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有 作品数:33 被引量:17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沙利度胺对洛哌丁胺治疗失败的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洛哌丁胺治疗失败的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洛哌丁胺治疗失败的3级CID肿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片进行治疗,口服100 mg,每日2次,每隔24 h观察一次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总有效率为77.1%(27/35),平均有效缓解时间为3.1 d;8例(22.9%)评价为无效。9例(25.7%)患者出现乏力、困倦,3例(8.6%)患者出现恶心,2例(5.7%)患者出现皮疹,均为轻度。结论:采用沙利度胺治疗洛哌丁胺无效的CI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高明珠 轩菡 王进有关键词:沙利度胺 化疗相关性腹泻 标准化流程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标准化设计进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3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例)膀胱癌患者按标准化流程接受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及生存状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5岁(48~79岁),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添加套管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52 min(295~436 min),平均出血量112 ml(50~350 ml)。术后30 d内并发症:ClavienⅠ-Ⅱ级12例,ClavienⅢ-Ⅴ级4例。平均清扫淋巴结14.5枚,16.7%患者淋巴结阳性。术后病理显示:3例T1N0G3,6例T2a N0,11例T2b N0,2例T2b N1,5例T3a N0,4例T3a N1,3例T3b N0,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2~48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肠梗阻转入普外科,无局部复发患者,2例患者于术后12、15个月发现远处转移行化疗,患者均健在。术后6个月,患者白天均能达到良好控尿,其中6例患者夜间不能自主控尿。结论标准化流程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技术可行,近期肿瘤根治效果良好,远期疗效及肿瘤控制效果仍有待更长期的大样本研究。 毕良宽 闵捷 丁德茂 王进有 马嘉兴 耿浩 王毅 谢栋栋 张涛 于德新关键词:膀胱癌 腹腔镜手术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 被引量:2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对少见,目前国内对此类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总结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一步对有意义的因素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6.04%,中位年龄为55岁(22~78岁),54.7%的患者为无症状性肾癌。Ⅰ型肿瘤22例(34.4%),Ⅱ型肿瘤42例(65.6%),组织学亚型与肿瘤的TNM分期、Fuhrman分级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中位随访时间为46.0个月(19~133个月),共14例(21.9%)患者死亡,其中Ⅰ型1例(4.5%),Ⅱ型13例(31.0%, P=0.018),总生存率分别为85.7%和55.8%。单因素分析显示,伴有临床症状、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Fuhrman Ⅲ~Ⅳ级、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和肾周脂肪侵犯是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远处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78,P=0.004)。结论:与国外数据相比,我国乳头状肾细胞癌占肾癌的比重低,Ⅱ型肿瘤相对较常见。确诊时发生转移是影响此类患者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高明珠 王进有 张海梁 王宏恺 叶定伟 张世林 戴波 朱耀 秦晓健 王朝夫关键词:肾肿瘤 乳头状肾细胞癌 预后 肾癌组织YAP1/TAZ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远期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检测肾癌组织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2例肾癌患者。根据三年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0)和生存组(n=108)。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YAP1,TAZ蛋白表达,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组切缘正常组织YAP1,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41%和17.24%,癌组织YAP1,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5%和48.28%,对应癌组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χ^(2)=11.864,12.680,P=0.001,0.000)。穿刺活检癌组织YAP1和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4%和62.86%。临床分期、有副肿瘤综合征、有远处转移、伴下腔静脉癌栓、组织学分级与癌组织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χ^(2)=8.664~21.321,P=0.000~0.003),与TAZ蛋白阳性表达率也呈正相关(χ^(2)=6.518~25.529,P=0.000~0.001);癌组织YAP1,TAZ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三年内生存率均呈正相关(χ^(2)=10.273,12.657;P=0.001,0.000);临床分期Ⅲ~Ⅳ期[风险比(hazard ratio,HR)=3.550,P=0.016]、有副肿瘤综合征(HR=4.267,P=0.012)、组织学Ⅲ~Ⅳ级(HR=5.382,P=0.001)、癌组织TAZ蛋白阳性表达(HR=5.760,P=0.007)、伴下腔静脉癌栓(HR=6.508,P=0.005)、有远处转移(HR=7.330,P=0.003)、癌组织YAP1蛋白阳性表达(HR=7.877,P=0.001)均是肾癌三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癌组织YAP1和TAZ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副肿瘤综合征、远处转移和下腔静脉癌栓有关,上述病理特征与癌组织YAP1和TAZ蛋白阳性表达均是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高明珠 王进有 张涛 邵菲关键词:肾癌 远期生存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改良术式(modified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Abbrevo,TVTA)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的9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TVT-O组38例,TVT-A组59例,术后随访6~32个月,通过尿流动力学、咳嗽诱发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视觉模拟评分(VAS)、泌尿生殖困扰简表(UDI-6)、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及组间对比来评价TVT-A术的中长期主客观疗效。结果:9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膀胱穿孔、大血管损伤及吊带外漏等较严重并发症,两组各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扩张并保留导尿1周后均恢复正常排尿,4例出现术后尿路感染,每组各2例,经抗感染治疗3~5天后症状消失。TVT-O组与TVT-A组术后24小时腹股沟区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例(18.4%)、2例(3.4%);1周时分别为5例(13.2%)、0例(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于门诊完成随访。TVT-O与TVT-A组中长期主观有效(完全治愈+改善,其中诱发试验阴性为完全治愈)分别为36例(94.7%)、56例(94.9%);客观有效(治愈+改善)分别为35例(92.1%)、55例(93.2%);满意度分别为36例(94.7%)、57例(96.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Q-SF、UDI-6、VAS和IIQ-7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A术能提高ALPP,但对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无影响;TVT-A具有安全有效、中长期疗效稳定的优点,同时可降低术后短期内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 邹慈 于德新 王毅 王进有 章大钊 张志强 王琦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尿流动力学 阴茎鳞癌组织学亚型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亚型阴茎鳞癌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概率的关系。方法回顾18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阴茎癌患者资料,按照WHO 2016年阴茎癌分型标准复习病理切片并重新分型,同时收集患者年龄、肿瘤分期、临床区域淋巴结分期、脉管栓塞以及是否神经侵犯。对可能影响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例乳头状癌中1例(11.1%)、20例疣状癌中1例(5.0%)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2例疣性癌中7例(31.8%)及63例(54.3%)经典鳞癌被证实淋巴结受累;所有腺鳞癌、肉瘤样癌及75%的基底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亚型并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阴茎鳞癌不同亚型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病理分型为低危险组建议观察随访;高危险组患者最好行预防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疣性鳞癌和经典型鳞癌患者需结合其他预测因子和临床检查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王进有 于德新 谢栋栋 王毅 毕良宽 张涛 丁德茂关键词:阴茎肿瘤 组织病理学分型 淋巴结转移 TVT-A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发生腹股沟疼痛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比较使用改良式经闭孔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abbrevotm,TVT-A)与传统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发生腹股沟疼痛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87例采用TVT-A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33例采用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术后腹股沟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TVT-A和TVT-O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股沟疼痛发生率TVT-A组明显小于TV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TVT-A组小于TV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T-A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TVT-A较TVT-O术后腹股沟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王毅 邹慈 张志强 谢栋栋 毕良宽 张涛 丁德茂 闵捷 陈磊 王进有 于德新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手术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肾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肾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初治肾癌患者100例设为肾癌组,同期选择本院体检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200例非肿瘤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如血钠、血磷、血钙及血肌酐)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因变量相关的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中再次分析。结果 25-羟维生素D(B=-0.067,OR=0.935,P=0.001)及高血压(B=0.064,OR=1.896,P=0.001)是影响肾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水平的25-羟维生素D是肾癌的保护因素。 林光正 谢栋栋 王毅 毕良宽 张涛 丁德茂 陈磊 邹慈 张志强 王进有 于德新关键词:肾癌 25-羟维生素D LOGISTIC回归 N0期阴茎癌患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N0期阴茎癌患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149例病理确诊为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采用2检验比较分组间复发率。结果阴茎部分切除患者中随访出现14例原发灶复发,N0期患者术后检查确诊出现4例患者原发灶复发并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5年复发率达8.0%,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组原发灶复发率为1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2=2.07,=0.1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分期和病理分型级别越高,越容易复发,清扫组5年生存率和未清扫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未清扫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阴茎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淋巴结清扫术,但对于低危(临床分期分级为Tis、Ta、T1G1、表浅型T1G2)阴茎癌患者,由于手术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病灶可直接转移到盆腔,复发危险度更大,不推荐直接预防性淋巴结清扫。 张永亮 王进有 于德新关键词: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阴茎鳞状细胞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显影 一例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基于循证医学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报告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寡转移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在我院行多学科协作诊治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予以讨论。结果患者初诊PSA为60μg/L,盆腔MRI考虑前列腺癌,双侧精囊受侵,左侧输尿管口受侵,全身骨扫描可见四处骨转移,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腺泡癌,Gleason评分4+5=9分。患者自2016年5月起以雄激素剥夺治疗为基础,先后序贯行新辅助化疗、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立体定向放疗、阿比特龙+泼尼松治疗及再次多西他赛化疗,随访至2018年12月,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但PSA升高,出现新发骨转移灶。结论循证医学给此类患者治疗选择带来更多的依据,多学科治疗模式可延长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王进有 谢栋栋 毕良宽 王毅 于德新关键词: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