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贺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毛孢子菌
  • 9篇阿萨希毛孢子...
  • 4篇皮肤
  • 4篇基因
  • 3篇真菌
  • 3篇体外
  • 3篇小鼠
  • 3篇敏感性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氧化剂
  • 2篇体外诱导
  • 2篇皮肤科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耐药
  • 2篇菌病
  • 2篇康唑
  • 2篇Β-D-葡聚...

机构

  • 22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24篇祝贺
  • 23篇杨蓉娅
  • 10篇王文岭
  • 9篇王聪敏
  • 9篇敖俊红
  • 9篇李海涛
  • 5篇丛林
  • 4篇夏志宽
  • 4篇常冬青
  • 4篇樊昕
  • 3篇宗丽娜
  • 2篇廖勇
  • 2篇赵志力
  • 2篇赵逊
  • 2篇郝震锋
  • 2篇吕雪莲
  • 2篇谷廷敏
  • 2篇郭朝霞
  • 1篇邢月贞
  • 1篇岳丹霞

传媒

  • 11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2012北京...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皮肤科临床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被引量:7
2014年
皮肤科临床教学有着以形态学示教为主的学科特点。如何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提升临床教师的师资力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学习皮肤科专业知识,增长临床技能,是新时期医学生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皮肤科临床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入手,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的有效办法。
祝贺敖俊红杨蓉娅
关键词:皮肤病学教学
“改良Barsky”法在唇裂二期上唇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Barsky法修复单侧或双侧唇裂二期畸形的经验。方法依照Barsky法根据Barsky法的基本原则设计固定方向的切口及瘢痕切除范围,所有切口均矫正为直线,切开后形成类似"Z皮瓣"的切口,美容缝合。结果应用本方法修复后的25例患者愈合良好,双侧唇峰和唇珠外观接近正常,上唇对称度增加。结论应用改良Barsky法修复唇裂修复后期上唇畸形,可以较好的延长上唇白唇长度,改善唇弓形态。由于该方法具有对称性,可以同时应用于单侧或双侧唇裂后期修复。
常冬青祝贺李蠡杨蓉娅谷廷敏
伴严重神经精神症状的糙皮病1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女,21岁。因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红斑5年,于2007年6月18日就诊。患者5年前在夏季日晒后面部、四肢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经避光和外用药物治疗后,皮损干燥、结黑褐色痂皮,40余天后脱痂,局部遗留色素沉着。此后皮损在春季和夏季复发,冬季消退,面部皮肤渐粗糙,时常有门角皲裂,腹胀和腹泻交替出现,性格渐变抑郁,有时急躁易激惹。曾在当地医院门诊按日光皮炎和慢性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7d前患者开始不认识家人,谵妄乱语,恶心呕吐,身体发僵,在当地医院给予地塞米松5mg/d静脉注射治疗5d,效果不佳,而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10kg。
常冬青丛林祝贺杨蓉娅
关键词:糙皮病症状神经精神
Dectin-1与真菌β-葡聚糖介导的天然免疫被引量:3
2015年
β-葡聚糖是真菌胞壁的主要多糖成分。天然免疫系统识别这一成分后触发髓系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杀伤和清除入侵微生物。该文主要介绍天然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dectin-1与β-葡聚糖的特性以及它们通过何种信号传导途径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对β-葡聚糖和dectin-1的研究必将为研制抗真菌免疫制剂和抗真菌药物靶点提供崭新的思路。
祝贺吕雪莲杨蓉娅
关键词:真菌Β-葡聚糖天然免疫
(1,3)-β-D-葡聚糖检测与巢式PCR扩增在播散性毛孢子菌病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继2000年我国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病例报道以来,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该病是一种广泛累及皮肤、肝、脾、肺、肾等器官的系统性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阿萨希毛孢子菌。患者多因病情复杂...
祝贺
关键词:G试验巢式PCR
文献传递
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体外诱导及与CYP51A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烟曲霉体外诱导伊曲康唑耐药株,初步探讨与CYP 51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含有伊曲康唑的固体培养基对烟曲霉进行梯度浓度体外诱导耐药,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诱导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提取诱导株基因组,扩增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诱导获得8株烟曲霉体外诱导株,其中6株对伊曲康唑表现出耐药性。耐药株唑类药物靶酶CYP 51A基因发生G54(G54R,G54E)和L98H的点突变。结论伊曲康唑体外梯度浓度诱导是获得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株的有效方法;烟曲霉对伊曲康唑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唑类药物靶点基因CYP 51A的点突变相关。
敖俊红廖勇郝震锋祝贺杨蓉娅
关键词:烟曲霉伊曲康唑CYP
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3种体液标本(1,3)-β-D-葡聚糖检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1,3)-β-D-葡聚糖检测,在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不同体液标本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系统性毛孢子菌病模型,收集不同时间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浆和尿液标本,采用G试验测定(1,3)-β-D-葡聚糖,同时进行巢式PCR(nPCR)检测和真菌学培养。结果感染早期(10 d)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尿液标本G试验敏感性分别为80.00%、86.67%、6.67%,前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只实验大鼠血浆标本G试验平均敏感性为76.76%,nPCR法为68.85%、血真菌培养为3.33%,G试验结果与血真菌培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值(pg/ml)与感染的脏器数目呈正相关(┃r┃>0.7,P<0.05)。结论对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有助于系统性毛孢子菌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判断感染范围和疾病转归的评价。
祝贺杨蓉娅王文岭樊昕赵逊王聪敏
结合珠蛋白在阿萨希毛孢子菌小鼠皮肤感染中的表达与调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在阿萨希毛孢子菌皮肤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80只BALB/c小鼠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两组小鼠皮下均接种3.2×107cfu/ml的阿萨希毛孢子菌菌悬液,分别于接种后0.5d、1d、3d、5d处死小鼠,取皮损组织,提取总RNA,RT-PCR检测Hp mRNA表达,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结果两组小鼠在第0.5d、1d、3d、5d后皮损组织均扩增出Hp mRNA,其中免疫抑制组皮损组织H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免疫抑制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抑制组感染1d后皮损组织Hp mRNA表达明显高于0.5d、3d、5d,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筛选出的11条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中编码结合珠蛋白基因表达上调。结论结合珠蛋白参与了皮肤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过程。
敖俊红郝震锋祝贺樊昕王文岭夏志宽杨蓉娅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结合珠蛋白皮肤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氧化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两种氧化剂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菌悬液分别接种于加入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和甲萘醌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与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中,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变化。结果①肉眼形态,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菌落直径逐渐缩小,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菌落不再生长;相同条件下,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菌落直径小;②光镜形态,菌落发育延迟,数量减少,见许多芽管,随氧化剂浓度的升高,出现许多不易着色、发育不全的孢子,体积较小,偶见胞质萎缩的稍大孢子;③电镜形态,两种氧化剂对两株菌均有损伤,可见菌体表面皱缩,胞壁部分至完全破损,胞质溢出,菌株体积缩小。结论两种氧化剂对两株菌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呈浓度依赖,但甲萘醌对菌株影响更强;环境分离株受氧化剂影响更大。
宗丽娜李海涛杨蓉娅敖俊红王文岭祝贺丛林王聪敏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过氧化氢形态学
阿萨希毛孢子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体外诱导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体外以浓度梯级倍增的氟康唑诱导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获得耐药子代,并观察它们的耐药稳定性。方法保存的ll株T.asahii中筛选出的氟康唑MIC值较低的临床分离株CBS2479及环境分离株CBS8904,在含氟康唑浓度梯级倍增的PDA固体培养基中分别传代培养,每次转种前均用E—test法测定氟康唑对其MIC值,直至其〉256μg/ml;选用氟康唑MIC值〉256μg/ml的耐药菌株CBS2479^R/CBS8904^R分别在不含氟康唑的PDA培养基中连续传代培养,并监测每代菌株MIC值,观察其耐药稳定性。结果氟康唑MIC值分别为0.25μg/ml及1.5μg/ml的T.asahficBs2479,CBs8904均被成功地诱导为氟康唑MIC值〉256μg/ml的耐药子代菌株CBS2479^R/CBS8904^R;将其在不含氟康唑PDA培养基中连续传代18d,CBS2479^R氟康唑MIC值未见下降;CBS8904^R氟康唑MIC值逐渐下降,至第18天时降为64μg/ml。结论氟康唑在体外能诱导不同来源的T.asahii均对其产生耐药性,不同来源的T.asahii其耐药子代的稳定性不同。
郭朝霞李海涛杨蓉娅祝贺王聪敏廖勇夏志宽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氟康唑抗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