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丽梅

作品数:27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6篇骨髓
  • 4篇血液
  • 4篇树突
  • 4篇疗效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免疫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免疫效应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DC-CIK
  • 3篇DC-CIK...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病

机构

  • 21篇辽宁医学院附...
  • 5篇辽宁医学院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作者

  • 26篇艾丽梅
  • 6篇潘静
  • 6篇毛淑丹
  • 5篇孙园园
  • 5篇张欣
  • 4篇宋盈盈
  • 3篇金洁萍
  • 3篇苏荣英
  • 2篇石慧
  • 2篇周圆
  • 2篇王阳
  • 2篇张佩
  • 2篇李哲
  • 2篇李斌
  • 2篇白雪松
  • 2篇刘秀杰
  • 2篇杨关林
  • 2篇赵迎旭
  • 2篇苗小青
  • 2篇李淑华

传媒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2008年
张欣艾丽梅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增生Β2-微球蛋白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效应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解除部分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对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同培养3d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K562为靶细胞,分别以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加;同一效靶比下,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中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可达(77.88±1.57)%(P<0.01)。提示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显著,较单纯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宋盈盈苏荣英艾丽梅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
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高危组MDS23例。结果治疗后23例MDS患者部分缓解3例,血液学改善12例,进展恶化1例,有效率为65.2%。毒副作用轻微。结论ATO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高危组MDS有明显疗效,多数患者能良好的耐受,治疗价格适中,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观察。
金洁萍艾丽梅李斌毛淑丹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沙利度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
DC-CIK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免疫效应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同培养后获得的DC-CIK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免疫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成DC和CIK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同培养3 d获得DC-CIK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共培养3 d的DC-CIK作为效应细胞,以PBMC、DC、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并分析IL-17与杀伤细胞间的相关性。结果 DC-CIK细胞增殖最快;收获的细胞大部分以成熟DC为主,CIK细胞主要是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DC-CI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和分泌IL-17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IL-17释放量的增加,细胞毒性增强。结论 DC-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杀伤白血病细胞。
艾丽梅宋盈盈苏荣英
关键词:DC-CIK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免疫效应
人参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泌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志愿者抗凝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传代3代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50、100、150、200、300、400 mg/m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96 h)对BMSC增殖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200 mg/ml人参皂甙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对BMSC分泌干细胞因子SCF-1和干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的影响;RT-PCR法检测200 mg/ml人参皂甙作用24 h对BMSCSCF-1和SDF-1α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第3代BMSC的CD44、CD29和CD105表达阳性,而CD34、CD45和HLA-DR表达阴性,BMSC的纯度为90%;BMSC与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共培养不同时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200 mg/ml人参皂苷作用96 h细胞的增殖活性最高(P<0.05),但无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人参皂苷对BMSC SCF-1和SDF-1α的分泌及mRNA的转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人参皂苷能增强BMSC分泌干细胞因子,有望应用于辅助干细胞治疗。
艾丽梅杨关林白雪松
关键词:人参皂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因子
美罗华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美罗华在B细胞淋巴瘤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成人B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治疗,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 32例患者中有15例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4例病情稳定(SD),2例病情进展(PD),3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皮疹,经恰当的护理措施患者症状缓解。结论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杜新波艾丽梅王洁陈燕李学术
关键词:美罗华B细胞淋巴瘤护理
9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缓解率和生存时间的影响,以及影响预后的多种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在对于原发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单独接受放疗及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对于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为提高生存率应尽量选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化疗方案。其治疗方案、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而首次化疗后缓解率、有无B症状则与预后无关。
于珊珊艾丽梅向蕾潘静张欣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
砷剂联合M2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6例
2009年
目的观察砷剂联合M2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16例MM患者均采用砷剂联合M2方案治疗。结果16例中部分缓解6例,进步8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主要为肝损害,应用保肝药物2周内可恢复正常。结论三氧化二砷对许多恶性血液病有良好疗效,包括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李梅君李哲金洁萍李斌艾丽梅毛淑丹潘静孙圆圆刘秀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砷剂药物疗法
留学生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双语教学
2013年
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在我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立足于内科临床教学,以优化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实行双语教学,对临床实践的相关课程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杜新波艾丽梅魏巍孙园园潘静张欣
关键词:双语教学留学生临床内科
骨髓转移癌38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检查上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1年7月至2005年7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的38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男24例,女14例;中位年龄为49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骨痛、贫血。
艾丽梅李哲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常见病因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髓象骨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