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大树

作品数:84 被引量:62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华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化学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4篇考古
  • 20篇瓷器
  • 16篇遗址
  • 12篇窑址
  • 11篇出土
  • 10篇瓷业
  • 9篇制瓷业
  • 9篇磁州窑
  • 8篇中国瓷器
  • 8篇国瓷
  • 7篇陶瓷
  • 7篇考古发掘
  • 7篇考古学
  • 7篇古学
  • 6篇装饰
  • 6篇官窑
  • 6篇白瓷
  • 5篇御窑
  • 5篇钧窑
  • 5篇海上贸易

机构

  • 82篇北京大学
  • 11篇景德镇市陶瓷...
  • 4篇故宫博物院
  • 3篇景德镇陶瓷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浙江省文物考...
  • 2篇河北省文物研...
  • 2篇江西省文物考...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杜伦大学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山西省考古研...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作者

  • 82篇秦大树
  • 4篇李鑫
  • 4篇丁雨
  • 3篇袁泉
  • 3篇徐华烽
  • 2篇崔剑锋
  • 2篇刘岩
  • 2篇刘静
  • 2篇谢西营
  • 2篇江建新
  • 2篇丁雨
  • 1篇毛桂丽
  • 1篇李文建
  • 1篇王光尧
  • 1篇苗建民
  • 1篇陈平
  • 1篇孟军峰
  • 1篇王东燕
  • 1篇郁宏强
  • 1篇赵立平

传媒

  • 25篇文物
  • 7篇华夏考古
  • 6篇故宫博物院院...
  • 5篇考古与文物
  • 4篇考古
  • 4篇南方文物
  • 3篇中原文物
  • 3篇文物春秋
  • 3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世界遗产
  • 2篇古代文明辑刊
  • 1篇紫禁城
  • 1篇文物世界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陶瓷
  • 1篇海交史研究
  • 1篇博物院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海洋史研究
  • 1篇遗产与保护研...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宋元遗存发掘简报被引量:43
2017年
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404号红光瓷厂厂区内,西距昌江约0.6公里,南距南河约1.9公里。2012~2015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落马桥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672平方米,揭露了大量北宋至清末的制瓷业遗迹,并出土了数以吨计的瓷器标本。其中,宋元时期遗存主要包括南宋灰坑5个、元代储料池4个、元代房址5座,出土瓷器和窑具可分为三期五段,即北宋后期、南宋中后期和元代,元代又可分早、中、晚三段。本次发掘为研究宋元时期景德镇窑的制瓷业提供了重要资料。
翁彦俊江建新江建新江小民
关键词:窑址遗存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明代早期遗存发掘收获与初步研究
2023年
2012~2013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发掘清理出丰富的明代早期遗存,尤其是出土了大量所谓“空白期”的遗物。建立在具有明确叠压打破关系的地层及遗迹单位基础上,可以将明代早期遗存以正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研究,表明在景德镇的生产中心区域,洪武至宣德时期主要以生产白釉瓷器为主;正统至天顺时期,青花瓷器开始在民窑场中较大规模的生产,并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着青花瓷器生产走向普及和成熟。这种变化在海内外遗址、墓葬等出土瓷器中也有所体现。
高宪平秦大树邹福安
关键词:瓷器
北京市海淀区南辛庄金墓清理简报被引量:29
1988年
在北京市海淀区南辛庄农民陈贵的宅院里,解放前后曾两次发现金代墓葬。第一次是在抗战结束前,侵华日军在他家院内挖防空洞时,发现了一座石椁墓,日军破坏了墓壁,盗走了发现的文物。解放后,陈贵建房时,将此墓彻底清除。
秦大树
关键词:墓志金代金墓下腹部墓葬白瓷
定窑遗址考古出土制釉原料的探析被引量:14
2014年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北方地区制作白瓷的重要窑口。2009-2010年的定窑考古发掘,除了出土大量各时期的瓷器和窑具以外,还在作坊区、灰坑等处出土了一系列制瓷原料。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Rietveld全谱拟合物相定量法分析了与制釉相关原料的元素组成及物相,并采用高温加热实验观察烧后样品的颜色和耐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定窑考古出土的制釉原料有三种:硅质原料、钙质原料和高岭土原料,并根据化学成分得到了定瓷釉的理论配比。定窑配釉也使用了"釉灰加釉石"的方式,与文献记载的南宋景德镇和明代龙泉地区相近。定窑的此种配釉工艺可能在北宋晚期就已存在,从而把"釉灰加釉石"的配釉工艺提前到北宋晚期。
康葆强苗建民秦大树
关键词:硅质原料
论“窑系”概念的形成、意义及其局限性被引量:18
2007年
“窑系”概念形成于20世纪,曾经在古陶瓷研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作者认为,“窑系”的划分并不能从时代和生产规模上反映出瓷器手工业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无太大意义。“窑系”的概念显然是从收藏和鉴赏的角度出发,并且受到了古人从收藏角度出发而编撰的谈瓷文献的影响。因此,从考古学的角度审视,就必然会感到这一体系的不足和局限性。
秦大树
关键词:古陶瓷鉴赏瓷器泛使收藏
早期定窑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早期定窑指的是北宋之前的定窑生产状况。文章以北镇定窑遗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涧磁岭地区的唐、五代窑业遗存,对早期定窑的产品面貌进行了总结。早期定窑产品主要有细白瓷、精细白瓷、中白瓷、化妆白瓷、青黄釉瓷、细黑釉瓷、粗黑釉瓷、低温釉陶等,定窑从创烧伊始就确立了以细白瓷产品为主的生产传统。以窑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墓葬等遗迹出土的资料及文献记载,文章认为定窑创烧于中唐后期,并在中晚唐时期得到初步发展;经历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发展,在五代后期迎来了窑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定窑生产传统及产品风格基本形成。早期定窑的发展,对南北方的白瓷生产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大树吴闻达李鑫
关键词:黑釉瓷唐末五代白瓷中晚唐时期
钧窑始烧年代考被引量:29
2004年
钧窑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 ,但考古工作中一直没有可信的材料证明其始烧于宋代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多撰文将钧窑的始烧年代定在金代以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2 0 0 1年发掘禹州神刘家门窑址最早地层的出土器物 ,总结了其器形、胎釉和工艺特征。继之将其与考古发掘的窑址和墓葬材料进行对比 ,探讨了出土早期钧窑器物的窖藏、墓葬和遗址的年代 ,讨论了早期钧窑几项重要工艺的时代特征 ,结合窑址出土的纪年材料 ,证明刘家门窑第一期前段的时代为北宋徽、钦二宗时期 ,这也是钧窑的始烧时间。最后简论了钧窑是仿汝窑产生的 ,在北宋末期与汝窑同时生产。
秦大树
关键词:钧窑宋代出土器物
云帆万里波 翠色映沧海 越窑的外销及相关问题略谈被引量:1
2017年
越窑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历史长河中早期阶段最重要的生产,孕育越窑的杭嘉湖平原又地处沿海地区,因此,越窑的外销在中国古代早期的海上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外销的发展直接反映了中国早期对外贸易的兴衰。同时,越窑的外销对其本身的发展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秦大树
关键词:越窑青瓷古代陶瓷对外贸易生产历史
瓷器化妆土工艺的产生与发展被引量:19
2018年
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苓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秦大树
关键词:化妆土
钧窑考古与研究述论(上)
2022年
古代文献记载的缺失与混乱,造成对钧窑认知的一些误区,特别是有些不合实际的年代认定,成为20世纪以来人们对钧窑概念、性质、年代多有异见的重要原因。近百年来钧窑的考古与研究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前半叶以对钧窑瓷器的鉴定鉴赏为主,兼有一些初步的研究;20世纪后半叶以来,开展钧窑考古调查和发掘,依据考古资料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讨论,但其缺陷也比较明显,从收藏角度出发的明清时期文献记载仍主导着人们对钧窑的认识,同时考古发掘的不规范也误导了学界的判断。进入21世纪,开展了更多更规范的考古发掘,在钧窑的产地、分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钧窑的争议仍集中于钧瓷花器,即"官钧"瓷器的年代问题,学界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讨,钧窑的分期和年代研究日渐达成共识。现存的分歧主要是一些陈旧观念和非理性的情感所致。
徐华烽秦大树
关键词:钧窑文献学考古学学术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