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意

作品数:41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8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人类学
  • 7篇民族
  • 7篇个案
  • 6篇生态人类学
  • 6篇草原
  • 5篇定居
  • 5篇生态
  • 5篇哈萨克族
  • 4篇族群关系
  • 4篇范式
  • 3篇研究范式
  • 3篇生态文明
  • 3篇文化
  • 3篇民族志
  • 3篇牧民
  • 3篇牧区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游牧
  • 2篇游牧社会
  • 2篇中华民族

机构

  • 39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0篇罗意
  • 2篇张素绮
  • 2篇曾少聪
  • 2篇古力扎提
  • 2篇李飞
  • 1篇迪木拉提·奥...
  • 1篇张欣
  • 1篇王佩

传媒

  • 9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青海民族研究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民族研究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2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珠江经济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西部蒙古论坛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民族学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当代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新视野被引量:15
2015年
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治关系之反思。文章对这一转变和地方性知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地方性知识的反思进行剖析,并阐明这些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罗意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生态人类学
重返民族志: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情境教学
2015年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但在教学中却很难做到化复杂抽象为浅显易懂。仅通过教材的学习,初学者很难体验田野调查方法的奥妙,并获得不同方法在田野中的操作经验。文章认为,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教学应重返方法产生、形成、发展和实际运用的民族志情境中,将民族志中的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相融合,通过情境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
罗意
关键词:情境教学人类学
通道与走廊: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绿洲社会研究
2022年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社会既有很强的同质性,也有很强的异质性。不同生计方式的人群通过物与人的流动建立起相互离不开的关系,绿洲之间广泛存在的通道和以通道为依托的商旅活动为绿洲社会的整合提供了途径。通道连接着长城—天山走廊与河西走廊,既强化了塔里木盆地绿洲与祖国其他地区的关联,也孕育了绿洲社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心性。因此,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引领绿洲社会的研究,而将“通道与走廊”作为观察和认识绿洲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罗意艾丽菲热·莫明
半城镇化:牧区城镇化的新特点
2024年
近年来,随着牧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新疆牧区形成了“择新地,建新城”与在经济中心边缘“建新区”两条城镇化路径,成为当代牧区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路径。调查发现,牧民选择了“以工为主,以农(牧)为辅”的生计策略,充分调动了城乡资源,实现了在城镇的扎根和发展。牧民的社会关系表现出了城乡“互嵌”的特点,一头已经扎入了城镇社会之中,但另一头尚未从牧区社会中“脱嵌”。文章认为,牧民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城镇化”状态,将对牧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产生深远影响。
张素绮罗意
关键词:牧民牧区城镇化
“游牧——定居”连续统:一种游牧社会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范式被引量:14
2014年
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愿或非自愿定居使游牧社会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和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游牧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在游牧社会变迁的研究中,人类学逐渐形成了"游牧-定居"连续统的研究范式,以及在此范式之下的几个核心议题。本文首先探讨游牧社会变迁的三个阶段及人类学对此的研究,然后分析"游牧-定居"连续统的研究范式,并揭示该范式的价值及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罗意
关键词:游牧社会
开拓与尝试:人类学仪式研究范式转换中的《祈颂姑》
2021年
《祈颂姑》是英国人类学家奥德丽·伊莎贝尔·理查兹关于非洲本巴女孩成人礼仪式研究的民族志。虽然《祈颂姑》在理论上不是很成熟,具有“理论杂货铺”的风格,但却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仪式研究范式转换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品。一方面,作品充斥着传统功能主义关于平衡社会结构的观点,被视为老套的、功能主义式的民族志描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动态性社会结构、过程、冲突、象征的关注,使其在20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对后世人类学仪式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飞罗意
关键词:人类学本巴人仪式研究
“事实之后”与格尔茨的文化分析范式被引量:3
2012年
"事实之后"的分析是格尔茨在1995年出版的《追寻事实》一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一个尝试的新见解。"事实之后"与阐释人类学一脉相承,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完善和发展了阐释人类学。通过此种分析范式,格尔茨回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对人类学学科范式、表述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质疑。格尔茨认为"事实之后"的分析可以作为今后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一个有效尝试。本文对"事实之后"的生成背景、主要内容与学术渊源做了细致介绍,并就其对当今人类学的影响做了简要评述。
罗意
关键词:阐释人类学
游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变迁——基于新疆吐尔洪盆地的考察被引量:5
2020年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吐尔洪盆地的哈萨克族牧民经历了定居后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与农业发展相互强化的过程。该过程改造了盆地自然景观,诱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由平衡走向失衡。近年来,哈萨克族牧民人口自然增长的速率减缓,牧民积极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些新的变化降低了资源利用强度,推动了盆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开始重新走向平衡。
罗意
关键词:定居草原生态环境哈萨克族
我国哈萨克族基层社会组织探析被引量:3
2011年
传统阿吾勒是适应欧亚草原社会环境和游牧生计形态的基层社会组织。尽管农业发展、牧民定居和国家政权建设瓦解了阿吾勒原有组织形态,但阿吾勒以整体化解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风险的功能在当代仍有价值,并在时机成熟时成为阿吾勒重构的基础。研究阿吾勒这一哈萨克族基层社会组织,特别是其构成原则、社会功能与变迁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牧区社会的种种现象,并可为牧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提供经验性材料和历时参照。
罗意
关键词:哈萨克族基层社会组织
泽普县维汉族际交往现状调查--奎乡两村的比较
维汉关系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新疆局势稳定的关键。本文以2010年7月—8月笔者在喀什地区泽普县两个毗邻维汉共居村落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两村维汉关系的现状、历史、表现形式做了比较分析。内容涉及居住格局、语言、宗教与...
罗意
关键词:民族关系维族汉族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