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地宇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山神
  • 6篇神女
  • 6篇文化
  • 6篇巫山神女
  • 4篇唐赋
  • 4篇民族
  • 4篇高唐赋
  • 3篇《高唐赋》
  • 2篇云雨
  • 2篇哲学
  • 2篇三峡文化
  • 2篇三峡学
  • 2篇诗文
  • 2篇情怀
  • 2篇人格
  • 2篇夔州诗
  • 2篇文化融合
  • 2篇文学
  • 2篇民族历史
  • 2篇考释

机构

  • 18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三峡学院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21篇程地宇
  • 1篇张道葵

传媒

  • 6篇三峡大学学报...
  • 6篇重庆三峡学院...
  • 5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绿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考释被引量:9
2006年
《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是三峡考古的重大新发现。本文对这一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古碑文本予以识读和注释,对其性质作为辨析,对碑额石雕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索。
程地宇
关键词:神道碑考释
神女:质疑与认同——苏轼诗词中巫山神女题材和典故体现的文化心态及其哲学根源被引量:3
2002年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苏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程地宇
关键词:巫山神女自然之理典故
关于《高唐赋》中巫山地望的再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20世纪30年代,钱穆先生提出: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不近夔州,在南阳,即大洪山;孙作云先生曾针对此论撰文进行反驳。这次论争影响深远,但钱先生的某些观点至今尚未得到澄清。今人赵逵夫先生在《屈原和他的时代》一书中又重新提出宋赋巫山不在三峡的说法,从而把这一问题带入了21世纪。本文在孙先生驳论的基础上对钱说进一步展开辨析,并对赵说予以置疑,认为钱、赵之说论证失当,难以成立。宋赋巫山在三峡之中无可否认。
程地宇
关键词:置疑地望钱穆辨析宋赋
关于“三峡学”建构之我见被引量:3
2001年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程地宇张道葵
关键词:三峡文化三峡学学科建构地方志文化心理民俗研究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被引量:4
1995年
生命体验的诗化形态──杜甫夔州诗的生存论美学意蕴程地宇写于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的夔州诗,是杜甫生命旅程最后阶段的挽歌。关注现实,心忧民生的政治诗情,仍是其创作主旨,是杜甫主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延伸。面对死亡,杜甫以特有的敏感,展示了他从生存状态上向终结存在...
程地宇
关键词:生命体验生存论美学生存论哲学
王十朋的夔州心结与诗城情怀被引量:1
2010年
南宋乾道元年(1165)王十朋知夔州,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受民众爱戴。在夔期间作诗315首,表现了他对夔州的深厚情感,讴歌了夔州的山川人文,反映了他治理夔州的一系列德政;表达了对诸葛亮、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歌咏夔州"十贤"以建构本土诗教文化体系的愿景。王十朋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夔州诗的内涵,还充分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弘扬夔州诗传统,巩固夔州诗城地位,并将其官方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夔州诗城的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夔州诗城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维护,王十朋则无愧第一功。
程地宇
关键词:南宋王十朋夔州诗
来知德万州诗文初论
2018年
明代理学家、易学家来知德客居万县(今万州)求溪山中,潜心钻研《易经》,在撰写《周易集注》之余,还创作了大量诗文。来氏万州诗文卓犖瑰奇,风格独异,表现了以山川风物为精神象征的求溪情结;标举以破进、退、富、贵、生、死、贫、贱"八关"为目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张扬"与上帝同寿""与李白同祀"的"狂者"人格文魄;独创虚拟世界中的传奇故事和寓言体,表达其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文学与美学追求,显现其高视阔步、睥睨古今的文化品味和傲岸性格。
程地宇
关键词:来知德
“三峡学”的世界意义
2002年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程地宇
关键词:三峡学学术意义人类文明史
一自高唐赋成后 楚天云雨尽堪疑——关于巫山神女文学现象的互文性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云雨”作为男女之事的隐喻,历来认为源于宋玉《高唐赋》,实则它有更为久远的文化渊源,是文化互参、文本互渗的历史产物;在《高唐赋》与诸多文本的空间交汇中,“云雨”逐渐演化为性文化符号而世代承传;在具体文本中“云雨”的本义与喻义则往往混淆不清,其指涉意义只能在互文性中予以厘定;在“楚天云雨”话语中,互文性营造了楚地独有的诗文化风情;历代诗人对《高唐赋》或认同、追随,或否定、批评,实际上都是与它的对话;而批评者则用“误读”的方式对它进行修正,这种修正不仅是社会文化变迁的话语诉求,也反映了后来诗人挑战前文本霸权的意图;《高唐赋》在互文性中显示了弥久不衰的生命力,验证了其难以超越的文学经典性。
程地宇
关键词:《高唐赋》云雨互文性
巫山神女:巴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晶被引量:10
2004年
 巫山神女故事是巴文化和楚文化融合后的结晶,背后隐藏着沉重的历史,其民俗内核是追求生存与繁衍、融合与兴旺。但这些意义都已沉淀至故事的深处,后世人更多地从中体会到的是极致的浪漫与美好的情爱,巫山神女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美神与爱神。
程地宇
关键词:巫山神女巴楚文化浪漫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