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洪梓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3篇氩氦刀
  • 3篇氩氦刀治疗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冷冻
  • 2篇胸部
  • 2篇体部肿瘤
  • 2篇消融
  • 2篇淋巴
  • 2篇冷冻消融
  • 2篇X线
  • 2篇CT诊断
  • 2篇病变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导引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淀粉样变性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10...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91...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07...

作者

  • 16篇田洪梓
  • 7篇王迪
  • 5篇胡佳寿
  • 5篇孙金凤
  • 4篇王东
  • 2篇周洪超
  • 2篇王继存
  • 2篇马乃绪
  • 2篇周建收
  • 1篇冯金利
  • 1篇王可天
  • 1篇宛荣刚
  • 1篇郑瑛
  • 1篇杨林
  • 1篇秦满意
  • 1篇郑鲁
  • 1篇陈援朝
  • 1篇李涌
  • 1篇肖林
  • 1篇鹿守印

传媒

  • 4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
2003年
冯金利田洪梓周建收徐明王继存杨林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
2例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 2例肾嗜酸细胞瘤 ,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 :肿瘤均位于左肾中上段 ,行根治性左肾切除及单纯左肾切除。肿瘤切面灰褐色或黄褐色 ,质软 ;镜检瘤细胞均呈圆形或类圆形 ,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 ,核泡状 ,瘤细胞呈巢状、管状、微囊状或卵圆形片状排列 ,瘤组织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无细胞区 ;免疫组化 :bcl 2 (+)、PCNA(++)或 (- )。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良性倾向肿瘤 ,术前诊断较困难 ,瘤体中心区星形瘢痕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本病可能潜在恶性变 ,治疗以保肾手术首选 。
蒋立城曲建坤宋晓阳李涌田洪梓马乃绪
关键词:肾嗜酸细胞瘤免疫组化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41例被引量:6
2004年
郑鲁陈援朝吕福林郑瑛宛荣刚秦满意田洪梓孔令学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肾淋巴管瘤的CT诊断(附1例报告)
2012年
肾淋巴管瘤是肾淋巴管异常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非常罕见,我院2011年8月收治1例,现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复习,对该病的病因及CT表现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
田洪梓
关键词:淋巴管瘤CT诊断良性病变文献复习CT表现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浓度对小肝癌检出率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以评估对比剂浓度对小肝癌(≤3cm)检出率的影响。方法:9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多排螺旋CT肝脏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其中1组(48例)注射碘帕醇370mgI/ml(1.5ml/kg),另外1组(47例)注射碘帕醇300mgI/ml(1.85ml/kg),均于30秒注射完毕。扫描后图像由放射科医生阅片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2组≤3cm的肝癌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95例患者中共证实有259个肝癌病灶,其中101个≤3cm。对于≤3cm的病灶动脉期370mgI/ml组诊断敏感性高于300mgI/m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门脉期2组病人的诊断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密度对比剂在动脉期可提高小肝癌(≤3cm)的检出率。
田洪梓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对比剂小肝癌
颈静脉球高位的CT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进行CT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954侧)颞骨CT片的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77例中颈静脉球高位的人组出现率为31.03%,右侧为40.67%,左侧为21.38%;女性出现率为35.37%,男性28.75%;成人组出现率为27.69%,儿童组出现率42.9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为31.03,在两侧及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田洪梓周建收王继存
关键词:颈静脉球高位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肝腺瘤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对11例行三期增强扫描的肝腺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共发现19个病灶,其CT值在平扫、动脉期、延迟期存在统计学差异,门脉期无统计学差异。动脉期直径≤5cm病灶CT值高于>5cm病灶,而其余各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定量分析有助于肝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田洪梓王迪
关键词:肝腺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30例正常志愿者和54例(221处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体部肿瘤的WB-DWI影像表现特征,均采用1.5TMR体部线圈进行扫描,观察正常志愿组的WB-DWI影像表现,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及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测量病例组221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对比。结果正常志愿组WB-DWI可清晰地显示颅脑、甲状腺、脾、肾、膀胱、椎间盘、前列腺、子宫及淋巴结等组织结构,呈高信号;病例组221处病灶在WB-DWI呈高信号,且均经常规MRI证实,恶性肿瘤平均ADC值[(1.04±0.46)×10-3mm2/s],低于良性肿瘤平均ADC值[(2.53±0.43)×10-3mm2/s](t=19.12,P<0.05)。结论 WB-DWI在体部肿瘤筛查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对良、恶性肿瘤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胡佳寿田洪梓孙金凤王迪周洪超
关键词:肿瘤
CT导引下氩氦刀治疗体部肿瘤的临床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CT导引下氩氦刀治疗体部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5例经病理证实的体部肿瘤患者的34处病灶在CT导引下经皮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病灶最大径范围2.0~12.5 cm,术后计算冰球覆盖率。结果 53%(18/34)的病灶冰球覆盖率为90%~100%(I级),38.2%(13/34)的病灶冰球覆盖率为80%~90%(II级),8.8%(3/34)的病灶冰球覆盖率〈80%(III级);并发症发生率16%(4/25);所有病灶穿刺准确率为100%,首次进针准确率为94.5%(52/55)。结论 CT定位准确性高,氩氦刀微创冷冻消融对体部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使用价值较高,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佳寿田洪梓孙金凤王迪王东
关键词:氩氦刀冷冻消融介入治疗CT导引
氩氦刀治疗胸部肿瘤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CT定位导引下氩氦刀治疗胸部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评价。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肿瘤(41处病灶)在CT定位导引下经皮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后计算冰球覆盖率,统计数据采用x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冷冻消融治疗后,胸部肿瘤病灶呈球形低密度,CT值均明显下降;最大径小于3cm、3cm~5cm、大于5cm的肿瘤冰球覆盖率分别为96.3±1.9、84.2±2.8、60.1±3.6,前2组与第3组的冰球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13.8%(5/36):其中气胸3例,肺出血2例。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胸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在CT准确定位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佳寿田洪梓孙金凤王迪王东
关键词:氩氦刀冷冻消融介入治疗胸部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