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刚
- 作品数:182 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35MeV/u^(36)Ar+^(124)Sn反应中类弹产物的同位素分布特性
- 2003年
- 测量了 35MeV u36Ar +12 4 Sn反应中 5 .3°处类弹产物的同位素分布 ,观察到随着出射动能的增加 ,产物的平均中质比逐渐减小而接近弹核的平均中质比 .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计算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类弹产物的平均出射动能逐渐减小而平均N Z值则逐渐增大 .另外 ,碰撞参数也影响类弹产物的同位素组成 :随着碰撞参数的减小 ,类弹产物的平均N Z值减小 .
- 肖志刚靳根明吴和宇胡荣江王宏伟李祖玉段利敏王素芳魏志勇张保国刘建业诸永泰
- 关键词:同位素分布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原子核反应高能碰撞
- 定位器安装对燃耗测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提高和改善核电站燃料的经济性与充分利用核燃料,对高温气冷堆连续排出的包覆颗粒球形燃料球进行了非破坏性在线燃耗测量。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定位器物质材料对核燃料球裂变产物γ射线的吸收,分析结果表明:定位器中出射的射线强度受定位器出射孔径的设计参数影响较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在线燃耗测量精度;而射线强度对定位器和准直器在垂直方向上可能存在的位置偏离无明显变化。
- 张明闫威华张立国肖志刚杨元第
- 关键词:计量学燃耗测量
- 线阵CCD反应堆中子位移效应模拟试验方法与规律研究
- 肖志刚
- 关键词:线阵CCD中子辐照
- GaAs太阳电池1MeV电子辐射效应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05年
- 简要介绍了太阳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辐射损伤机理。利用二维半导体器件数值模拟软件MEDICI,模拟计算了1MeV高能电子在辐射通量范围为1×1013~1×1015cm2时,对GaAs太阳电池主要输出参数(如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给出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王祖军唐本奇黄绍艳张勇肖志刚黄芳
- 关键词:太阳电池MEDICI砷化镓
- 中子注量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模拟被引量:1
- 2004年
- 分别以高斯聚变中子谱和麦克斯韦裂变中子谱为源谱,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中子从不同的源高度到达不同轨道高度及不同角度处的中子注量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曲线拟合,获得中子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引入方向散射因子的概念,并通过对方向散射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来获得中子的大气散射规律。
- 黄绍艳唐本奇龚建成肖志刚王祖军张勇
- 关键词:中子注量聚变中子裂变MONTE-CARLO方法高斯麦克斯韦
- 电子漂移速度测量
- 2017年
- 1主要内容
20世纪初云室的发明实现了气体中带电粒子运动径迹的测量,但其记录方法早期多为照相法,图像需特殊的测量器具分析,工作过程缓慢且繁琐.物理学家夏帕克(G.Charpak)发明了多丝正比室,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困难,因此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涉及到力学、电磁学和高能物理等诸多分支学科,其设计思想源自高能物理实验中多丝室和漂移室的应用.漂移室的结构与多丝正比室类似.
- 肖志刚
- 关键词:漂移室高能物理实验多丝室诺贝尔物理学奖电磁学理论径迹
- 141Pm高自旋态研究
- A~140区的奇A核141Pm其中子数离N=82的满壳层只相差两个,预计此核的四极形变非常小,且具有非常不稳定的三轴形变参量,所以在低自旋态下其能级结构主要体现为准粒子激发特性。然而,由于核内质子的费米面位于h11/2亚...
- 朱胜江吴晓光贺创业李广生王烈林郑云张彪顾龙王建国肖志刚杨韵颐张明刘宇丁怀博竺礼华
- 双极集成电路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的高温辐照加速实验被引量:5
- 2014年
- 选择了四种典型双极集成电路,在两种不同剂量率下,开展了不同温度的高温辐照加速实验,测量了典型双极集成电路的辐射敏感参数在不同高温辐照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辐照能够给出空间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的保守估计,且存在最佳辐照温度,最佳辐照温度随总剂量的增加向低温区漂移,随剂量率的增大向高温区漂移,在相同剂量率和总剂量下,输入级为NPN晶体管的双极集成电路比输入级为PNP晶体管的最佳辐照温度低。
- 刘敏波陈伟姚志斌黄绍艳何宝平盛江坤肖志刚王祖军
- 关键词:双极集成电路低剂量率界面态
- 一种大型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计数器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气体探测器组研制了一种大型位置灵敏的平行板雪崩计数器(PPAC)。它主要由中心阴极和X,Y位置阳极构成,灵敏面积为244 mm×284 mm,阴极为双面镀金1.5μm厚的Mylar膜,阳极为直径20μm,间距1 mm的镀金钨丝。位置读出选用延迟块读出法。这种探测器经测试在灵敏面积内位置分辨小于4 mm,时间分辨为0.42 ns,已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上清华大学的核反应实验中使用。该实验中使用了主束40Ar直接轰击Au靶,产生裂变碎片,使用了4个这种大型位置灵敏的PPAC,用来探测裂变碎片的飞行时间和速度,实验表明,PPAC对裂变碎片有90.3%的效率,给出了裂变碎片的位置分布,为理论分析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数据。
- 周远杰马朋马朋王建松段利敏杨贺润胡荣江鲁辰桂肖志刚肖志刚张嫣黄艳黄艳程文静易晗
- 关键词:裂变碎片
- 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性能测试被引量:1
- 2001年
- 对用于放射性次级束测量的大面积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 (PSD)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选择实验中电子线路的脉冲成形时间 ,并改进数据处理方法 ,即主放大器的成形时间常数要大于6 μs,而位置路的时间常数约为 0 .5— 1μs ,且在位置公式中使用能量信号作为分母 ,测试得到了较好的位置分辨和能量分辨及线性。结果表明 。
- 王宏伟肖志刚柳永英吴和宇魏志勇段利敏李祖玉张保国靳根明卢朝晖王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