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永喜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4篇晚期
  • 4篇化疗
  • 4篇宫颈肿瘤
  • 3篇新辅助化疗
  • 3篇晚期宫颈癌
  • 3篇细胞
  • 3篇局部晚期
  • 3篇局部晚期宫颈...
  • 3篇辅助化疗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细胞
  • 2篇增殖细胞核
  • 2篇增殖细胞核抗...
  • 2篇周期
  • 2篇细胞核
  • 2篇细胞核抗原
  • 2篇细胞周期

机构

  • 9篇南华大学

作者

  • 9篇秦永喜
  • 5篇陈忠东
  • 4篇杨红文
  • 3篇周波
  • 2篇赵强
  • 2篇廖文彦
  • 1篇马亦良
  • 1篇张晖辉
  • 1篇蔡艳林
  • 1篇丁成明
  • 1篇贺军
  • 1篇费奎琳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86例35岁以上妇女妊娠与分娩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秦永喜陈忠东
关键词:分娩年龄因素
S期细胞比率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综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方案中的一项重要治疗策略[1],但目前临床尚无统一判断化疗疗效的标准。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细胞周期的分布,以期了解化疗前s期细胞比率在判定宫颈癌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
杨红文陈忠东周波秦永喜赵强
关键词:宫颈肿瘤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作为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4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有效(CR+PR)率为79.6%(39/49)。新辅助化疗有效组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比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判定局部晚期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杨红文陈忠东周波秦永喜赵强马亦良
关键词:宫颈肿瘤新辅助化疗增殖细胞核抗原疗效评价
压力情景训练在产科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压力情景训练在产科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以我校医学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压力情景教学训练和考核,评价压力情景训练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第二阶段学生SEGUE问卷评分明显高于第一阶段(P<0.05),第二阶段专业考试成绩优于第一阶段(P<0.05),学生对第二阶段的压力情景训练模式的评价明显高于第一阶段的传统教学模式(P<0.05)。结论压力情景训练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产科医患沟通培训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
张慧明许慧杨春芬秦永喜李里
关键词:医患沟通产科学
mi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i 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35例宫颈癌组织的mi R-101水平,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正常对照,探讨宫颈癌组织mi R-10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mi 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平均下调0.4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 R-10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和间质浸润深度无明显关联(P>0.05)。mi R-10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i R-101高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 mi R-101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下调,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指标,并可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费奎琳秦永喜张晖辉
关键词:宫颈肿瘤
腹内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对妊娠晚期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 探讨检测腹内压(IA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妊娠晚期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8年9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和肝胆外科住院的妊娠晚期(28周以上)急性胰腺炎孕妇80例,其中轻症及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5例(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35例(观察组)。收集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包括IAP、CRP、PCT、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Pearson相关法检验CRP、PCT、IAP与胰腺炎严重程度,以及与胎儿不良结局(胎儿窘迫、出生时1 min Apgar评分)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项指标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以及该值所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各项指标对妊娠晚期急性胰腺炎的预判价值。结果观察组CRP[(185.92±23.59) mg/L vs (120.92±20.02) mg/L]、PCT[(12.93±3.16) ng/ml vs (5.67±1.65) ng/ml]、IAP[(12.67±1.40) mm Hg vs (5.77±1.10) mm 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值分别为13.318、12.298、23.858, P值均<0.001)。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6/45 vs 15/35,χ 2=8.864,P =0.003),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8.22±0.67)分 vs (5.97±0.78)分, t=-13.817,P <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AP与CRP、PCT水平及妊娠晚期胰腺炎Ranson评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814、0.712、0.788,P 值均<0.001),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 r=-0.820,P <0.001)。CRP、PCT及IAP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53和0.903,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158.32 mg/L、10.23 ng/L和10.09 mm Hg,敏感度分别为77.1%、71.4%和82.9%,特异度分别为93.3%、97.8%和95.6%。结论 检测IAP、CRP及PCT对于妊娠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有利于评估妊娠晚期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终止妊娠时机。
廖文彦杨春芬秦永喜贺军丁成明
关键词:胰腺炎腹内高压C反应蛋白质降钙素原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周期和增殖变化对化疗敏感性预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及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评价及近期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将4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PCNA增殖指数。新辅助化疗第2个疗程后4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9例患者中临床有效39例(有效组),无效10例(无效组)。有效组化疗前后s期细胞比率[(Z1.47±5.21)%、(18.32±5.07)%]均明显高于无效组[(9.63±2.58)%、(10.14±2.32)%](P〈0.05),有效组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81.674±7.14)%]明显高于无效组[(66.99±2.29)%](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前s期细胞比率和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定局部晚期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近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杨红文陈忠东周波秦永喜赵强
关键词:宫颈肿瘤细胞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新辅助化疗
年轻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骨密度变化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肿瘤年轻患者化疗后骨密度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0例为实验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在手术后进行化疗;以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组化疗后的骨密度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化疗前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后骨密度降低,与化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肿瘤年轻患者化疗期间,其骨密度有明显降低,需要医生引起高度重视,使用多种方法提高患者骨密度。
杨红文蔡艳林陈忠东秦永喜
关键词:妇科宫颈癌化疗骨密度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胎盘残留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难治性胎盘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产后难治性胎盘残留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后常规清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2±3.49)和(38.00±6.12)ml,手术时间分别为(21.00±5.31)和(35.40±6.52)min,手术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6.0%(24/25)和56.0%(14/25),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6.88±2.11)和(10.56±2.26)d,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分别为(30.20±2.84)和(40.32±4.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难治性胎盘残留,具有出血少、手术一次成功率高和术后恢复好等优势,为临床治疗难治性胎盘残留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
廖文彦杨春芬秦永喜张慧明
关键词:产后胎盘残留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