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波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制作被引量:14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制作新西兰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现报道如下。
- 李东亚郑欣邱旭升王晓波袁翰陈一心
- 关键词: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新西兰兔
- 应用兔桡骨建立急性骨髓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不同量金黄色葡萄球植入兔桡骨,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变化,探讨兔桡骨骨髓炎动物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适剂量.方法:3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双侧桡骨制造骨窗,注入不同量(1×104~1×109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 王晓波陈一心郑欣邱旭升朱彦丞桂雪洋王骏飞施鸿飞熊进
- 金黄色葡萄球菌植入总量对兔桡骨骨髓炎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通过不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植入兔桡骨,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变化,探讨兔桡骨骨髓炎动物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适剂量。方法 3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双侧桡骨制造骨窗,注入不同量(1×104~1×109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实验组(A^F组),对照组注入0.1m L生理盐水,每组5只。分别于术后当日、术后2周、4周行X线及CT扫描检查。术后4周完成影像学评分后,处死兔取出桡骨完成肉眼观察评分,再作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完成组织学评分。结果 F组兔因感染过重死亡2只;C、D、E、F组术后4周体重明显减轻,平均减轻量分别为(75.6±24.9)g、(119.0±42.7)g、(184.1±51.7)g、(194.9±63.2)g,体重改变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切口渗出较多,可见窦道形成。术前术后体重变化、肉眼观察评分、影像学评分和组织学评分LSD法比较,P<0.05。术后4周影像学、肉眼观察及组织学检查D组只可见少量的骨感染表现,而E、F组可见严重的骨感染表现;E组及F组的肉眼观察评分[(2.6±0.2)和(2.8±0.1)]、影像学评分[(17.6±0.3)和(19.4±0.2)]和组织学评分[(7.2±1.1)和(8.4±0.2)]明显高于其他五组(P<0.05);细菌学检查仅D、E、F三组培养出细菌。结论兔桡骨急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制作的最佳细菌量为1×108CFU,本实验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建立骨髓炎动物模型。
- 王晓波郑欣陈一心邱旭升朱彦丞桂雪洋王骏飞施鸿飞熊进
- 关键词:骨髓炎骨感染细菌
- 常见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材料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比较热门的材料表面纳米结构有:纳米凹陷结构、纳米沟槽结构、纳米纤维结构、纳米管结构等。不同表面结构对细胞的形态、迁移、增殖、分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几种常见表面纳米结构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做一综述。
- 郑欣王晓波陈一心邱旭升
-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细胞行为
- 两种建立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模型两种制作方法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6月龄新西兰兔50只,分A0~A4组和B0~B4组,A组先行桡骨钻孔注入不同量[1×10^6~1 ×10^9菌落形成单位(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骨感染,术后4周清创并制造1 cm长度的骨缺损,B组先制作1 cm长度的桡骨骨缺损,再注入不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A0及B0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术后当日及其术后2、4、6、8周行X线检查,术后8周处死取桡骨作肉眼观察评分、组织学评分及细菌学检查.结果 术后A4组1只、B3组2只、B4组3只死于严重感染;A3、A4组二次手术术中各死亡1只;A3、A4组和B2、B3、B4组实验兔术后体重明显减轻;A4、B3、B4组术后8周X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未见修复.肉眼观察评分方面,在同等细菌量的情况下,B组较A组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在同等细菌量的情况下,B组评分较A组高,其中A2与B2、A3与B3、A4与B4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检查除A1及空白组,其余各组均培养出细菌.结论 采用骨缺损同时感染的方法制作感染性骨缺损模型所需细菌用量较少,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症状典型且较为接近临床感染性骨缺损的发病机制,适合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 朱彦丞郑欣王晓波邱旭升桂雪洋郭遐施鸿飞陈一心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骨缺损骨髓炎
- 羟基磷灰石纳米管于大鼠股骨肌袋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验证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管在大鼠股骨肌袋内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选用10只雄性大鼠,双侧手术共20侧,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全麻下大鼠右侧股骨肌袋内植入HAP纳米管粉末约2 g,左侧肌袋打开后缝合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当日及4、8、12周行X线及CT扫描检查,第12周即将实验动物处死取植入物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所有大鼠均未发生感染、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各期植入区X线及CT扫描均可见HAP纳米管粉末,未见明显与骨组织密度相当的高密度影;病理学检查植入物周围未见软骨细胞成骨、毛细血管生成及HAP纳米管粉末降解。结论:单纯体外应用HAP纳米管无明显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其异位成骨能力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 王晓波陈一心郑欣郭向可王骏飞李东亚邱旭升施鸿飞王杨雨凡
- 关键词:骨修复异位成骨
- 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中骨缺损长度及缺损位置的影像学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CT影像学研究分析6个月龄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的合理缺损长度与缺损位置。[方法]选用健康6个月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其中18只兔按骨缺损长度,分为1.0 cm组,1.5 cm组,2.0 cm组,依次记为A、B、C组,每组6只,双侧手术共计12侧。在全麻下行双侧桡骨中段骨缺损手术,分别于术后当日,术后4、8、12周行CT三维重建检查,应用Hedberg评分评估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12周处死实验兔,留取尺桡骨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分析缺损处新生骨情况;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缺损长度,以距尺骨鹰嘴远端3.0 cm为桡骨近段骨缺损的中心,完成D组6只兔双侧桡骨近段骨缺损实验,应用上述方法比较近段与中段缺损的骨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只实验兔因严重感染,予处死并及时补充。术后4周时,D组中2只实验兔出现单侧尺骨骨折,骨折一侧未计入统计。术后12周时,大体观察见,A组中11侧(91.7%)桡骨已经完全桥接并且塑形较完全,新生桡骨表面光滑。B组、D组完全桥接仅3侧,C组未见桥接,缺损断端已封闭,见少量成骨,缺损区域为纤维组织填充。CT断层图像见A组完全桥接的桡骨已形成髓腔再通,未桥接的骨缺损断端及缺损尺侧均见少量新骨生成;组织学结果示,A组缺损多已修复完成,髓腔再通,塑形完成,而其余三组多表现为断端封闭,缺损区域纤维组织填充;CT三维重建的Hedberg评分结果示B组(1.75±1.06)与A组(3.83±0.39)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C组(1.33±0.65)、D组(1.60±0.7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个月龄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的缺损长度选择1.5 cm较为合适,其中,缺损位置选择在桡骨中段或者近段均可。
- 李东亚郑欣邱旭升王晓波谢小肖袁翰王昌俊陈一心
- 关键词:大段骨缺损
- 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骨缺损的同时伴有感染而导致骨不愈合,其治疗是临床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生物载体材料的研究,感染性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治疗方法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建立感染性骨缺损模型对实验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感染性骨缺损动物模型需要选择细菌种类及剂量、动物种类和骨缺损的部位,而不同的动物及骨缺损部位所需的细菌剂量不同,合适的选择对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结果影响极大。
- 王晓波郑欣陈一心
- 关键词:骨缺损动物模型
- 正常成人锁骨形态的 CT 影像学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测量锁骨 CT 影像学形态,为锁骨骨折锁定接骨板的治疗及改进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12月南京鼓楼医院排除锁骨骨折及其他可影响锁骨形态疾病的32例行肺部或颈部 CT 扫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1.4岁。通过 CT 扫描及3D 重建,分别测量32例64侧投影位锁骨的长度,近端、中段和远端宽度,锁骨近端和远端的曲率半径,锁骨水平面、冠状面的两端最大宽度及中间最小宽度等,采用成组 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侧别及性别间测量数据的差异。结果男性锁骨的平均长度为(153.9±7.5)mm、女性锁骨的平均长度为(135.4±7.6)mm。男女的锁骨近端曲率半径均明显较远端曲率半径大,垂直投影的锁骨中段最小宽度男性为(11.7±1.9)mm,女性为(9.3±1.0)mm。左右侧各观察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男女性别间比较,除中远段曲率半径、中近段角度、中远段角度、冠状面近端最大宽度、上缘曲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锁骨的形态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性锁骨的总长度及各部分长度较短、水平面和冠状面近端最大宽度较小,有必要根据性别差异改进器械;此外,测量结果还可为锁定接骨板术前预弯提供依据。
- 王晓波邱旭升郑欣陈一心朱彦丞桂雪洋王骏飞施鸿飞熊进
- 关键词:锁骨锁定接骨板
- 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影像学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理想缺损尺寸。方法 48只SD大鼠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缺损直径分别为5mm(A组,16只)、6mm(B组,16只)和8mm(C组,16只)。术后行CT扫描检查,测量骨缺损的直径和面积,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A组和B组骨缺损直径逐渐减少,断端桥接,而C组骨缺损直径无明显变化。与术后当天相比,A组和B组术后12周的骨缺损面积减少[(5.16±0.75)mm^2 vs.(20.10±0.37)mm^2和(15.55±0.29)mm^2 vs.(28.23±0.44)mm^2](P<0.05),而C组无统计学差异[(50.64±0.37)mm^2 vs.(51.27±0.37)mm^2](P>0.05)。结论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的最佳缺损直径是8mm。
- 王晓波郑欣陈一心李东亚谢小肖邱旭升王骏飞施鸿飞
- 关键词:颅骨缺损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