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胜委
- 作品数:76 被引量:5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年际间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相同小麦品种不同施肥措施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构成的年际间变化情况,为制定合理的高效的栽培与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借鉴。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NPK1.5M)或秸秆(NPKS)5种施肥措施对小麦产量构成年际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比,NPK配施以及与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配施能够首先维持群体穗数的稳定性,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同时有助于群体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增加以及降低其总变异,获得较高的产量。CK、NPK1.5M产量构成的总变异顺序为:穗粒数>群体穗数>千粒质量;NPK处理为:穗粒数>群体穗数=千粒质量;NPKM、NPKS处理为:群体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NPKS施肥措施下群体穗数的稳定性较差,而NPK1.5M施肥措施下穗粒数的稳定则较差,4种施肥措施下千粒质量的稳定性基本一致。群体穗数的总变异系数(CV,%)依次为:NPK(11.3)
- 聂胜委张水清张巧萍张巧萍宝德俊黄绍敏
- 关键词:施肥小麦
-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与短期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室内化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24.8%、14.3%、7.8%和24.8%;而对小麦增产效果并不显著。4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免耕、浅耕相比旋耕、深耕,提高小麦穗数15.0%~32.2%,提高穗粒数2.6%~12.6%,但4种处理间小麦千粒重及籽粒产量效果无显著差异;免耕、浅耕较旋耕、深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期和灌浆期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并显著提高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免耕与浅耕是较为适宜河南省小麦生产及土壤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
- 一种田间覆膜整畦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田间覆膜整畦器,包括机架,机架前端两侧顶角安装有左犁铲和右犁铲,机架前端中间安装有人字筑埂器,左犁铲、人字筑埂器、右犁铲分别通过各自的铲柄和机架连接置于机架下方,并构成了本机的筑埂部份,机架的前端左右...
- 黄绍敏郭斗斗张水清聂胜委黄绍占
- 文献传递
- 信阳毛尖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硫、镁含量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区、罗山县)土壤p H、有机质和有效硫、镁现状进行研究,为茶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信阳毛尖产地茶园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3.26~6.30和1.57~85.71g kg-1之间,有效硫和有效镁含量分别在8.59~134.30 mg kg-1和48.70~2408.00 mg kg-1之间。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低,缺乏和含量一般的茶园占调查总数的80%以上,且地域差异性较大;近95%的茶园土壤镁含量较高;同时,有83%以上的茶园缺乏土壤有机质,约有2/3的茶园土壤p H值低于4.5,茶园土壤的酸化较为严重。此外,茶园中土壤有效硫与p H、有机质之间均存在较低的负相关性,土壤有效镁与p 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镁与有机质则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 张巧萍张玉亭聂胜委李太奎寇长林邹庆鹏吕力哲
- 关键词:茶园土壤有效硫PH值有机质
-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农田的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方法】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农田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和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为例,分别计算土壤固碳量、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农业物资投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系统计算其温室气体净排放。【结果】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其中,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CT2)固碳潜力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 955.07 kg C.hm-2.a-1,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CT3)固碳能力最小,仅提高了1 492.26 kg C.hm-2.a-1,传统耕作模式(CK)则减少了173.70 kg C.hm-2.a-1;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CO2排放当量(CO2-eq)排放总量平均为5 259.25 kg.hm-2.a-1,而CK的CO2-eq排放总量为5 367.96 kg.hm-2.a-1;4种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均主要发生在农业生产物资投入环节,其中氮肥投入为主要的排放促进因素。综合计算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不同,CT2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其CO2-eq减排量为1 897.56 kg.hm-2.a-1,而CT3则最小,其CO2-eq减排量为225.75 kg.hm-2.a-1,而CK模式则为-6 004.87 kg.hm-2.a-1。【结论】吉林省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SOC含量,且抵消了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温室气体的汇,而传统耕作没有提高SOC含量,没有抵消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一个温室气体源。
- 黄坚雄陈源泉刘武仁郑洪兵隋鹏李媛媛史学朋聂胜委高旺盛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温室气体净排放
- 小麦、玉米两熟制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效应研究
- 2004~2006年,连续两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郑麦9023、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机械化免耕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旋耕还田与传统不还田(对照)相比,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后,对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养分以及对作物...
- 聂胜委
- 关键词:小麦夏玉米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
- 文献传递
- 玉米与不同功能植物间作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以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热点问题N素污染为研究对象,在玉米种植中引入苜蓿、黑麦草、花生和大豆4种功能植物与其间作,试图通过植物修复手段达到减少N污染的目的。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种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模式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玉米‖黑麦草>玉米单作>玉米‖花生>玉米‖苜蓿>玉米‖大豆模式,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1459、0.1295、0.1229、0.1136和0.0945。玉米‖花生、玉米‖苜蓿、玉米‖大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玉米‖黑麦草模式则加重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说明选择适宜的功能植物(如花生、苜蓿和大豆)引入玉米群体可以有效减小过量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 聂胜委陈源泉高旺盛隋鹏李媛媛黄坚雄
-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玉米
- 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生产菌渣肥的方法,可有效解决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制备菌渣肥,以满足农业对肥料的需要,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问题,方法是,将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废料脱掉外包...
- 聂胜委张玉亭李向东张巧萍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张水清
- 文献传递
- 一种散刀式立式旋耕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刀式立式旋耕机,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动力消耗过大,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牵引架和变速箱,上牵引架焊接在变速箱上平面上,下牵引架与变速箱水平垂直焊接在变速箱下边缘上,变速箱的输出轴与置于...
- 聂胜委闫稳当张玉亭张巧萍
- 文献传递
- 施肥方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筛选养分高效且稳定性好的小麦基因型材料,对连续多年(1991-2001)的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钾配施(NK)、磷钾配施(PK)、氮磷钾配施(NPK)6种施肥处理下的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构成在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及变异系数(CV)均受施肥方式影响,缺素施肥处理(N、NP、NK、PK)中豫麦13亲缘系、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较大;NPK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群体穗数及豫麦47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依然较大;各基因型小麦的千粒重在6种施肥处理中年际间变化均较大。6种施肥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CV较小,而豫麦13亲缘系、郑麦9023则在NPK处理中CV较小;缺素施肥处理中各基因型小麦穗粒数CV均较大;千粒重CV仅有临汾7203的NP处理、豫麦47的NK处理和郑麦9023的CK、NP、NPK处理略高,其他基因型小麦较小。除亲缘系豫麦13和郑州8998外,其他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在6种施肥处理中相近,且均在施氮肥处理中存在较大差异。
-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张巧萍宝德俊郭斗斗
- 关键词:施肥方式小麦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