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铁梅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新昌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2篇皮肤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细胞癌
  • 1篇兄弟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亚群
  • 1篇亚群检测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相关
  • 1篇预后相关性
  • 1篇预后相关性分...
  • 1篇上唇
  • 1篇同患
  • 1篇女性
  • 1篇女性黄褐斑
  • 1篇胚宝胶囊
  • 1篇皮肤鳞状细胞

机构

  • 4篇新昌县人民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篇石铁梅
  • 3篇王玲
  • 2篇徐靖宏
  • 2篇剡建平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以探讨免疫机制在SC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6例S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B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并与4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所有SCC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随访2年,观察复发、转移情况,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C患者外周血中CD3+比值升高(P〈0.05),CD4^+、NK细胞比例降低(P〈0.05,P〈0.01),B淋巴细胞、CD8^+比例升高(P〈0.05,P〈0.01),CD4^+/CD8^+值降低(P〈0.05);随着肿瘤增大,伴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降低以及浸润深度的增加,外周血中血CD3+、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值降低(P〈0.05),随访2年后,共有4例发生复发和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NK细胞比例和CD4^+/CD8^+值降低是SCC复发和转移的预测因素。结论 SCC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有关,CD4^+、NK细胞比例和CD4^+/CD8^+值可预测SCC的复发和转移。
石铁梅徐靖宏王玲剡建平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细胞亚群
上唇角化棘皮瘤恶变鳞状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1例上唇角化棘皮瘤术后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病例,进一步了解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及相关病理学改变。方法 1例上唇角化棘皮瘤患者初次手术后行病理检查,提示为角化棘皮瘤,术后复发,2周后再次手术,病理报告示鳞状细胞癌。结果角化棘皮瘤在病理上与鳞状细胞癌很相似,临床上容易混淆,对于角化棘皮瘤患者,需认真分析病理学改变,并加强随访,必要时重复行病理学检查。结论无论是临床上还是病理上,角化棘皮瘤和角化棘皮瘤癌变都十分相似,即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也只能区别典型病例而不能区别近似的病例,如其基底层细胞生长活跃,临床上应按局部癌变处理,建议外科医生做病灶扩大切除。
石铁梅王玲剡建平
关键词:角化棘皮瘤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胚宝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女性黄褐斑51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胚宝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治疗组予以胚宝胶囊,2粒/次,3次/d,加服氨甲环酸片50 mg/次,2次/d;对照组予以氨甲环酸片,50 mg/次,2次/d。第4、8、12周通过MASI下降率判定疗效,在第24周通过MASI进行复发率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第4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宝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氨甲环酸,而且在复发率方面也优于单用氨甲环酸。胚宝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王玲石铁梅徐靖宏
关键词:黄褐斑胚宝胶囊氨甲环酸复发率
兄弟同患多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二例
2013年
例1男,66岁,因“体表多发性肿物2年”于2011年5月17日人院。,患者于近2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全身体表多发性肿物,呈莪旺至蚕豆大小不等,自觉有瘙痒不适,经常搔抓致破溃出血,不伴有明显疼痛不适,一直未曾治疗,因全身体表多发性肿物小消失入院要求手术切除肿物。自幼有“日光性角化病”史。
石铁梅
关键词:病例报告皮肤肿瘤角化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