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仙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市妇产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受精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技术
  • 1篇生殖
  • 1篇生殖技术
  • 1篇失败后
  • 1篇受精失败
  • 1篇受精障碍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受精
  • 1篇同时妊娠
  • 1篇女(雌)性
  • 1篇助孕
  • 1篇自然妊娠
  • 1篇小鼠卵
  • 1篇小鼠卵母细胞
  • 1篇母细胞
  • 1篇冷冻
  • 1篇后宫

机构

  • 5篇大连市妇产医...

作者

  • 5篇王美仙
  • 5篇邵小光
  • 2篇张振强
  • 2篇裘娟
  • 2篇王磊
  • 1篇吴隆琦
  • 1篇张艳

传媒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时间补救ICSI结局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6 h和20 h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应对受精障碍的优劣。方法:489周期IVF后6 h推测是否受精(6 h组),620周期IVF后20 h确认是否受精(20 h组),比较两组中受精率为0~30%和0的实验室指标。结果:IVF受精率0~30%的周期中,6 h组2PN受精率、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和可移植的胚胎数显著高于20 h组,妊娠率和种植率高于20 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IVF受精率为0的周期中,6 h组补救ICSI后获得的2PN受精率、优质胚胎数、≥5细胞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20 h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的结局优于20 h补救ICSI者。
王美仙邵小光张振强裘娟
关键词:受精障碍IVF补救ICSI
辅助生育技术助孕失败后患者自然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张艳王磊吴隆琦王美仙邵小光
关键词:辅助生育技术自然妊娠失败后助孕不孕症
辅助助孕后宫内外同时妊娠13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辅助助孕后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6/2008-06我中心辅助助孕的13例宫内外同时妊娠病例。结果:辅助助孕HP发生率1.56%,占双胎妊娠的5.62%;13例患者4例足月顺娩,1例妊娠中,8例宫内孕胚亡行药流或清宫术。结论:辅助助孕后HP发生明显增加,特别输卵管因素不孕及移植多个胚胎者,HP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王磊王美仙邵小光
关键词:妊娠女(雌)性
小鼠卵母细胞程序化和玻璃化冷冻效果的比较
2009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的实验模型,比较程序化和OPS玻璃化冷冻效果,探讨卵子冷冻的具体方法,为卵子冷冻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促排卵获取小鼠MII期卵母细胞,随机分组,观察不同冷冻方法、高浓度的冷冻保护液,对卵子的成活及进一步发育潜能的影响;不同的IVF前培养时间对冻融卵子的受精及继续发育的影响。结果(1)OPS玻璃化冷冻组与程序化冷冻组的存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及6—8cell胚形成率均无显著差异。(2)玻璃化冷冻组与暴露组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5.3%,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受精率、卵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暴露组与对照组的6—8cell的胚形成率分别为41%,6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无论OPS玻璃化冷冻法还是程序化冷冻法,冻融后的培养2h组和培养1h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OPS玻璃化冷冻法至少可以达到程序化冷冻法同样的效果,而OPS玻璃化冷冻法有好于程序化冷冻法的趋势。加之,其简便、省时、经济等优点,因而,更有发展前景。
王月春王美仙邵小光
关键词:小鼠卵母细胞
体外受精后6h应对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IVF)后6 h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half ICSI应对受精失败的优劣。方法16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采卵当日选取4个卵母细胞行ICSI,其余卵行常规IVF(half ICSI组);39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在常规IVF后6 h补救ICSI(6 h补救ICSI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结果6 h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和冷冻胚胎比率显著高于half ICSI组,(分别为P<0.01、P<0.05);两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比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可应用在所有IVF周期,ICSI指征明确;half ICSI只能应用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工作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优先选择IVF后6 h补救ICSI的前提下,结合应用half ICSI,可提高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
王美仙邵小光张振强裘娟
关键词:受精失败体外受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