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1篇低颅压
  • 1篇低颅压综合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疾...
  • 1篇多奈哌齐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症
  • 1篇亚急性
  • 1篇亚急性联合变...
  • 1篇硬脑膜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膀胱

机构

  • 6篇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王芳
  • 2篇高文
  • 1篇李建伟
  • 1篇覃庆平
  • 1篇覃惠洵
  • 1篇李刚
  • 1篇黄献文
  • 1篇周毅
  • 1篇杨彤
  • 1篇韦韬
  • 1篇杨明秀
  • 1篇陈红
  • 1篇陈健平
  • 1篇王伟
  • 1篇翁映虹
  • 1篇周莹
  • 1篇文斌
  • 1篇陈丽荣
  • 1篇程立雪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182例,术前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根据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将182例患者分为时间窗内(≤6h)组(156例)和超时间窗(>6h)组(26例)。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急诊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ASITN/SIR)分级、闭塞部位、静脉溶栓比例、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节点、取栓次数、补救治疗、血管再通情况的差异,并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或3级为成功再通,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6分为死亡。结果(1)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吸烟史、基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闭塞部位、ASITN/SIR0~1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患者静脉溶栓比例高于超时间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60/156)比11.5%(3/26),χ^2=7.137,P=0.008]。(2)两组患者病因分型、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mTICI2b^3级、补救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患者症状开始至影像学检查时间[146(110,229)min比307(234,349)min,Z=-5.182]、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240(190,298)min比395(379,533)min,Z=-8.015]、症状开始至再通时间[329(281,388)min比492(442,567)min,Z=-6.648]均短于超时间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两组患者术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
覃惠洵高文张皆德王芳黄光坚陈红
关键词:卒中动脉闭塞性疾病
输尿管口切开术在腔内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的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口切开术在输尿管膀胱壁段(输尿管壁段)结石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输尿管壁段结石患者25例,经尿道途径置入针形电极剖开输尿管壁段黏膜,暴露结石;然后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留置双J导管,6个月后复查B超和尿常规。结果:21例患者成功取出结石,3例输尿管穿孔,1例输尿管离断,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4周拔除双J导管,6个月后复查B超与尿常规未见患侧积水和尿路感染。结论:输尿管口切开术是提高输尿管壁段结石腔内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李建伟王芳文斌王伟李刚覃庆平周毅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碎石术
肥厚性硬脑膜炎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肥厚性硬脑膜炎(HCP)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为鉴别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8例HCP患者及10例SIH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并对比分析及根据上述资料进行个体化治疗。结果在临床表现为两组患者均有头痛症状、均可伴有脑神经受损症状,但SIH以直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HCP头痛与体位改变无关;SIH组脑脊液(CSF)压力均低于正常,而HCP组多为正常或偏高。实验室检查HCP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IgG4升高,部分患者p-ANCA阳性;SIH组上述指标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HCP和SIH均可出现硬脑膜增厚、硬膜下积液、硬膜下出血、垂体增大等特征,但SIH组往往还有脑通过幕切迹向下移位。结论 HCP与SIH的影像学特异性不强,主要鉴别点在CSF压力及实验室检查,HCP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IgG4升高,部分患者p-ANCA阳性;SIH组上述指标基本正常。HCP组治疗亦是根据红细胞沉降率、血IgG4等结果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
王芳杨明秀韦韬高文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头痛
同型半胱氨酸在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spinal cord,SCD)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14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CD患者74例及同期住院非SCD患者7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血清Hcy水平。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评价曲线评价血Hcy对SCD的预测价值。结果SCD患者Hcy水平[53.35(13.40~106.8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3.20(10.00~14.90)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评价曲线血浆Hcy浓度对SCD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95%CI:0.728~0.882)。结论SCD患者Hcy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预测SCD发病风险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王芳覃彬韦建萍曾伟翁映虹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早产儿常见肺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减少早产儿暴露放射线损伤的风险。方法临床观察患有肺部疾病的73例早产儿,以及60例无肺部疾患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均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病例组尚接受X线胸片或CT检查,并在肺部疾病好转后适时复查肺部超声,观察两组早产儿不同的肺部超声表现。结果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是早产儿肺炎最主要的超声影像学改变;A-线消失见于所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肺实变亦是NRDS重要的指标;胸膜线异常见于所有肺出血的早产儿中。肺部超声对肺炎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1.78%(67/73)、81.82%(18/22)、96.08%(49/51);对NRDS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3.15%(68/73)、94.74%(36/38)、91.43%(32/35);对肺出血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7.26%(71/73)、98.41%(62/63)、90.00%(9/10)。X线与肺部超声在诊断早产儿肺炎和NRDS准确度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儿肺出血的诊断准确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超声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和监测手段,对早产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早产儿肺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陈健平王芳程立雪赵应月陈丽荣黄献文杨彤
关键词:早产儿肺疾病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对早期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治疗的60例VD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酮酯滴丸。观察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神经应激反应指标、脑血液灌注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液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能够减轻VD患者应激反应程度,增强患者脑血流灌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张欣周莹王芳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多奈哌齐维生素C维生素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