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
-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联合罗沙司他或rhEPO在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联合罗沙司他或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住院以及门诊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联合rhEPO治疗,观察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联合罗沙司他治疗。检测两组肾功能指标、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的差异,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因子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贫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治疗后升高,观察组Hb、HCT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治疗后升高,总铁结合力治疗后降低,观察组铁代谢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7/60)与对照组的10.00%(6/60)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联合罗沙司他治疗非透析肾性贫血对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的改善均优于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联合rhEPO,同时可保证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 宋大莉袁玲王晓娟齐金秋
- 关键词: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 淮南地区5家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情况研究
- 2024年
- 目的为新医改政策下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方法对5家公立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品种、采购金额占比、系统分类情况以及国家医保谈判(以下简称国谈)药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以下简称国家集采)的采购情况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5家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平均品种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43.15%、39.12%,其中中成药品种和金额仅占20.9%、20.35%;从系统分类来看,中成药及儿科、眼科用药和抗寄生虫药配备比低下;国谈涉及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采购金额平均占比分别为14.63%、26.77%,且逐年减少;2020年第一批国家集采涉及的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数量较上一周期增长32.3%,采购金额下降73.88%,占同期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总额的19.28%,品种数和采购金额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医院中成药、儿科用药及抗寄生虫药等品种配备不足,部分国家基本药物短缺,国谈品种大量落地等原因导致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和金额占比降低。建议完善儿科用药目录,将中成药纳入国家集采以提高基本药物比例,医院应完善儿科、眼科等科室基本药物品种,加强短缺药品预警和储备等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推广。
- 沈文文陈旭汤波田晶晶王晓娟
-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
- 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 2021年
-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于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治疗的80例CKD合并肾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注射用人促红素,每周100~150 IU/kg,分3次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罗沙司他胶囊,体质量45~<60 kg的透析患者每次100 mg,非透析患者每次70 mg,每周3次;体质量≥60 kg的透析患者每次120 mg,非透析患者每次100 mg,每周3次。两组患者均于用药4周后,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调整用药剂量。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贫血指标[Hb、血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铁代谢指标[血清铁(Fe)、铁蛋白(Fer)、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按CRP水平分为高CRP亚组和低CRP亚组患者的Hb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RBC、Hct以及观察组患者的TIBC、HDL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Fer水平和TSAT以及观察组患者的TC、LD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b、RBC、Hct、TIBC、HDL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C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高CRP亚组、低CRP亚组患者的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CRP亚组�
- 田晶晶张圣雨刘智张华张弦陈旭王晓娟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疗效安全性炎症状态
- 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使用小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溶栓时间窗内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0.9 mg/kg)和小剂量组(0.6 mg/kg),每组20例,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小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和溶栓后24小时做头颅CT排除脑出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80.00%,小剂量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高于小剂量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小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溶栓效果相当,安全性较好,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用小剂量。
- 纪芳李彬王晓娟杨莎莎朱蕾舒冰薛敏
-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 带式输送机保护控制系统的研究
-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由摩擦驱动引起连续动作的运输机械。随着煤矿机电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台数越来越多,运距越来越长,在带式输送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打滑、跑偏、堆煤、烟雾、超温等故障,影...
- 王晓娟
-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保护器控制系统信息融合
- 某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吸入制剂用药教育工作模式的建立及成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建立咳喘药学服务门诊用药教育工作模式,对咳喘患者进行规范的用药指导,观察药学服务门诊用药教育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该院咳喘药学服务门诊就诊需使用吸入制剂的21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用药教育工作模式进行用药指导,并随访3个月,于指导前后均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评估患者用药情况。随机抽取5名临床药师在建立用药教育工作模式前后进行业务水平的考核,包括用药指导、用药准则、处方审核等方面。结果随访3个月后,患者的CAT、ACT、MMAS-8均显著优于随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用药教育工作模式后,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用药准则、处方审核等业务水平均较建立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咳喘药学服务门诊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极大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吸入制剂正确使用率,从而保证药物治疗效果最大化。此外,咳喘药学服务门诊的开设对于提高临床药师素质和规范用药指导也具有重要意义。
- 方慧慧方明黄娟张华王晓娟
- 关键词:咳喘吸入制剂用药指导
- 白芍总苷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糖和葡萄糖转运体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糖和葡萄糖转运体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GP组和甲氨蝶呤(MTX)组。采用在大鼠右后足跖和尾根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和鸡Ⅱ型胶原诱导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后第14天(D14),TGP组大鼠按照每天50 mg/kg,MTX组按照每3天0.5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6 d。在大鼠致炎前和致炎后的不同时间点(D14-D30)观察大鼠足爪肿胀;大鼠致炎前和致炎后的D14和D30测量大鼠血糖浓度。末次给药(D30)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后处死大鼠,观察踝关节病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和肌肉组织GLUT-4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爪明显肿胀(P<0.01),模型组大鼠踝关节病理评分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TGP组关节肿胀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从D22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TX组从D18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P组与MTX组大鼠踝关节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TGP给药后,关节炎大鼠血糖水平降为(9.97±1.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所占总蛋白比例明显升高(P<0.01),经TGP给药后,关节炎大鼠胰岛素水平降为(16.7±1.87)μg/L,糖化血红蛋白比例降为(0.6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肌糖原与肝糖原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TGP给药后,肌糖原水平升高至(5.35±0.82)mg/g,肝糖原水平升高至(33.83±4.23)mg/g,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GLUT-2和肌肉组织GLUT-4水平显著下降(P<0.01);TGP给药后,GLUT-2和GLUT-4水平均显著上调,与模型组�
- 袁君王晓娟王春黄庆周淑萍徐礼五
- 关键词:白芍总苷血糖胰岛素葡萄糖转运体
- 静脉铁剂在妇科异常子宫出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了解妇科异常子宫出血缺铁性贫血(AUD-IDA)患者静脉铁剂应用情况,建立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静脉铁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应用静脉铁剂治疗AUD-IDA患者的病历资料,从蔗糖铁注射液的适应症、给药途径及频次、日剂量、溶媒、联合用药、禁忌症等方面进行专项合理性点评,制定该药DUE标准。采用AHP对2022年1月至12月妇科113例应用静脉铁剂的归档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使用蔗糖铁注射液患者113例,适应证、给药途径、溶媒、禁忌症、过敏反应处理均合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主要为:给药频次不适宜、日剂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总补铁量不达标以及用药后未进行持续性用药监护。各病例分值90~100分、70~<90分、60~<70分的患者及其占比分别为6例(5.31%)、106例(93.81%)和1例(0.88%)。结论 AUD-IDA患者在临床应用静脉铁剂时应注意用法用量、总补铁量、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用药后的持续性用药监护,提高其使用合理性。
- 徐静张华李凡李茗薇王晓娟
-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缺铁性贫血蔗糖铁注射液
- 131例口服抗血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帕累托图分析和干预
- 2024年
- 目的基于医院口服抗血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分析该类药物引起ADR的特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报国家药物ADR监测中心的131例口服抗血栓药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绘制帕累托图。结果131例口服抗血栓药物的ADR报告中,新ADR报告1例(0.76%),严重ADR报告86例(65.65%);ADR上报以药师为主(93例,70.99%),2020~2022年医生上报比重逐年增高(2020年0,2021年4.84%,2022年63.64%);男性(75例,57.3%)多于女性(56例,42.7%),其中51~80岁人群占比最大;引发ADR的主要药品为阿司匹林(95例,64.63%),其次为氯吡格雷(22例,14.96%)和华法林(12例,8.16%);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11例,72.55%),消化道为主要出血部位(87例,78.37%)。结论口服抗血栓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ADR,重点关注主要药品,加强ADR监测;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减少ADR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曹乐乐连凤珍田晶晶张华王晓娟
-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血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图分析
- 基于词替换的高效文本对抗样本生成研究
- 对抗样本是攻击者为欺骗深度神经网络(DNNs)而故意设计的模型输入,其存在给DNNs的安全性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揭示DNNs的固有缺陷的本质,提升深度学习模型的安全性和鲁棒性,开展对抗样本生成方式的研究工作势在必行。现存最...
- 王晓娟
- 关键词: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