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立荣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海域
  • 5篇边界层
  • 3篇对流边界层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湍流
  • 2篇气溶胶
  • 2篇潜热
  • 2篇热通量
  • 2篇西太平洋
  • 2篇斜压
  • 2篇近海
  • 2篇风速
  • 2篇感热
  • 2篇大气边界层
  • 2篇值模拟
  • 1篇地气
  • 1篇地气相互作用
  • 1篇雨水
  • 1篇月平均

机构

  • 1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苏立荣
  • 12篇周明煜
  • 10篇李诗明
  • 7篇钱粉兰
  • 7篇陈陟
  • 5篇吕乃平
  • 3篇陈联寿
  • 3篇徐祥德
  • 3篇郑月明
  • 2篇杨亦男
  • 2篇杨绍晋
  • 2篇陈冰如
  • 2篇陈景南
  • 1篇袁耀初
  • 1篇刘吉成
  • 1篇郑月明
  • 1篇潘晓玲
  • 1篇钱琴芳
  • 1篇陈炎涓
  • 1篇王继志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集合式数字多普勒声雷达及其在西藏高原试验(TIPEX)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为了便于野外试验 ,对多普勒声雷达天线作了重新设计 .本文对新设计的集合式数字多普勒声雷达作了介绍 ,对比试验结果说明新设计的声雷达测量风速和风向的结果与系留气艇测量结果相符很好 ,其性能与过去国内和国外分离式天线多普勒声雷达的性能相当 .在西藏高原试验中 ,新设计的多普勒声雷达进行了 40多天连续探测 .声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西藏高原当雄地区存在烟柱式上升运动 ,其垂直速度可达
李诗明周明煜陈陟苏立荣陈景南郑月明吕乃平钱粉兰徐祥德陈联寿
关键词:边界层大气探测风速风向大气边界层
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湍流结构参数的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应用飞机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温度和湿度湍流结构,在考虑对流边界层顶部夹卷过程的基础上得到计算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的公式。应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云覆盖对流边界层顶部的湍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云外晴空区温度和湿度结构函数值明显高于云内的值.云顶边界清晰,通过界面温度和湿度具有明显的跃变特征.应用观测资料检验了温度和湿度结构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
周明煜陈陟李诗明钱粉兰苏立荣吕乃平
关键词:边界层湍流结构参数飞机探测
斜压对流边界层中风廓线和湍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在美国Kansas和Nebraska交界处于1992年进行的STORM-FEST(STorm-scale Operational and Research Meteorology-Fronts Experiment System Test)资料基础上,分析了 斜压对流边界层中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垂直分布.分析表明,在对流边界层中温度和湿度常 显示很好的混合;但风速分量有时混合很好,有时则存在切变.计算了存在和不存在风切变 两种情况下的湍流动能收支.最后,讨论了对流边界层中风切变形成的可能原因.
周明煜钱粉兰李诗明陈陟苏立荣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湍流斜压风切变
我国大陆地区和近海海域能量收支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四维资料同化系统、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和近海海域 1 998年各月月平均能量收支各项和 1 0m气温、比湿及风矢量的地理分布特征 .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地表短波净辐射最强出现在夏季 ( 7月 )新疆和西藏中部地区 ,高值中心区可达 2 75W m2 ,在黄海东海海域春季 ( 4月 )最大 ,其值为 2 5 0W m2 左右 .地表长波净辐射最强出现在夏季 ( 7月 )我国西北地区 ,中心区值为 1 2 5W m2 ,我国近海海域在冬季 ( 1月 )最强 ,其值为 75— 1 0 0W m2 .我国近海海面 ,冬季 ( 1月 )潜热通量值高于一般月份 ,中心区值可达2 5 0W m2 ,夏季我国大陆西南、华北和东北一带为潜热通量高值区 ,其值为 1 2 5W m2 .月平均能量收支计算结果显示 ,在黄海、东海海域冬季 ( 1月 )净通量为海洋向大气输送 ,夏季 ( 7月 )则反之 ,新疆和西藏高原中部夏季为净通量正值区 .综合温度、湿度和风矢量场分布发现 ,夏季从南海向华东地区 ,孟加拉湾向印度次大陆有明显的水汽平流输送 。
周明煜李诗明钱粉兰陈陟苏立荣袁耀初潘晓玲
关键词:数值模拟地气相互作用
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特征被引量:32
2002年
利用 1 998年夏季第 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当雄观测站的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拉萨、改则和武汉等地探空资料 ,分析讨论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地区白天对流边界层发展可高达 2 2 0 0m ,显著超过中纬度平原地区和海面上对流边界层高度 .高原对流边界层中温度廓线具有较好的混合特征 ,湿度廓线有时在某一高度上出现湿度极大值 .高原对流边界层内热量和水汽收支分析表明 ,水平平流作用对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流边界层中平均风速垂直分布存在风切变现象 .水平温度梯度形成较强的斜压性是形成边界层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
周明煜钱粉兰陈陟李诗明苏立荣徐祥德陈联寿刘吉成扎西顿珠
关键词:边界层斜压性风速
厄尼诺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天气特征被引量:2
1990年
根据1951—1985年500百帕月平均环流资料研究表明,在厄尼诺年中,副热带高压环流比非厄尼诺年的环流强且建立早,而且,在西太平洋和东亚地区,当500百帕上正环流差值维持时,将抑制该地区气旋性环流的发展;在厄尼诺年中,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渤海、黄海海域上,气旋及气旋性辐合流场出现的频数明显减少;根据西太平洋与南海台风的统计,在厄尼诺年南海台风出现的频数减少,而且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可减少20%,登陆位置偏南。
朱翠娟苏立荣
关键词:南海台风气旋发生气旋性环流平均环流环流圈辐合
50°S以南海域的感热潜热通量的模式计算被引量:4
1997年
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GoddardEarthObservingSystem简称GEOS)四维资料同化系统(DataAssimilationSystem简称DAS),计算和分析了50°S以南海域夏季的感热、潜热通量.结果表明,在50°S以南海域潜热通量都为正值,感热通量在大部分海域亦为正值,但在有些海域可出现负值.感热和潜热通量随纬向呈高值区和低值区交替分布,通量低值区与海表温度低值槽区往往相符.
李诗明周明煜吕乃平苏立荣ManLiCWu吴志明
关键词:热通量南海海域感热通量
西太平洋近海层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引量:11
1989年
海洋是大气气溶胶的汇和源。不少陆地形成的气溶胶经过长距离输送沉降于海洋,而海洋则通过海浪破碎和气泡破裂过程形成大量气溶胶输向大气。国外对海洋上空气溶胶问题进行过不少研究,但他们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我国近几年才开始这方面的观测和研究。
杨绍晋陈冰如杨亦男钱琴芳周明煜郑月明余鸿健苏立荣
关键词:气溶胶
中国东部海域1999年5月和6月风、温、湿和能量收支月平均状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应用美国宇航局 (NASA)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 (GSFC)的地球观测系统(GEOS)资料四维同化系统 (DAS)模拟了 1 999年 5月和 6月中国东部海域月平均风速、温度和湿度场以及能量收支各项 .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我国东部海域温度、湿度以及风矢量的月平均分布状态 .分析结果表明 ,黄海、东海海域近海面大气层于5月和 6月无论白天和夜间都有来自南方海域的暖湿空气的平流输送 .6月的平流输送比 5月更强 .能量收支的计算结果显示 ,5月和 6月白天海面净通量是从海面向海洋深处输送 。
周明煜钱粉兰陈陟李诗明苏立荣袁耀初
关键词:中国东部海域数值模拟
船载多普勒声雷达被引量:1
1997年
前 言近20年来,声雷达已广泛地应用于陆地大气边界层的探测,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观测结果.由于在海洋上观察比较困难,声雷达在海上的观测还做得较少.在JONSWAPⅡ期间,Ot-tersten等[1]首先进行了船载声雷达的观测;在GATE(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ProgramAtlantic Tropical Experiment)研究计划中,Mandics等[2]在美国NOAA的“海洋”号船上安装了单点声雷达,进行海洋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层结探测.
陈景南郑月明李诗明苏立荣兰友昌陈炎涓吕乃平周明煜
关键词:雷达天线卫星定位船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