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鸣嬛
- 作品数:24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杉达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32位双核微处理器的设计与监控
- 2012年
- 论文实现了一个32位的双核微处理器系统,分别为ARM9实验平台上的32位"ARM CPU"和利用FPGA资源实现的32位"实验CPU",并对该双核系统的工作方式及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ARM CPU"对"实验CPU"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利用串行接口发送的指令来完成单步运行、连续运行、停止、指令文件传送、内存修改等工作。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该系统具有较快的时钟,大约仅需要0.01秒即可完成一个指令周期,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可对外界引入的信号进行实时迅速的处理。
- 章鸣嬛叶有祥
- 关键词:FPGA监控系统
- 一种微处理器模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 2012年
- 随着计算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普及,数字系统设计已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模式,几乎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设计,即实现硬件设计的"软件化"。本文利用逻辑功能仿真软件DSCH,实现一个微处理器模型电路;分析该模型电路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累加器、程序计数器及算术单元等重要模块进行了逻辑功能仿真以及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利用仿真软件设计的微处理器模型结构简单,功能丰富,其设计及仿真结果具有代表性,并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对该模型添加其他功能部件。
- 章鸣嬛叶有祥
- 关键词: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 一种肌纹理磁共振图像的计算方法及基于其的数据建模方法
- 本发明是一种肌纹理磁共振图像的计算方法及基于其的数据建模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计算机内的MATLAB工具进行小波变换,提取步骤1所获得磁共振图像的12个特征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
- 章鸣嬛
- 文献传递
- 数据工程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被引量:1
- 2018年
- 当今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支撑,而当前大数据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上海杉达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方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应用技术型高校数据工程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据小样本、单环节的测试结果表明,项目组所做的工作不仅对杉达数据工程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同等类型、同等定位的高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价值。
- 陈瑛章鸣嬛郭欣吴婷婷
- 关键词:数据工程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
-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分类识别
- 2019年
-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致死性骨骼肌遗传病。传统的诊断方法中包含创伤性检查,会令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本文基于受试者的磁共振图像(MRI),探索DMD的无创检测方法。共获取试验图像485幅,分成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均包括T1和T2这2类加权图像。试验设计一个10隐层卷积神经网络(CNN),利用该网络直接读取T1和T2并分类识别。结果显示:1)随着网络参数的优化和迭代次数的增加,图像识别准确度分别达到99. 2%和98. 9%,结果收敛且稳定; 2) 2类加权图像T1和T2均能很好区分患者组与健康组; 3)与KNN、LR、DT及SVM等算法相比,CNN算法的分类准确度更高。CNN尤其提升了对于T2图像的识别准确度,大大发掘了T2图像的利用价值。因此,利用CNN对DMD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因其准确度高、无损图像信息等特点,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这是人工智能在DMD无创检测领域中有效的尝试探索。
- 章鸣嬛陈瑛沈瑛程爱兰刘晓青
- 关键词:磁共振图像计算机辅助检测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
-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在“数据工程”课程体系中的改革探索被引量:1
- 2017年
- "数据库原理及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数据工程"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之一。以适应技术发展为导向,针对"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纵向"及"横向"两方面的教改措施。即,不仅对"数据库"本身的课程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更进一步着眼于该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衔接改进。
- 陈瑛章鸣嬛
- 关键词:教学模式探索数据工程
- 《数字电路》教学中应用DSCH仿真软件的实现
- 2011年
- 在《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或实验过程中,利用DSCH电子仿真软件对常用电路进行功能仿真,以全加器和位移寄存器为例,分析DSCH软件对改进课程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可改善教学效果。
- 章鸣嬛
- 关键词:数字电路教学效果
- 利用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对罕见病DMD的MRI进行分类识别被引量:1
- 2016年
- 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严重的儿童腿部神经肌肉罕见病。传统的诊断和检测方案一般为有创手段,会带给患儿极大的痛苦。基于受试者的磁共振图像(MRI),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手段探索了有效的无创检测方法。实验分别选用sym4和db4两种小波基函数,对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的MRI进行三种尺度的小波分解,从所得的分解图像中提取12个纹理特征参数,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对图像参数进行分类识别。结果显示:在受试者的两类MRI加权图像(T1和T2)中,T1图像能更好地区分患儿与健康儿童;利用db4函数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其效果略优于sym4函数,且在三种小波分解尺度中,以二层分解最优;利用ANN算法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高达98.5%、97.3%和97.9%。该处理方法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作为DMD疾病无创检测的尝试探索。
- 章鸣嬛陈瑛沈瑛马军山
- 关键词:磁共振图像计算机辅助检测小波变换人工神经网络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校园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务系统里积存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却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利用。鉴此提出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使用因子分析法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一种决策树改良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预测,最后针对文中所提出的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相对于平均分排名法,蕴含了更多的信息量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评价,另外其突出重要因素,可以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合理量化;决策树改良方法相对于其他成绩预测方法稳定性好、准确性高,且过拟合情况少。经验证,这个方法可以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一定作用。
- 郭欣章鸣嬛吴良陈瑛
-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教学质量监控决策树聚类
- 基于FPGA的可编程技术的应用
-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现场可编程器件的出现,为满足实时处理系统的要求,诞生了一种新颖灵活的技术——可重构技术。它采用实时电路重构技术,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改变系统的电路结构,从而使系统既有硬件优化...
- 章鸣嬛
- 关键词:FPGA可重构技术双核CPU现场可编程器件可编程技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