放射免疫分析
- P-gp、ToPoⅡα、GST-π和c-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探讨P-gp、ToPoⅡα、GST-π和c-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gp、ToPoⅡα、GST-π和c-erbB2在147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147例上皮性卵巢癌中,P鄄gp表达63.9%;ToPoⅡα表达45.6%;GST鄄π表达70.1%;c鄄erbB2表达51.7%;P鄄gp和GST鄄π共同表达者50.7%。(2)P鄄gp、GST鄄π和c鄄erbB2表达率,低分化与中、高分化卵巢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α表达率,中、高分化高于低分化卵巢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表明,P鄄gp、GST鄄π和c鄄erbB2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和不良预后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P鄄gp表达、P鄄gp和GST鄄π共同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ToPoⅡα高表达对患者有保护趋势。[结论]P鄄gp、ToPoⅡα、GST鄄π和c鄄erbB2等多因素联合作用是卵巢癌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此四项指标的测定,对于患者预后的估计和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王忠民王波乔新民叶萍
- 血清sCD44v6/CA_(125)检测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sCD4 4v6和CA1 2 5的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80例卵巢癌患者、 5 0例良性卵巢瘤患者和 1 3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放免法定量检测sCD4 4v6和CA1 2 5浓度。结果 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sCD4 4v6浓度为 2 0 9 4± 5 0 2ng ml,显著高于良性患者的 1 5 3 3± 4 7 6ng ml (P <0 0 1 )和正常人群的 1 32 6± 33 9ng ml (P <0 0 1 ) ;卵巢癌术前血清CA1 2 5平均浓度为 38 2± 9 7U ml,高于良性组 1 6 7± 5 8U ml (P <0 0 1 )和正常组 1 1 5± 5 1U ml (P <0 0 1 )。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患者血清sCD4 4v6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sCD4 4v6和CA1 2 5随着病程进展、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的深入而升高。生存分析sCD4 4v6的异常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sCC (sCD4 4v6和CA1 2 5联合 )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RR =3 1 5 8,P =0 0 0 32 )。结论 血清sCD4 4v6和CA1 2 5的检测在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
- 王忠民王波汪洁平叶萍
- 关键词:SCD44V6CA125卵巢癌预后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VCAM-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以往有报道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e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最近研究证明多种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是升高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VCAM-1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130例正常人、50例良性卵巢瘤患者和6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VCAM-1的浓度。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血清sVCAM-1水平犤(897±54)μg/L,83.6%犦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瘤犤(435±43)μg/L,8.0%犦及正常对照犤(420±40)μg/L,6.2%犦(P<0.01),Ⅱ~Ⅳ期患者犤(899±71)μg/L,93.3%犦显著高于Ⅰ期犤(571±49)μg/L,63.6%犦(P<0.05),组织学分化Ⅲ级犤(982±66)μg/L,94.8%犦显著高于Ⅰ级犤(641±51)μg/L,69.2%犦和Ⅱ级犤(768±47)μg/L,66.7%犦(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犤(895±58)μg/L,95.1%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犤(728±47)μg/L,65.4%犦(P<0.01);卵巢癌组术后犤(532±46)μg/L,37.3%犦与术前犤(897±54)μg/L,83.6%犦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05),与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未见相关性(P>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VCAM-1水平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血清sVCAM-1水平有望成为诊断上皮性卵巢癌及监测其复发的指标之一。
- 乔新民王忠民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血清SVCA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