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缉思

作品数:134 被引量:830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5篇政治法律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5篇外交
  • 17篇政治
  • 12篇美国外交
  • 11篇冷战
  • 10篇世界政治
  • 9篇美国对华政策
  • 8篇主义
  • 7篇国际环境
  • 7篇奥巴马
  • 6篇新型大国关系
  • 6篇外交政策
  • 6篇克林顿
  • 5篇地缘
  • 5篇战后
  • 5篇中国外交
  • 5篇冷战后
  • 5篇克林顿政府
  • 5篇奥巴马政府
  • 4篇民粹
  • 4篇民粹主义

机构

  • 97篇北京大学
  • 31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国防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外交学院
  • 1篇中央电视台
  • 1篇中国国际问题...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国现代国际...
  • 1篇上海国际问题...

作者

  • 124篇王缉思
  • 4篇朱文莉
  • 3篇仵胜奇
  • 2篇阎学通
  • 2篇唐士其
  • 2篇贾庆国
  • 2篇归泳涛
  • 1篇史志钦
  • 1篇陆忠伟
  • 1篇俞新天
  • 1篇杨成绪
  • 1篇秦亚青
  • 1篇唐永胜
  • 1篇张妍
  • 1篇王敏
  • 1篇裘元伦
  • 1篇李兆杰
  • 1篇白岩松
  • 1篇张世鹏
  • 1篇金熙德

传媒

  • 12篇美国研究
  • 8篇国际政治研究
  • 7篇国际经济评论
  • 6篇现代国际关系
  • 5篇中国党政干部...
  • 4篇世界知识
  • 4篇当代美国评论
  • 3篇当代世界
  • 3篇世界经济与政...
  • 3篇瞭望
  • 3篇中国企业家
  • 3篇外交评论(外...
  • 2篇国际问题研究
  • 2篇世界历史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财经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破解大国冲突的历史宿命——关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
在国际社会和两国国内舆论都在怀疑中美关系是否会脱离冷战结束以来的轨道,走向战略对抗的背景下,2012年年初,中美高层就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从本质上讲,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破解历史上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对抗的困...
王缉思仵胜奇
关键词:新型大国关系奥巴马政府
文献传递
民族与民族主义被引量:87
1993年
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一直是自有民族以来的世界历史上为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对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演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人们对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发展深入。冷战以后,世界各地各类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叠起,有力地影响着当今世界新格局的组合。有人认为,民族问题将成为新世纪的主要潮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向。继二战结束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之后,冷战后的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1992年第1、2期,本刊曾发表邝扬同志"当代欧洲民族问题概况"一文,详细介绍了当代欧洲民族问题的发展,以后本刊又发表了一些有关的文章。本文作者王缉思同志从民族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性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问题。以后,本刊还将陆续发表这一方面的文章,希冀以此引起学界同仁的关心,拨冗赐稿,参加讨论;不仅对现实性问题,也对理论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或者二者结合起来,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能有更深入的发展。
王缉思
关键词:近代民族主义民族概念单一民族国家文化民族民族解放运动政治民族
王缉思:世界政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018年
新阶段世界政治中的分化和分裂,是由两方面的长期因素造成的。第一个因素是经济不平等进一步扩大。一些资料显示,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家内部,现阶段全球范围的经济不平等,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王缉思
关键词:世界政治历史阶段经济不平等
谈谈中国的战略地缘地位
2014年
如何看待中国的战略地缘地位,充分认清这样的地位如何反映在中国新的力量上,是构建地区安全架构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第一,中国站在东方和西方中间,中国也就是中央国家的意思。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中国"才有了这个正式的名字,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世界的中心"。但是,那个时候中国受到了西方势力和日本的入侵,西方国家可能把中国看作远东或者是东方,因为他们的角度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王缉思
关键词:中国站地缘安全架构中华民国
世界政治的五大目标被引量:10
2016年
安全、财富、自由、公正、信仰,是自古以来世界政治的永恒主题、基本价值和终极目标。权力、国家、民主、法治等等,都是达到这五大终极目标的过程、手段和方式。研究五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国别政治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缩小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学术分野,明确国家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深入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
王缉思
关键词:世界政治政治目标财富公正信仰
世界政治的目标及其学术意义
2017年
安全、财富、自由、公正、信仰,是世界政治的五个永恒主题,也是五个终极目标。其他政治主题,基本上是达到这五个终极目标的过程和手段。政治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构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的基本内容。
王缉思
关键词:学术意义永恒主题相互作用政治
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在削弱
1994年
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往往发生在新总统上任一年之后,因为这时他可以较少受竞选时承诺的约束,同时离下届选举尚远,可以较多地考虑长远战略,听取外交专家的意见。1994年恰是克林顿执政的第二年,又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发展相对平稳的一年。从这一年的美国外交战略看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轮廓是比较清楚的。 从克林顿1994年年初访问欧洲,到10月访问中东,11月赴雅加达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2月参加美洲首脑会议,美国外交出现全方位的活跃。克林顿上台之初。
王缉思
关键词:美国外交克林顿政府军事存在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被引量:32
2005年
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可以得出3点结论。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略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王缉思
关键词:美国霸权
对美国研究的几点浅见被引量:4
2010年
为纪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建院30周年及《现代国际关系》创刊30周年,全面探索新时期中国对美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2010年6月27-2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与《现代国际关系》杂志在京郊怀柔举办"新时期美国问题研究:方向与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社科院美国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二十余位知名美国问题专家与会,就"美国研究与美国问题研究"、"美国问题研究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美国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美国问题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等重要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会议由现代院崔立如院长主持,杨明杰、王在邦、傅梦孜等院领导及美国所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现将与会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王缉思
关键词:历史文化对象国
全球政治趋势与我国的国家安全被引量:1
2024年
当今,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竞争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进展曲折缓慢,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带来的竞争空前激烈。与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政治、经济趋势同步发展的,是国际安全格局出现的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安全格局走向多极化。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比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东盟)要大得多。而与此时亦趋同步的是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全方位、复合型、多层次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需要构筑复合型的战略思维予以应对。在国际事务中,中国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牢固树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观,以做好国内的事情为重。应善于利用中美关系稳定、维持经贸领域对华合作的积极因素,扩大中国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机制中的影响,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扩大朋友圈,缩小对立面,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王缉思
关键词:全球政治地缘政治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