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敏

作品数:27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卵巢
  • 13篇多囊
  • 13篇多囊卵巢
  • 13篇多囊卵巢综合
  • 13篇多囊卵巢综合...
  • 13篇综合征
  • 13篇卵巢综合征
  • 8篇生殖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5篇激素
  • 4篇雄激素
  • 4篇胰岛素抵抗
  • 4篇排卵
  • 4篇细胞
  • 4篇PCOS
  • 3篇代谢
  • 3篇信号
  • 3篇针刺
  • 3篇生殖功能

机构

  • 27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27篇胡敏
  • 27篇吴效科
  • 14篇张跃辉
  • 13篇侯丽辉
  • 4篇李威
  • 3篇王婧
  • 2篇桑敏
  • 2篇王宇
  • 2篇丛晶
  • 2篇彭艳
  • 1篇沈文娟
  • 1篇刘松江
  • 1篇吴北峰
  • 1篇刘逸超
  • 1篇胡云
  • 1篇韩凤娟
  • 1篇杨新鸣
  • 1篇王秀霞
  • 1篇邹伟
  • 1篇行俊秀

传媒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2006’哈...
  • 1篇第四届世界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生殖障碍的针刺疗效机制
吴效科邹伟韩凤娟冯异张明敏吴泰相吴鸿裕张跃辉胡敏
研究内容:女性生殖障碍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人口健康问题,该课题组进行针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疗效评价和机制研究。1、应用不同的高雄激素干预构建PCOS动物模型,并进行临床观察,探讨针刺在中...
关键词:
关键词:针刺治疗胚胎移植
“痰湿型”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db/db小鼠生殖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探讨中医"痰湿型"不孕症的病因病机——"痰瘀胞宫"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方法①雌性B6.Cg-m+/+Leprdb小鼠和其同窝出生的雌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于12周龄进行卵巢交互移植,构建实验小鼠的LR基因型组合分别为A组(躯体LR+,卵巢LR-,n=10)、B组(躯体LR+,卵巢LR+,n=5)、C组(躯体LR-,卵巢LR+,n=5)、D组(躯体LR-,卵巢LR-,n=5)共4组。②术后恢复两周,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连续观察两个周期。③取材,检测全身糖脂代谢指标和生殖激素水平,HE染色法检测卵巢、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C、D组与A、B组比较,其体重增加约1倍(P<0.01),性腺周围脂肪垫重量增加约10倍(P<0.01),血清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水平增加2~3倍(P<0.01)。②阴道细胞涂片发现,A、B组小鼠均出现正常的动情周期,而C、D组则始终处于动情间期;C、D组与A、B组比较,卵巢重量及E2、P、FSH、LH水平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可见A、B组小鼠的卵巢及子宫组织形态正常,而C、D组小鼠的卵巢及子宫均萎缩变小。结论 db小鼠生殖功能障碍主要是高糖脂血症累及生殖器官导致其脂质化所引起,"痰湿型"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为"痰瘀胞宫",其生物学基础是糖脂代谢异常。
张跃辉胡敏吴效科侯丽辉
关键词:肥胖不孕卵巢
瘦素长受体缺失小鼠生殖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引起瘦素长受体缺失(LR-)小鼠(db/db小鼠)生殖功能障碍的原因,阐明瘦素与生殖功能障碍的直接关系。方法:将LR-的雌性db/db小鼠和其同窝出生的有完整LR(LR+)的雌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进行异体卵巢原位移植,构建实验小鼠的LR基因型组合。分别为躯体LR-、卵巢LR+(KO组)和躯体LR+、卵巢LR+(WT组),每组各7只动物。移植后恢复2周然后监测卵巢的周期变化,连续2个周期。于小鼠动情间期取血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糖脂代谢指标;用RT-PCR法检测卵巢组织STAR,CYP17,CYP19,OB-RB,JAK2,STAT3,PIAS3和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卵巢移植术后KO组小鼠无动情周期,WT组小鼠动情周期正常,2组间卵巢、子宫质量、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体质量、脂肪垫、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KO组卵巢中甾体激素STAR,CYP17和CYP19的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WT组。2组卵巢中均有OB-RB mRNA表达,且KO组OB-RB,STAT3,PIAS3和SOCS3的mRNA表达强于WT组。结论:①db/db小鼠机体内分泌环境异常(高血糖高血脂内分泌环境、低促性腺激素)下调卵巢甾体激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引起卵巢功能减退。②卵巢作为一个较小的内分泌器官并不能影响全身的糖脂代谢。
张跃辉胡敏吴效科侯丽辉
关键词:卵巢卵巢功能试验信号传导生殖
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排卵治疗不孕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临床上常应用促排卵法治疗因排卵障碍而导致的不孕,但促排卵治疗一个显著的不良反应是出现高雌激素状态,使一些相应的生理状态改变,降低了疗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降低促排卵治疗中高雌激素状态,从而改善卵泡募集的生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以及胚胎的发育,并且能减少促性腺激素的需要量,从而达到控制下促超排卵(COH)。另外,由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具有安全性高和相对费用低的特点,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胡敏侯丽辉吴效科
关键词:促排卵芳香化酶抑制剂不孕症
个性化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精英化是必然趋势。传统医学教育疏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产科现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出发,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个性化培养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导师创新性的授教过程,达到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研究的培养目的。
刘逸超胡敏吴效科侯丽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个性化培养
针刺临床试验发表国际高影响因子论文的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针刺临床试验的目的是提供其临床疗效的可靠证据,高质量的SCI论文是针刺临床疗效的研究成果之一。分析已发表在高影响因子学术期刊上关于针刺临床试验的论文,可知这些研究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均以针刺防病治病的能力为目标,遵循针刺疗法自身规律,结合国际标准操作规范,评价针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针刺临床试验的核心,也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产出的先决条件。所以一项科学而完整的针刺临床试验,选题新颖,方案设计具有创新性,逻辑层次清晰,语言精炼明确,有重大发现,并可解决关键问题是发表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的关键点,也直接影响到针刺疗法的国际评价与推广。
胡敏刘建平吴效科
关键词:针刺
PCOS不同组织中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被引量:8
2008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它很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最初研究显示,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在PCOS患者中往往相互伴随出现。目前,人们对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越来越感兴趣。多项实验研究表明在患有PCOS的女性中,胰岛素活性在经典靶器官(脂肪组织和骨骼肌等)中缺失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另外,胰岛素受体还存在于卵巢间质和卵泡腔中,这表明卵巢也是胰岛素作用的一个重要靶器官。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PCOS患者体内经典靶器官和卵巢组织中胰岛素抵抗分子学方面的问题。
王婧张跃辉胡敏吴效科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分子机制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5
2012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与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特殊疾病,PCOS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常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症状、持续性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不孕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地区,PCOS的发病率为4%-8%。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PCOS的发病率也有差异。按照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推荐的鹿特丹诊断标准,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COS的发病率高达18%。
沈文娟张跃辉匡洪影胡敏吴效科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功能障碍持续性无排卵流行病学调查PCOS高雄激素血症
肥大细胞及其介质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Paul Ehrlich在1878年首次发现肥大细胞(MC Mast cells),认为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多种作用。MC存在于结缔组织和许多器官中,包括皮肤组织,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及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中的肥大细胞在接受Ig E免疫刺激应答后,可于月经前释放活性介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相关,在妊娠期,其释放的活性介质可诱导子宫收缩。
常晶胡敏张跃辉吴效科
关键词:肥大细胞妊娠分娩早产男性生殖
多囊卵巢综合征从“痰”论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痰浊所致女性生殖功能障碍临床多见肥胖、闭经、不孕等症,其中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为代表。大量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与PCOS关系密切。同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胰岛素抵抗在PCOS中的作用,以及由胰岛素抵抗所引发的糖脂代谢异...
彭艳吴北峰胡敏吴效科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