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小红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省十字花科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白菜
  • 2篇多基因
  • 2篇性状
  • 2篇主基因
  • 2篇基因
  • 1篇油菜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位点
  • 1篇种皮
  • 1篇种皮颜色
  • 1篇主基因-多基...
  • 1篇芸薹
  • 1篇位点
  • 1篇相关性状
  • 1篇结球
  • 1篇结球甘蓝
  • 1篇分子鉴定
  • 1篇甘蓝

机构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纪小红
  • 4篇王玉刚
  • 4篇冯辉
  • 4篇张磊
  • 3篇吕茜茜
  • 3篇刘亚婷
  • 1篇石星星
  • 1篇尹乐

传媒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SSR标记鉴定结球甘蓝杂交种真实性及纯度被引量:17
2015年
本研究利用公开发表的50对甘蓝SSR引物对5份结球甘蓝杂交种构建指纹图谱,对新调入的4个批次结球甘蓝杂交种与对照品种是否属于同一品种(即真实性)进行鉴定,并依据指纹图谱筛选双条带引物,对其中某一批次的10份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新调入4个批次杂交种中有3个批次与对照属于同一品种,1个批次与对照属于不同品种,与田间形态鉴定结果完全吻合。利用筛选出的SSR标记对10份甘蓝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其中8份鉴定结果与田间形态鉴定结果一致,两种鉴定方法显著相关。本研究为利用SSR标记进行甘蓝杂交种真实性及纯度鉴定的实践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石星星纪小红张磊吕茜茜刘亚婷王玉刚冯辉
关键词:结球甘蓝SSRSSR指纹分子鉴定
白菜抽薹相关性状遗传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研究与白菜抽薹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白菜类作物晚抽薹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抽薹指数、开花时间和薹长5cm时间分别作为抽薹早晚的评价标准,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晚抽薹大白菜高代自交不亲和系(P1)和易抽薹欧洲白菜型油菜自交系(P2)及杂交所获得的F1、B1、B2和F2各世代群体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指数性状和薹长5cm时间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模型),开花时间性状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模型)。与抽薹相关的3个性状各分离世代(B1、B2、F2)均未检测到多基因遗传,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抽薹指数96.22%(B1)、93.33%(B2)、93.55%(F2);开花时间70.68%(B1)、70.68%(B2)、70.64%(F2);薹长5cm时间79.44%(B1)、79.55%(B2)、79.38%(F2),环境条件对白菜抽薹性状影响较大。由此可知,对白菜抽薹性状的遗传改良应以主基因为主,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并注意环境条件影响。
纪小红尹乐沈宝宇张磊王玉刚冯辉
关键词:白菜抽薹主基因-多基因
白菜春化需要的QTL定位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以一年生(春化不需要型)白菜型油菜自交系RcBr与二年生(春化需要型)大白菜高代自交系08A061为亲本材料,在春化和未春化2种不同春化处理下,调查F2:3家系薹长5cm时间和开花时间的差异,对春化需要性状进行QTL定位和分析。结果表明,春化需要为隐性性状,两种表型测量方法共检测到7个与春化需要相关的QTLs,分布于A02和A06连锁群上,各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在0.08%-22.52%之间。其中在A02连锁群顶部重复检测到VR-DE01和VR-FT01,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22.52%和14.54%,均与BrFLC2基因紧密连锁。在A06连锁群上检测到VR-DE03和VR-DE04,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13.30%和13.64%。这些QTL将为研究白菜的春化需要与抽薹的遗传关系以及晚抽薹品种的分子辅助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张磊纪小红吕茜茜刘亚婷王玉刚冯辉
关键词:白菜TRAIT
白菜和白菜型油菜种皮颜色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摘要:试验以种皮颜色为褐色的白菜自交系(P1)和种皮颜色为黄色的欧洲白菜型油莱自交系(P2)杂交及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采用人为目测分级法和色差计法测定种皮颜色,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皮颜色主要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E或E-1),二对主基因间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差别较大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各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均较低(0~3.36%),除B1世代外(40.63%~55.09%),各分离世代均表现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95.86%-97.87%),对种皮颜色性状的改良应以主基因为主,适于早期选择。
王玉刚吕茜茜刘亚婷张磊纪小红冯辉
关键词:种皮颜色主基因多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