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 作品数:46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厅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食源性吸虫感染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日趋下降,与之相反,食源性寄生虫病更加引人关注,而食源性吸虫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据WHO统计,目前已知能感染人体的食源性吸虫有100多种,感染者超过4000万人,还有10%的人口面临感染食源性吸虫的风险。目前对于腔道内寄生的食源性吸虫通常采用病原学诊断方法,但对于深部组织内寄生的食源性吸虫则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经济实用、且易于普及等优点,有替代传统PCR之势。但国内对LAMP法的了解和应用不多,基于其在食源性吸虫感染方面的诊断价值,本文予以介绍,以供借鉴。
- 戴婷婷周本江王红
-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食源性寄生虫病吸虫感染
- 人参皂苷Rg3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5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感染对照组(B组)、吡喹酮加人参皂苷Rg3治疗组(C组)和吡喹酮治疗组(D组)等4组,A组18只,其余每组12只。日本血吸虫尾蚴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B、C和D组小鼠,每鼠感染尾蚴18-22条。感染后10周,称取各小鼠体重,A、B组小鼠分别取左叶肝组织,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保存备用。C、D组每鼠吡喹酮一次性灌胃(300 mg/kg)杀虫治疗。吡喹酮治疗次日起,C组每鼠予以人参皂苷Rg3 3 mg/(kg.d)灌胃治疗,连续8周。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剩余小鼠,在每鼠的左叶肝组织于相同部位取材,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度为4μm),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内胶原沉积情况。参考《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半定量记分(SSS)方案》,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以评定人参皂苷Rg3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小鼠HE染色发现,肝小叶内和汇管区均可见大量虫卵沉积,有嗜酸性脓肿和假结核结节形成,并以汇管区为重;VG染色发现,肝汇管区和虫卵肉芽肿周围可见明显纤维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主要沿汇管区分布,形成干线型纤维化,部分纤维呈条索状,向小叶内延伸,形成纤维间隔。C组小鼠经人参皂苷Rg3治疗8周后,肝脏仍有不同程度增大,呈暗褐色,质地略韧;肝脏内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等病变较B组为轻。C组小鼠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为(2.32±0.99)%,低于B组[(11.08±4.43)%]和D组[(11.19±4.91)%](均P〈0.05)。C组小鼠SSS评分(2.83±1.09)显著低于B组(7.42±1.16)和D组(8.08±1.76)(均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后,人参皂苷Rg3具有改善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 曾瑾王红贾雪梅李翠英李飞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人参皂苷RG3
- 昆明市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试验、血清IgE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主要与外界环境中的过敏原有关。我们于1997年8月至1999年1月选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哮喘儿童作过敏原检测分析,对其中部分儿童作血清总IgE(tIgE)、尘螨特异性IgE(sIgE)测定,并与健康儿童作对照,旨在了解昆明市儿童哮喘最常见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依据。
临床资料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按国际标准方法)[1]:哮喘组175例,男124例,女51例。诊断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2]。年龄6月~14岁。对其中部分儿童作tIgE、sIgE测定(采用ELISA法)。过敏原点刺液、tIgE、sIgE药盒由上海医科大学螨类研究室提供。对照组共100例。统计学处理: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余用χ2检验。
- 陈燕华蒋宝娣鲁萍戴梅王红李飞
- 关键词:儿童哮喘皮肤试验血清IGE
- 弓形虫强毒株和弱毒株致密颗粒蛋白1基因的比较研究
- 2011年
- 目的比较弓形虫强毒株RH株、桂弓株和弱毒株B36株致密颗粒蛋白1(GRA1)基因片段的异同。方法分别从接种RH株、桂弓株、B36株弓形虫的小鼠腹水中收集、纯化虫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3个虫株的致密颗粒蛋白1(GRA1)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MD-18-T/GRA1重组质粒,PCR和双酶切鉴定其准确性;测序并用NCBI中Blast软件和MEGA3.1软件分析比较3种不同毒力株GRA1基因的异同。结果获得3株弓形虫的GRA1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MD-18-T/GRA1重组质粒,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理论值相符。测序分析3不同毒力株GRA1基因片段相似为100%。结论弓形虫强毒株RH株、桂弓株和弱毒株B36株的GRA1基因片段极其相似,且高度保守。因此认为弓形虫GRA1基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王红李飞曾瑾李翠英贾雪梅
- 关键词:弓形虫强毒株弱毒株
-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双语教学CAI课件的研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制和开发一套有云南地域特色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双语教学CAI课件.方法以PowerPoint为平台,用Authorware、Flash、Photoshop、Audition、Gif Animator等软件为辅助工具进行CAI课件制作.结果制作了含有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内容组成的双语教学CAI课件.结论脚本设计和各类软件的综合应用是CAI课件研制的关键.
- 曾瑾王红李翠英杨立军王文林
- 关键词:双语教学寄生虫学CAI课件
- 昆明市过敏性鼻炎螨因素调查被引量:3
- 1997年
- 杨照青王红张学筝魏长桂夏代光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 陇川县与洱源县少数民族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3
- 2008年
- 调查云南省陇川县和洱源县少数民族居民181人,寄生虫感染80人,感染率44.20%。其中肉孢子虫感染率为28.72%、钩虫感染率16.02%、蛔虫感染率2.76%、鞭虫感染率2.21%、绦虫感染率0.55%、毛圆线虫感染率2.21%。不同年龄、不同民族居民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 段启祥师敏杨树生杨立军向征夏荣济申丽洁周本江雷霖陈熙王红王文林王玉杨照青
- 关键词:少数民族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
- α干扰素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IFN-α是否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IcR小鼠造成肝纤维化模型.10周后顿服吡喹酮杀虫治疗,继以IFN-α皮下注射治疗,并与模型对照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比较.肝脏组织切片作苏木素-伊红、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胶原面积百分比及肝纤维化程度(SSS评分).结果IFN-α治疗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大小缩小(P<0.05)、胶原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SSS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下降>2分(P<0.05).结论IFN-α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效.
- 王伟雅李飞贾雪梅王红李翠英金亮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Α干扰素
- 云南省中西部两地并殖吸虫的种类与第二中间宿主调查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西部地区的大理州和楚雄州并殖吸虫虫种与分布。方法选择两州森林覆盖好的宾川县和大姚县,从山涧溪流中捕获溪蟹,鉴定种类后用研磨水洗沉淀法分离囊蚴,将检获的囊蚴进行计数、测量及鉴定分类。结果共捕获溪蟹298只。采自宾川县和大姚县的溪蟹均为拉乌溪蟹。从宾川县的观音阁、清水河和螃蟹箐等3条溪流的溪蟹体内检获并殖吸虫囊蚴,溪蟹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4.55%(6/11)、23.91%(11/46)及1.27%(1/79),以观音阁的感染率最高;大姚县三岔河162只溪蟹均为阴性。宾川县溪蟹平均感染度为3.67个,单只最高感染度为24个。结论宾川县境内的拉乌溪蟹体内检获的并殖吸虫囊蚴为陈氏狸殖吸虫囊蚴;本文首次报道该县为陈氏狸殖吸虫的自然疫源地。
- 戴婷婷周本江世淑兰李翠英张伟琴王红
- 关键词:并殖吸虫地理分布
- 形成性考核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形成性考核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考核。本研究以自学能力、平时课程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性考试成绩、专题讨论以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等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指标,并对其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形成性考核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向征曾瑾李翠英贾雪梅王红
-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