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翔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预后影响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学
  • 2篇临床病理学观...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观察
  • 1篇单纯型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预后因素

机构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耿翔
  • 3篇钱峻
  • 3篇杨豪俊
  • 3篇顾文贤
  • 3篇孙阳阳
  • 3篇周晓莉
  • 3篇汤黎明
  • 2篇任俊
  • 2篇莫琪
  • 1篇吴建波
  • 1篇李圆
  • 1篇周艳
  • 1篇王更芳
  • 1篇焦宇文
  • 1篇高蔚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是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易与胃癌、溃疡或其他炎症性病变混淆,病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探索PG-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104例PG-DLBCL患者,男性45例,女性59例,中位发病年龄68岁。10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10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1.0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6.8个月,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1%、76.8%和47.6%。病理学分类:生发中心样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40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non-GCB)型64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c-Myc基因异常27例(占26%,其中17例为多拷贝,10例为重排),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lymphoma 2,BCL-2)基因异常26例(占25.2%,其中17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BCL-6基因异常32例(占31%,其中23例为多拷贝,9例为重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改良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治疗方法、病理学类型non-GCB型、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protooncogene-1,MUM-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7(cell division cyclin 7,CDC7)/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是影响PG-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孙阳阳耿翔周晓莉王更方顾文贤张旭东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预后因素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贲门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贲门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贲门MAN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6岁,年龄范围为39~81岁。34例患者均行贲门癌切除术,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指标:(1)手术及治疗情况。(2)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情况。(3)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r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辅以顺铂+依托泊甙类为主的全身化疗。(2)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情况: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腹上区不适、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34例患者中,男性、年龄≥60岁、累及食管、微卫星检测稳定、CA199升高、癌胚抗原升高、肿瘤病理学TNM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阳性、神经侵犯分别为20、29、31、28、4、3、29、30、27、30、29例。(3)手术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情况:所有患者的肿瘤以溃疡型为主,肿瘤直径为3.0~8.4 cm。34例患者中,1例浸润至黏膜下层,5例浸润至肌层,18例浸润至浆膜层,10例浸润至浆膜层外纤维脂肪组织。显微镜下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由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癌2种成分构成,并且2种成分占比均>30%。34例患者的腺癌成分中,14例为低分化管状腺癌,6例为黏液腺癌,6例为中分化管状腺�
孙阳阳钱留兰顾文贤王更芳高蔚耿翔张旭东周晓莉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37例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肠恶性息肉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肠恶性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选择37例结肠恶性息肉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治疗的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肠恶性息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莫琪汤黎明钱峻任俊杨豪俊耿翔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镜
内镜联合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胃间质瘤治疗中内镜联合腹腔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中两组均采用内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腹腔镜,均随访6~18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6.3±15.7)min、术中出血量(12.4±5.9)ml、无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8.3±12.5)min、术中出血量(27.6±6.1)ml、术后并发症19.23%、复发情况15.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间质瘤治疗中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安全有效,术后无并发症和复发,效果优于单用内镜。
莫琪钱峻汤黎明任俊杨豪俊耿翔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腹腔镜
不同吻合方式对非肥胖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对5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A组,18例)、BillrothⅡ式组(B组,21例)和Roux-en-Y组(C组,15例),对比各组术前及术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胆汁酸变化,同时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多肽YY(PYY),术后胃黏膜组织胆汁酸G蛋白耦联受体(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B组和C组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而A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C组较A、B组术后6、12个月血清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B组较A组血清胆汁酸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血清PYY及TGR5蛋白变化与血清胆汁酸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采用胃肠旁路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有效控制并明显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其中Roux-en-Y术式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血清胆汁酸激活TGR5并导致胃肠道激素PYY分泌有关。
杨豪俊耿翔焦宇文刘寒旸吴建波钱峻
关键词:胃癌消化道重建
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好发于老年女性且预后较好的乳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内有大量黏液,其中漂浮着癌细胞。在伴有黏液分泌的乳腺浸润癌中可见黏液湖中漂浮的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将之命名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pattern,MUMPC)。探讨MU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MUMP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影响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80岁,中位年龄56岁,4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0~8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0.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100%、87%和62%,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100%、95%和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细胞核级别、神经内分泌标志、分子分型、Ki-67增殖指数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MPC发病率较低,5年OS率较高。TNM分期、肿瘤细胞核级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MU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圆顾文贤周晓莉耿翔孙阳阳
关键词:预后影响因素
HO-3867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类似物HO-3867对胃癌细胞株MGC-3867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胃癌细胞株MGC-803,将细胞分为HO-3867低剂量组、HO-3867中剂量组、HO-3867高剂量组,分别以2、4、6μmol/L的HO-3867处理细胞,空白对照组以等量血清培养基培养。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建立细胞侵袭和迁移模型,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抑癌基因抗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表达,并检测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表达。结果 HO-3867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侵袭、迁移穿膜细胞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总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 05)。HO-3867低、中、高剂量组MMP-2、MMP-9、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 05),Bax、PTEN、p-PTEN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 05)。结论 HO-3867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MGC-3867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TEN、Bcl-2、Bax、MMP-2以及MMP-9等蛋白表达有关。
曹亮周艳刘寒旸耿翔魏忆陈帅汤黎明
关键词:姜黄素胃癌细胞迁移细胞侵袭PTEN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