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久龙

作品数:19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卫生局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卒中
  • 13篇脑卒中
  • 7篇疗效
  • 6篇卒中后
  • 5篇偏瘫
  • 5篇偏瘫患者
  • 5篇综合征
  • 5篇脑卒中后
  • 4篇上肢
  • 4篇手综合征
  • 4篇康复
  • 3篇针灸
  • 3篇平衡针
  • 3篇平衡针灸
  • 3篇卒中后肩手综...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卒中后肩手...
  • 3篇肩手综合征
  • 2篇上肢功能
  • 2篇卒中患者

机构

  • 13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苏久龙
  • 12篇潘翠环
  • 5篇万新炉
  • 5篇罗爱华
  • 5篇叶正茂
  • 3篇叶彤
  • 3篇缪萍
  • 3篇宋兴旺
  • 3篇方杰
  • 2篇王文威
  • 2篇范茂华
  • 2篇李奎
  • 2篇叶正茂
  • 2篇陈艳
  • 2篇王路
  • 1篇曾永媚
  • 1篇王璐
  • 1篇王路
  • 1篇罗仁浩
  • 1篇曹腾飞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康复学报
  • 1篇第五届粤港澳...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松动术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同时运用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周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3周后上肢FMA评分分别为(52.41±2.27)分、(39.48±4.42)分;STEF评分分别为(59.41±3.02)分、(47.73±2.62)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苏久龙潘翠环叶正茂沈怡万新炉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策略性靶向训练技术治疗脑卒中倾斜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观察策略性靶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脑卒中后Pusher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翻身、坐起、坐站转移、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则给予策略性靶向训练(包括认知注意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躯干肌强化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LS、BBS、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LS、BBS、FAC及MBI评分[分别为(3.6±1.7)分、(23.9±3.2)分、(2.63±0.74)分和(53.6±11.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策略性靶向训练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Pusher征患者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久龙潘翠环邵会凯叶正茂李奎
关键词:脑卒中
背向行走训练对脑干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背向行走训练对脑干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正向行走训练组(19例)及背向行走训练组(20例),正向行走训练组给予常规的功能训练和正向行走训练,背向行走训练组给予常规的功能训练和背向行走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平衡杠内3米行走相关系数(跨步长、正向行走速度,背向行走速度)测定及跟膝胫试验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背向行走训练组的跨步长、行走速度(正向)、行走速度(背向)、Berg平衡量表总分、Berg平衡量表(动态)评分、跟膝胫试验评分[分别为(127.60±9.01)cm、(0.67±0.09)m/s、(0.44±0.09)m/s、37.5(13)分、15.5(7)分、5.0(1)分]显著优于正向行走训练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erg平衡量表(静态)评分为21.0(7)分,与正向行走训练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向行走训练对脑干梗死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预防跌倒。
苏久龙宋兴旺陈艳余绵绚王路谭晓敏
关键词:脑干梗死步态
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8
2013年
目的:研究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水疗组,两组均采用脑卒中的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水疗组另外采用温热水上肢漩涡浴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3周后的疗效。结果:水疗组的患肢肿胀、疼痛、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肢漩涡浴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缓解疼痛与痉挛,改善患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方杰潘翠环苏久龙罗爱华叶彤缪萍王文威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水疗运动疗法
抗阻呼吸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抗阻呼吸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4月,6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消除水肿基础治疗及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抗阻呼吸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造影测量患侧上肢淋巴流量;测量双侧上臂周径,计算差值;水置换测量双侧上肢体积差。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淋巴流量均增加(t〉3.446,P〈0.05),双侧上臂周径差值减小(t〉2.143,P〈0.05),双侧上肢体积差值减小(t〉1.562,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1.982,P〈0.05)。结论抗阻呼吸训练可进一步增加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量,减轻淋巴水肿。
苏久龙潘翠环曹腾飞缪萍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
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被引量:13
2011年
临床专业实习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康复治疗师基本素质的关键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起步较晚,学科本身的建设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专业实习仍无一套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应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需求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叶正茂潘翠环苏久龙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实践能力培养康复治疗师
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合并肩一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A、B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康复功能训练结合平衡针灸治疗,对照A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对照B组40例采用平衡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2、3、4周分别采用现在疼痛状况评定(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Vugl—meyer Motorfunction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f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组问比较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A、B组(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A组(P〈0.05)、治疗4周后,j组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5)。结论平衡针灸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可较快改善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症状,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
万新炉苏久龙叶正茂罗仁浩曾永媚
关键词:脑卒中平衡针灸肩-手综合征
上肢矫形器配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上肢矫形器配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上肢强化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上肢矫形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价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13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为(34.3±9.3)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63.8±10.2)分;对照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为(28.7±7.0)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563±11.9)分;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矫形器配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叶正茂潘翠环苏久龙范茂华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8例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另接受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评价患者步行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FMA、BI、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BI、SF.36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罗爱华方杰苏久龙王璐
关键词:卒中后遗症减重步行训练偏瘫康复医学
平衡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本院康复科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平衡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改良巴氏指数(MBI)为 79.41±5.8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为29.12±3.12;Berg平衡量表(BBS)为40.42±4.87,患者10米步行所需时间为(41.89±7.17)s,患者6 min内步行的距离为(41.08±2.96)米;②Holden步行能力评定治患者的Holden步行能力评定达3~5分者共32例(80.0%),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苏久龙潘翠环宋兴旺罗爱华
关键词:脑卒中平衡针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