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冬雨

作品数:39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病理
  • 10篇细胞
  • 9篇肿瘤
  • 7篇乳腺
  • 7篇临床病理
  • 7篇免疫
  • 7篇基因
  • 6篇血管
  • 6篇肺癌
  • 5篇导管
  • 5篇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
  • 5篇病理特征
  • 4篇血管生成
  • 4篇文献复习
  • 4篇腺癌
  • 4篇临床病理特征
  • 4篇复习
  • 3篇导管癌
  • 3篇性病

机构

  • 27篇厦门大学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天津市泌尿外...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 1篇蓟县中医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白冬雨
  • 16篇张海萍
  • 9篇申发燕
  • 8篇钟山
  • 8篇张海芳
  • 5篇马鸿达
  • 5篇丁毅
  • 4篇古强
  • 4篇付莉
  • 3篇林庆衍
  • 3篇索文昊
  • 2篇赵焕
  • 2篇谷彦军
  • 2篇郑捷
  • 2篇廖永强
  • 2篇陈培琼
  • 2篇高德宏
  • 2篇涂金花
  • 1篇张福星
  • 1篇曾彦恺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CD10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CD105在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肿瘤新生血管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0例乳腺癌、64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5及三种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和PDGF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变区周围MVD明显高于病变区内的MVD,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化程度低、临床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VEGF、bFGF和PDGF表达阳性的患者中,CD105表达明显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05主要在处于增殖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在标记肿瘤组织新生血管方面的特异性优于泛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冬雨马鸿达古强
关键词:乳腺癌CD105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CD10,p63及calpon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肌上皮细胞标志物CD10,p63及calponin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10,p63及calponin在乳腺普通型增生(UDH),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良、恶性上皮病变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3种标志物在UDH,ADH和DCIS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该3组间calponin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p63的表达量依次为UDH组>ADH组>DCIS组(均P<0.05);CD10的表达量在UDH组与ADH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明显高于DCIS组(均P<0.05)。IDC组几乎无CD10和p63的表达,肿瘤间质有少量calponin的表达,与前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5)。结论联合应用CD1 0,p6 3及calponin标志物的检测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CD1 0和p6 3特异性较好,而calponin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
白冬雨陈云新杨秀红
关键词:肌上皮CD10P63CALPONIN
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PCR法和Sanger DNA测序法检测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特异引物双环探针扩增实时PCR技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方法(ADx-EGFR实时PCR法)和Sanger DNA测序法在肺癌EGFR基因体细胞突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肺癌组织石蜡切片208例,分别采用ADx-EGFR实时PCR法和SangerDNA测序法检测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21的突变类型,计算其突变率,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结果208例肺癌组织中,ADx-EGFR实时PCR法成功检测208例,检出EGFR基因突变40例,突变检出率为19.2%;SangerDNA测序法成功检测196例,检出突变22例,突变检出率为11.2%。肺癌组织中主要以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上的L858R的点突变为主,分别占4.8%(10/208)和11.6%(23/208),其余的突变类型少见。结论对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而言,ADx-EGFR实时PCR法检测EGFR基因成功率和突变检出率均高于SangerDNA测序法,可成为临床上检测肿瘤EGFR基因突变的方法。
张海萍阮力郑立谟白冬雨张海芳廖永强丁毅
关键词:基因ERBB-1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突变
侵袭性纤维瘤病恶变为纤维肉瘤1例被引量:10
2007年
林庆衍白冬雨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恶变纤维肉瘤手术放化疗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相关预后,并研究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SFT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结果,并加做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claudin-3,claudin-4,claudin-7和ZO-1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20例SFT发生部位各异,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20/20CD34(+),18/19CD99(+),19/20bcl-2(+),2/19S-100弱(+),1/12EMA局灶(+),2/18SMA局灶(+),7/12claudin-7局灶弱(+),5/12ZO-1局灶弱(+),12例claudin-1、claudin-3、claudin-4均(-)。随访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 SFT有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及多态性生长方式的组织学特征。CD34、bcl-2、CD99等有助于病理诊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claudin-3、claudin-4在SFT中表达为阴性,claudin-7和ZO-1部分表达为阳性。SFT患者有必要长期随访。
申发燕张海萍张声白冬雨张海芳付莉游雪叶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预后
乳腺癌细胞分泌的TNF-α和GM-CSF对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NF-α和GM-CSF的表达及S100+DC和CD1a+DC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TNF-α和GM-CSF的阳性率分别为88.7%(63/71)和76.1%(54/71)。(2)S100+DC和CD1a+DC的阳性率分别为76.1%(54/71)和53.5%(38/71),前者在癌巢外浸润密度(3.31±4.25/mm2)显著大于癌巢内(1.64±3.03/mm2)(Z=-4.40,P=0.000),而后者在癌巢内的密度(2.54±3.46/mm2)显著大于癌巢外(0.77±1.25/mm2)(Z=-5.41,P=0.000)。(3)TNF-α表达仅与S100+DC呈正相关关系(rs=0.394,P=0.001);GM-CSF表达与S100+DC和CD1a+DC均呈正相关(分别rs=0.372,P=0.001,rs=0.369,P=0.002)。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分泌的TNF-α和GM-CSF可以促进DC的产生和分化成熟,使患者局部产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王健马鸿达谷彦军曹群古强白冬雨赵焕
关键词:乳腺癌TNF-ΑGM-CS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检测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检测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LK和ROS1融合基因联合检测试剂盒,以实时荧光PCR法对302例NSCLC标本进行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联合检测,并应用Sanger DNA测序法对其进行验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检测302例NSCLC标本的成功率为100%。ALK融合基因阳性12例(4.0%),其中ALK-M1融合基因型3例,ALK-M2融合基因型3例,ALK-M3融合基因型3例,ALK-M4融合基因型1例,ALK-M6融合基因型2例。ROS1融合基因阳性12例(4.0%),其中ROS1-M7融合基因型1例,ROS1-M8融合基因型8例,ROS1-M12融合基因型1例,ROS1-M14融合基因型1例,ROS1-M3和ROS1-M8融合基因型双阳性1例。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总检出率为7.9%(24/302),ALK融合基因和ROS1融合基因阴性278例。Sanger DNA测序法的检测成功率也为100%。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与Sanger DNA测序法检测的阳性率和融合基因类型完全一致。结论经Sanger DNA测序法验证,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对NSCLC组织中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等效性。在NSCLC患者筛选靶向药物时,实时荧光PCR联合检测法对样本中微量ALK和ROS1融合基因进行同时检测,可以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取样,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
白冬雨张海萍钟山索文昊高德宏丁毅涂金花
关键词:融合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一种肺癌患者用肺部活检装置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肺癌患者用肺部活检装置,包括负压抽吸筒、样本存储瓶和穿刺针头,样本存储瓶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封盖,螺纹封盖的顶部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抽吸管和第...
白冬雨张海萍申发燕
侵袭性纤维瘤病恶变为纤维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促使其恶变为纤维肉瘤的相关因素。方法报告1例上肢侵袭性纤维瘤病恶变为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纤维增生性肿瘤,具有局部浸润性和破坏性生长的生物特性;病理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单克隆性增生,由分化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缺乏恶性细胞学特征,电镜下见多形态细胞被增生的胶原网包绕,免疫组化波形蛋白和肌动蛋白阳性;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措施,术后复发率高达10%~70%,因此多数患者需多次手术并配合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本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放射治疗1疗程后的13个月时复发,再次手术病理示纤维肉瘤。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纤维增生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具有高度复发倾向,术后常需配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向纤维肉瘤转变罕见。手术刺激、放射治疗可能是促使其恶变的主要因素。
林庆衍白冬雨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纤维肉瘤
肺原发性小B细胞淋巴瘤1例
2008年
病人 女,54岁。反复咳嗽、咳少量白痰伴前胸闷痛半年。多次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背段、中叶及左肺上叶尖后段可见斑片状模糊影,左上肺舌段呈致密实变影(图1)。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考虑双肺炎症,经反复抗炎治疗,症状无好转。2006年8月左上肺舌段活检,病理报告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小B细胞淋巴瘤(图2)。经美罗华+CHOP方案化疗3周期,随访1年,胸闷、胸痛明显缓解,双肺病灶基本吸收消散(图3)。
王剑翁方正朱守才李树来白冬雨
关键词:小B细胞淋巴瘤肺原发性肺上叶尖后段CHOP方案反复咳嗽肺下叶背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