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利涛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传统切开复位术与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传统切开复位术与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术在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院区收治的83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和B组(n=43)。A组行传统切开复位术,B组行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良率为97.7%(42/43),显著高于A组的82.5%(3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9/43),显著低于A组的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术相比,经皮微创钛缆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更为突出。
- 谷锐周伟娜石利涛
- 关键词:髌骨骨折
- 下胫腓联合损伤单枚螺钉与双枚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研究下胫腓联合损伤单枚螺钉与双枚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具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为研究材料,均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单枚螺钉固定组、双枚螺钉固定组,每组3具标本。对单枚螺钉组、双枚螺钉组的标本进行下胫腓前后韧带切断制成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对两组分别用1枚螺钉和2枚螺钉固定,进行生物力学模拟实验,正常组和损伤组标本则不进行固定处理。比较4组标本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足运动中立位、跖屈位(30°)、背屈位(20°)、旋后外旋位等4种运动工况,测量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果:下胫腓联合损伤组在4种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发生异常,与正常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单枚螺钉组和双枚螺钉组在固定后,在4种不同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显著优于损伤组,其中单枚螺钉固定组生物力学指标与正常组最为接近,而2枚螺钉固定组生物力学指标更为坚强。结论: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达到正常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其中单枚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组接近,而双枚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螺钉固定方式。
- 张义金宇张擎柱杨小华曹向宇谷锐石利涛
-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固定生物力学
- 微创结合开放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及微创结合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60例,分析Schatzter分型方法分析各型的发生率;将Ⅰ型以及部分关节面无塌陷的Ⅳ型和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分别采取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组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组。观察两种损伤类型中各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Schatzker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9.2%、47.7%、20.8%、21.5%、29.8%和35.7%,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总体发生率为28.6%。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案相比,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改善(P>0.05),手术疗效(P <0.01)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提高(P <0.05)。结论:微创结合开放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要显著高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方案。
- 曹向宇石利涛张立超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半月板损伤
- 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44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7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56例,外固定架固定52例,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65例。结果平均随访7个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76.1%,内固定组优良率80.4%,外固定架治疗组优良率80.8%,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组优良率93.8%,明显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其它组。
- 仇海军刘彦博杨建军闫志伟石利涛刘海波
-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内固定外固定架固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老年大鼠髋部骨折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老年大鼠髋部骨折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健康老年(10月龄)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治疗组于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1 ml BMSCs(2.5×10~6/ml)。造模24 h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称重并计算肺组织干湿质量比(W/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9、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肺部病理学评分、肺组织W/D、肺组织MPO水平、肺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肺组织中TLR9、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减轻老年髋部骨折大鼠肺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肺组织中TLR9、NF-κB蛋白表达及全身、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 王海斌石利涛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OLL样受体9
- 股骨颈骨折术中快速准确置入空心螺钉的手术技巧被引量:1
- 2016年
- [ 目的 ]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股骨颈骨折术中快速准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 方法 ] 研究对象为 2010年1月到 2015年7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和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的类型等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导针置入次数、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率、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等.[结果 ] 改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置入次数、术中失血量方面显著少于对照组.在骨折愈合率和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 ]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术式定位快速准确,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x 线暴露.
- 石利涛刘彦博杜金鹏张义翟栋
- 关键词:手术技巧股骨颈骨折空心拉力螺钉
- 空心无头加压螺钉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空心无头加压螺钉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空心无头加压螺钉钛缆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ost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ostman评分较治疗前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Bostma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心无头加压螺钉钛缆张力带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 谷锐李小东石利涛
- 关键词:髌骨骨折疗效
- 多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1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前,临床上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越来越常见,骨折粉碎程度越来越复杂,对手术治疗也越来越有挑战性,对手术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如果手术入路选择恰当,大多数髋臼骨折可以通过单纯的前方或后方入路获得满意治疗^([1])。但对于复杂骨盆髋臼骨折,单一切口往往达不到手术目的,此时就需要考虑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在以往的手术中,应用最多的就是传统髂腹股沟入路^([2])和Kocher-Langenbeck入路(简称K-L入路)^([3])。
- 谷锐周伟娜石利涛翟栋
- 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 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到2009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97例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研究。同时选取同期1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97例患者中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占83.5%(74/97),实性结节占100%(97/97)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呈浸润性生长结节占52.6%(51/97),结节内见点状、砂粒状钙化斑占63.9%(62/97),颈部淋巴结肿大占48.5%(47/97),Ⅲ型血流信号为主占70.1%(68/97)。各征象对良、恶性结节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石利涛杨帅王志学陈冉张涛李杨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
- 干扰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干扰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α2b(IFN-α2b)单独及联合应用,作用不同时间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IFN-γ、IFN-α2b及二者联合应用均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单独用药时,作用48h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P<0.05);联合用药时,作用72h效果显著(P<0.05)。结论:IFN-γ、IFN-α2b及二者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药效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效果更佳。
- 石利涛杨宗伟孙立新宋有鑫王志学
- 关键词:IFN-Α2BIFN-ΓMCF-7乳腺癌细胞MTT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