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韦韦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细根
  • 5篇亚热带
  • 4篇米槠
  • 3篇马尾松
  • 2篇演替
  • 2篇中亚热带
  • 1篇对数正态分布
  • 1篇性状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养分
  • 1篇直径
  • 1篇森林演替
  • 1篇杉木
  • 1篇杉木人工林
  • 1篇树种
  • 1篇树种多样性
  • 1篇碳氮
  • 1篇天然林
  • 1篇土层

机构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7篇王韦韦
  • 7篇陈光水
  • 5篇黄锦学
  • 5篇熊德成
  • 4篇黄超超
  • 3篇杨智杰
  • 3篇胡双成
  • 2篇卢正立
  • 2篇王小红
  • 2篇邓飞
  • 2篇陈云玉
  • 1篇林成芳
  • 1篇冯建新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土芯法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计被引量:4
2013年
树木细根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确定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是林木细根研究的前提。通过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随机钻取96个土芯,分析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估计各指标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随着径级增加,细根各指标变异系数增大,相应的取样数量增加;(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变异程度和相应的取样数量均增加。在置信水平为95%、精度为80%的条件下,直径为0—1 mm和1—2 mm的细根,分别采集16和42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采集17和31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长度,采集25和33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表面积。Shapiro-Wilk检验表明,除表层土壤0—1 mm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余细根生物量和形态指标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的合理取样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超超黄锦学熊德成卢正立王韦韦杨智杰陈光水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细根空间异质性亚热带
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细根的C、N、P浓度、比根长(SRL)及其土壤养分浓度,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显著影响细根C浓度,但对细根N、P浓度无显著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细根C浓度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土层深度显著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对C浓度无影响,细根N、P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浓度以及SRL均呈正相关。拟合直线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养分获取能力的不同,马尾松对N养分的获取能力更强,而杉木通过SRL获取养分的能力比马尾松更强,可能体现了两种人工林细根N获取策略的差异。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在不同土层细根N∶P比值(33.5±2.81、30.18±2.10)均大于16,表明两者均受P限制,但细根N∶P不受土壤N∶P和SRL的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和P浓度受土层深度的影响,与土壤养分和细根形态特征变化有关。
陈蓉王韦韦曹丽荣陈铭陈光水姚晓东王小红
关键词:马尾松杉木土层深度
中亚热带6种不同更新方式森林0-5mm根系直径频率分布被引量:3
2015年
运用土芯法研究福建省三明市6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米槠天然林、米槠天然更新林、米槠人促更新林、米槠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根系的(直径≤5 mm)根长随直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0—5 mm直径根系的根长87%—98%集中于0—2 mm直径范围内,65%—88%集中于0—1 mm直径范围内。6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根长直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分布,且均可用对数正态分布累积函数进行较好的拟合,R^2均达0.99以上。函数中拟合参数μ值和σ值的变化代表了不同林分细根在资源获取策略中的差异。拟合参数μ值和σ值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表明这两个参数呈现协同性变化,反映了细根资源获取策略中的权衡关系。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μ值趋于更小而σ值更大,可能体现了树种间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竞争的加剧;不同树种人工林μ值、σ值亦存在明显分异,反映了不同树种土壤资源利用策略的差异。结论表明对数正态分布累积函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林分尺度的根系直径频率分布特点及根系资源利用策略。
胡双成熊德成黄锦学王韦韦黄超超邓飞陈云玉陈光水
关键词:细根对数正态分布
树种多样性对亚热带米槠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采用土芯法获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和米槠天然更新林的细根(直径〈2 mm),研究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和米槠天然更新林0~8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82.46±10.81)、(242.73±17.85)和(353.11±16.46) g·m-2,细根生物量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呈增加趋势.3种米槠林分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细根总生物量的35%以上,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变化显著.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分布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树种多样性的增加没有引起米槠林细根空间上的生态位分化.3种米槠林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以米槠天然更新林最高,米槠人工林最低.比根长的大小顺序为米槠人促更新林>米槠人工林>米槠天然更新林,比表面积的大小顺序为米槠天然更新林>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林分类型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二者均无显著影响,表明林分水平的细根形态可塑性对树种多样性响应不显著.
王韦韦黄锦学陈锋熊德成卢正立黄超超杨智杰陈光水
关键词:米槠林细根生物量树种多样性
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马尾松和米槠人工林的细根生产量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生产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差异目前仍缺乏了解。为此,在福建省三明市选择了中亚热带演替前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演替后期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法对两种人工林的细根根长生产量及其动态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测,并分析了细根生产量的径级和土层分布,及月生产量动态与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差异,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年根长生产量约为米槠人工林细根年根长生产量的4倍;两种林分的细根生产量呈现显著的月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夏季,且2年内总细根生产量以夏季的细根生产量最大。2)两林分均是直径0–0.3 mm的细根所占细根生产量比例最大;土层分布上,马尾松人工林0–10 cm土层细根所占生产量的比例最大,米槠人工林30–40 cm土层细根所占生产量比例最大。3)偏相关分析表明,两林分细根月生产量均与气温、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或显著正偏相关,与降水、土壤含水率的偏相关均不显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演替早期马尾松人工林细根月生产量与气温、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米槠人工林。该研究表明,与演替后期的米槠人工林相比,中亚热带演替早期的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量大,且与温度间的相关性更高。
陈云玉熊德成黄锦学王韦韦胡双成邓飞许辰森冯建新史顺增钟波元陈光水
关键词:亚热带马尾松米槠演替阶段
亚热带不同演替树种米槠和马尾松细根性状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亚热带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研究两个树种细根(直径<2mm)的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细根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0—80cm土层米槠的细根生物量密度(0.21±0.06)kg/m3、根表面积密度(3.15±1.25)m2/m3和根长密度(2202.84±517.03)m/m3分别为马尾松的1.6、1.2倍和2.2倍,并且3个指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但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细根在土层间分布更均匀,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细根更富集于表层。(2)马尾松细根的直径(0.86±0.04)mm、比表面积(191±32)cm2/g分别是米槠的1.4倍和1.3倍;米槠细根的比根长(10.73±0.46)m/g、组织密度(0.49±0.06)g/cm3分别是马尾松的1.4倍和2.0倍,马尾松细根的较大直径和低组织密度的形态结构能够迅速生长占领土壤空间和适应干旱环境,而米槠细根的较小直径、高比根长和较高的组织密度使其具有较强养分竞争能力和应对取食压力;(3)米槠的比根尖密度(4288±63)个/g、比分叉密度(1164±155)个/g均为马尾松的2.2倍,米槠细根的高分支系统能够迅速利用富养斑块。结论表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王韦韦熊德成黄锦学黄超超杨智杰胡双成林成芳陈光水
关键词:森林演替
米槠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2023年
探讨人为干扰对森林养分利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的影响,对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和天然林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土壤深度(0~80cm)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线性模型表明林分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主效应显著,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米槠次生林细根N和P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林,而细根C浓度、C:N、C:P显著高于天然林,天然林1~2mm细根C浓度显著低于次生林;天然林和次生林细根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C:N、C:P、N:P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两林分下降趋势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次生林细根N、P含量及N:P分别与土壤全N、全P含量和N:P存在线性关系,而细根N、P含量和N:P随土层深度变化均与直径显著相关,与细根比根长(SRL)无关。天然林经过人为干扰后,细根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虽未发生改变,但细根N和P浓度显著降低。
陈铭王韦韦程慧梓陈蓉曹丽荣王小红陈光水姚晓东
关键词:次生林天然林米槠细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