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周凌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聚合物驱
  • 2篇矿场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动态特征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化学
  • 1篇油田化学剂
  • 1篇羟基
  • 1篇污水
  • 1篇污水配制
  • 1篇聚合物驱技术
  • 1篇矿场试验
  • 1篇矿场应用
  • 1篇化学剂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白周凌
  • 2篇孔柏岭
  • 1篇周玉华
  • 1篇彭冠宇
  • 1篇韩杰
  • 1篇昌润珍
  • 1篇丁荣辉
  • 1篇海玉芝
  • 1篇曾俊
  • 1篇李晓玲
  • 1篇刘振涛
  • 1篇沈和平
  • 1篇赵记斌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矿场实践与认识被引量:11
2008年
微凝胶驱技术(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河南油田在室内研究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微凝胶驱技术的单井试注、单井驱替、多井组驱替等不同规模的矿场试验,展示出明显不同于聚合物驱的动态特征: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大,吸水剖面改善幅度比聚合物驱好,产出液聚合物浓度低,见效时间滞后。下二门H_2Ⅲ油组、双河437Ⅱ_(1-2)油组矿场试验注污水配制微凝胶(400 mg/L HPAM、60 mg/L Cr^(3+))0.19~0.37 PV,当量吨聚合物增油85.2~105.3 t,阶段提高采收率6.01%~7.17%;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驱高2.96个百分点的条件下,化学剂费用降低11.4%~19.9%。矿场试验结果还表明,微凝胶驱技术与聚合物驱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
孔柏岭昌润珍海玉芝李晓玲白周凌
关键词:矿场试验动态特征聚合物驱技术
微量隐现光示踪剂在聚合物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2011年
针对注聚区块注聚井与对应油井地下连通情况不明确.注入的聚合物溶液主要沿着大孔道推进,聚窜方向不易判断等问题,开展了微量隐现光示踪剂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介绍了微量隐现光示踪剂监测原理及特点,以河南油田G2305井组为例,对该技术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白周凌沈和平刘振涛赵记斌
关键词:聚合物驱动态监测矿场应用
污水配制的有机醛R交联HPAM微凝胶体系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系统地研究了用污水配制的有机醛R交联聚合物微凝胶体系的配方和性能。所用聚合物为M=2.0×107、水解度23%的商品HPAM,交联剂有机醛R为苯酚 甲醛预缩聚物,工业品,用TDS=5004mg/L、pH=9.1的油田污水配液,成胶溶液含溶解氧<1mg/L,加有稳定剂100mg/L。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150~400mg/L、交联剂浓度150mg/的成胶溶液,80℃下的成胶时间为20~4d,生成的微凝胶在30℃、7.34s-1下的粘度为30~170mPa·s,在80℃老化100~150d后略有升高,200d后仅有极轻微的下降;当交联剂浓度为150mg/L时,体系中聚合物的临界成胶浓度为150mg/L,而当聚合物浓度为400mg/L时,交联剂的临界成胶浓度为50mg/L;降低溶解氧含量或增大稳定剂加量可使成胶时间缩短、微凝胶粘度升高,长期稳定性改善;随温度升高(75→90℃)同一成胶溶液的成胶时间缩短,微凝胶粘度则相差不大;随TDS增大(360→1.0×105mg/L),同一成胶溶液的成胶时间缩短,微凝胶粘度略有升高。因此,该微凝胶体系浓度低、耐温(90℃),抗盐(1.0×105mg/L),长期稳定性好,在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中有良好应用前景。表5参7。
孔柏岭韩杰丁荣辉曾俊周玉华白周凌彭冠宇
关键词:油田化学剂污水配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