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超声
  • 3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多普勒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细胞
  • 2篇小儿
  • 2篇彩色多普勒
  • 2篇彩色多普勒超...
  • 1篇多普勒超声检...
  • 1篇多普勒超声检...
  • 1篇性早熟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特征分析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造影
  • 1篇症状
  • 1篇症状不典型
  • 1篇神经节

机构

  • 6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湘南学院

作者

  • 6篇王月红
  • 2篇祝伟宏
  • 2篇姚一明
  • 1篇吴志坚
  • 1篇胡石腾
  • 1篇蒋玲
  • 1篇朱志超
  • 1篇郝崇伟
  • 1篇郭良斌
  • 1篇罗冉
  • 1篇周小平
  • 1篇罗红缨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普勒超声检测真假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及乳房发育情况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对性早熟的检测价值及其子宫、卵巢及乳房发育的影像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0例疑似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将其分为真性组(40例,真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和假性组(40例,假性、外周性性早熟女童),另选择同一时间段至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女童列为对照组,与GnRH激发试验结果比较,验证多普勒超声对性早熟女童的诊断价值,并对比三组女童的子宫、卵巢及乳房发育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与GnEH试验结果相比,多普勒超声诊断真性性早熟女童的检出率为90.00%(36/40)、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90.00%;(2)与真性组女童相比,假性组、对照组女童的子宫、卵巢、乳腺各项影像学指标更低,直径大于4mm的卵泡数及最大卵泡数直径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观察子宫、卵巢、乳腺及卵泡相关参数来实现对真假性早熟女童的有效鉴别,可作为性激素检查诊断性早熟女童的重要辅助手段。
王月红祝伟宏周小平姚一明张双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征
儿童和青少年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手术病检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男9例,女1例,年龄5~15岁,中位年龄10.5岁。肢体乏力或轻度偏瘫10例,头痛呕吐1例,锥体外束征1例。CT检查9例,肿瘤呈高密度5例、混杂密度4例,灶内钙化3例。常规MRI检查10例,T1WI:低信号5例、稍低信号3例、等低信号1例、等稍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低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等高信号1例,高信号5例、高低混杂信号1例;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低信号2例、等信号1例、等稍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4例、高信号2例;功能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1例:低信号1例;MRI增强10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5例,中度/明显强化3例,强化方式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团块状、环状强化;功能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2例:1例患侧大脑中动脉纤细,分支动脉较对侧少,1例未见明显异常;PET-CT 2例:2例患侧蛋氨酸(MET)代谢明显增高。结论儿童与青少年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好发于男性,肢体乏力或轻度偏瘫为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早期诊断准确率。
曹郴宁胡石腾罗冉蒋玲唐琼梅王月红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基底神经节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45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期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检出率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扭转角度的测量结果与手术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与消化道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先天性肠旋转扭转角度的测量结果与手术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旋转不良进行诊断的检出率高,在扭转角度测量方面参考价值较高。
王月红唐琼梅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消化道造影小儿肠旋转不良
不同病理类型小儿阑尾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小儿阑尾炎是在儿童群体中发生的急腹症之一,较成人发病率低,但病情更为严重,小儿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较成人不易分辨,较小的儿童无法用语言表达腹痛的部位及性质,检查过程中患儿配合不佳,哭闹抗拒,也往往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以致小儿阑尾炎难以保证及时迅速得到有效治疗,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发生率较高,后果较为严重[1]。小儿阑尾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与细菌感染、神经反射、阑尾腔内梗阻关系较为密切,根据阑尾组织黏膜病变程度可分为4种类型。
王月红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阑尾炎小儿病理类型症状不典型
肺超声联合白细胞、降钙素原对儿童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肺超声联合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对儿童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获得性肺炎患儿153例,根据最终临床确诊结果将其分为肺炎组(n=78)与非肺炎组(n=75),对所有患者均行肺超声、WBC、PCT检查,观察比较肺超声联合WBC、PCT检查与单独行肺超声检查诊断儿童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再根据肺炎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36)与非重度组(n=42),用ROC曲线分析WBC、PCT对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肺超声联合WBC、PCT检查与单独行肺超声检查诊断儿童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分别为96.2%、71.8%,特异性分别为97.3%、69.3%,准确度分别为96.7%、70.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4%、70.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82.9%,Kappa值分别为0.935、0.4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PCT及WBC联合PCT对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且WBC联合PCT的AUC大于WBC、P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超声联合WBC、PCT可提高获得性肺炎患儿的诊断效能,同时有助于诊断其病情严重程度。
王月红郝崇伟
关键词:获得性肺炎儿童白细胞降钙素原
超声测量体位变化对肾结肠空间位置影响的临床价值
2012年
目的:为临床提供活体肾与结肠在不同体位下空间变化的超声影像数据。材料与方法:检测59例健康志愿者59个左肾、59个右肾在俯卧位、垫腹俯卧位及掌膝卧位3种体位肾侧结肠高度、结肠覆盖肾侧比率,肾中下1/3横断面背侧最高点至同平面肾侧结肠顶点连线的距离(顶顶距);肾中下1/3横断面背侧最高点至同平面肾侧结肠顶点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大小(顶夹角)。结果:掌膝位、俯卧位至垫腹卧位,肾侧结肠高度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俯卧位、掌膝位下,左侧高度大于右侧,P<0.05。而垫腹卧位双侧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掌膝位、俯卧位至垫腹卧位,覆盖率增加,右侧P值<0.01和0.05,左肾俯卧位与垫腹卧位、掌膝位与垫腹卧位P值分别<0.01和0.05,有显著性差异。左侧俯卧位与掌膝位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掌膝位、俯卧位至垫腹卧位,顶顶距缩小,P<0.01,有统计学意义。左右对比,P值>0.05,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掌膝位、俯卧位至垫腹卧位,顶夹角减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对比,俯卧位、掌膝位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垫腹卧位下,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提供肾结肠不同体位下空间位置变化的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祝伟宏吴志坚罗红缨朱志超郭良斌王月红姚一明
关键词:超声体位结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