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 作品数:40 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早期康复活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被引量:39
- 2020年
- 目的构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并评价其效果,以期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成立早期康复活动研究团队、在文献检索及半结构化访谈后形成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的初步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CCU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活动方案。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6 min步行试验、住院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量、脑利纳肽水平等作为监测指标。结果试验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52.64±5.60)分,低于对照组(56.89±6.59)分(t=-4.877,P<0.001);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279.86±84.66)m,优于对照组(248.78±93.73)m(t=2.441,P=0.016);试验组CCU住院时间(8.97±2.80)d,少于对照组(10.48±3.80)d(t=-3.182,P=0.002);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2.18±0.49)L,高于对照组(1.92±0.35)L(t=4.338,P<0.001);试验组脑利纳肽水平(697.88±135.58)pg/ml,低于对照组(755.29±141.74)pg/ml(t=-2.905,P=0.004)。结论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方案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制订了个体化的活动策略,通过团队管理的手段保障其早期活动的安全性,能够切实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王红程青李迎新张茜茜许红凤
-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变化被引量:5
- 1997年
- 2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在行PTCA术前、术后第10小时、第2、3及第4天,采用自动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T(TnT)浓度。结果:(1)23例患者平均TnT水平,在PTCA后第10小时升高,第2天达峰值(为术前的4.7倍)第3、4天回降至术前水平(但P均>0.05);同时CK-MB升高不明显。(2)10例TnT明显升高(≥正常x+2s)的患者比起另13例,TnT最高值比基线水平的增幅较大(10.2比1.8倍),与PTCA扩张总时间长、气压大以及基础病变不同有关。提示PTCA术对心肌损伤轻微;TnT为较灵敏而特异的心肌损伤的监测指标。
- 顼志敏王红崔亮崔亮陈牧雷鲍德兰王乐丰王乐丰
- 关键词:肌钙蛋白T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 冠心病监护室实施专职夜班排班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室实施专职夜班排班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16名护士专职夜班,除主班、辅助班、心电监护班外其余10名护士专职白班,每1~2个月轮换。结果患者责任护士和优质护理知晓率(P〈0.01)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5);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实施专职夜班排班方式落实了责任制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
- 王红许红凤
- 关键词:护理排班方式
- 国内首例经肱动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护理
- 2014年
- 患者男,88岁,于2012年11月21日主因“间断胸闷、憋气3 d,加重15 h”于急诊就诊。入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已超过12 h,且入院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故未行急诊PCI,采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入院第7天,患者经右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髂动脉已近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改经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成功,示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建议择期行CABG术。患者高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CABG术风险极大,且家属拒绝手术。鉴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且无法经股动脉途径行IABP,患者主治医生经左侧肱动脉途径置入7Fr IABP,后择期行PCI治疗。
- 王红许红凤
- 关键词:护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肱动脉
- 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的异同(摘要)被引量:1
- 1997年
- 高明明胡大一王红逯勇齐雨清杨新春
- 关键词:心动过速CAP
- 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9例观察被引量:24
- 1996年
-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19例,行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输注150万单位(55例,A组)或200万单位(64例,B组)。结果:①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总再通率为67.2%,病死率0.7%(其中心脏因素病死率5.9%)。②A与B组血管再通率(72.7%VS62.5%),病死率(7.3%VS6.3%)及并发症均天显著性差异(p>0.05)。③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2.5%,2/80例)明显低于未溶通者(15.4%,6/39例)且前者KillipⅢ级以上泵衰竭(2/80例)也明显少于未溶通者(15/39例)。上述p值均<0.01。④初步探讨分两次每次100万单位,5至10分钟内注射间隔50分钟静脉推注UKTP,5例中4例血管再通。⑤AMI溶栓后90分钟冠脉造影15例,12例血管开通(80.0%)均与临床判断相符,UKTP对溶栓安全有效。
- 胡大一崔亮顼志敏王佩燕王红王乐丰徐琳陈牧雷刘建章
- 关键词:尿激酶天普洛欣心肌梗塞AMI
- 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探讨
- 1997年
- 目的:探讨6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年内410例AMI患者中,203例接受静脉溶栓及其余未溶者临床资料.结果:①接受溶栓治疗的69例>65岁比134例≤65岁AMI患者,血管再通率(65.2%vs 70.9%)、住院期病死率(11.6%vs 4.5%)及轻度出血(20.3%vs 11.2%),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②溶栓比不溶栓者的病死率下降幅度在>65岁明显高于≤65岁者(16.7%vs 5.9%,P<0.025);③51例≥75岁患者中,19例(37.3%)接受溶栓,其血管再通率63.2%.死亡明显低于未溶者5.3%vs31.3%,P<0.05),无脑出血等严重溶栓并发症.④>65岁比≤65岁者接受溶栓比未溶患者之间病死率差值明显缩小(17.9%vs 7.1%).结论:>65岁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而且受益可能更大.
- 崔亮顼志敏胡大一徐琳王佩燕陈牧雷王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溶栓治疗有效性
- 国内首例经肱动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护理
- 本文介绍了本科护理的国内首例肪动脉IABP置管患者,除了对于IABP的常规护理外,肪动脉IABP护理存在特殊性:术后应加强患者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保证IABP有效的心电图触发方式;术后体位维持应重点制约上肢的抬举和...
- 王红许红凤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干预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经肱动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的护理
- 1例肱动脉IABP置入患者的护理.术后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保证IABP有效的心电图触发方式;保证患者术侧上肢伸直,避免抬举和弯曲;密切观察IABP的各项并发症,可通过双侧手指血氧饱和度对比判断肢体缺血情况;保证患...
- 王红
- 关键词:肱动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护理并发症预防
-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和释放细胞因子被引量:1
- 1995年
-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在预防器官和多植的排斥反应和治疗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有确切的作用。本工作在体外研究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PHA刺激人PBMC的增殖和释放细胞因子。结果为(1)^3H-胸腺嘧啶掺入试验表明ATG与PHA一样具有强的促有丝分裂活性。(2)ATH刺激的T细胞是以辅助T细胞为主(CD4/CD8〉1),在同样的条件下PHA刺激T细胞CD4/CD8的比值小1。(3)
- 蒋盘宏王红林涛陈艳婷吴秋茜
- 关键词:细胞因子免疫调节ATGT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