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正平

作品数:5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篇照射
  • 8篇速效抗晕胶囊
  • 8篇细胞
  • 8篇胶囊
  • 6篇毒性
  • 6篇肿瘤
  • 6篇
  • 5篇Γ线
  • 4篇血流
  • 4篇血流灌注
  • 4篇运动病
  • 4篇小鼠
  • 4篇股骨
  • 4篇灌注
  • 4篇核事故
  • 4篇Γ辐射
  • 4篇Γ线照射
  • 3篇低剂量
  • 3篇电离辐射
  • 3篇毒性研究

机构

  • 50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2篇范正平
  • 11篇雷呈祥
  • 10篇鲁永杰
  • 10篇何颖
  • 9篇马丽
  • 8篇余绍宁
  • 8篇张鸿源
  • 8篇朱炳钗
  • 8篇沈先荣
  • 8篇吕家本
  • 7篇王兰金
  • 6篇王月兴
  • 6篇李珂娴
  • 6篇储智勇
  • 6篇蒋定文
  • 6篇潘燕
  • 5篇陈铁河
  • 5篇杨翊方
  • 5篇苏福强
  • 4篇张术

传媒

  • 18篇海军医学杂志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4篇中华航海医学...
  • 3篇中国辐射卫生
  • 3篇第八届全国辐...
  • 2篇核技术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辐射防护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2000中国...
  • 1篇2008华东...
  • 1篇中国第六届海...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年龄对正常人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1999年
用133Xe 清除法测量39 名正常人无股骨病史的股骨颈区之局部血流灌注,以研究年龄对人骨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有所下降,二者的关系为:F= - 0042Y+ 901(F为血流灌注,Y 为年龄),并认为骨血流灌注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主要是造血骨髓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所致。其中20 名21~40 岁年龄的成年人左右两侧股骨颈区局部血流灌注均值之间没有统计差异(t= 0041,P> 050),其平均值737±062m l·(100g.m in)- 1可以代表健康青壮年人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
余绍宁田伍训云昌全曹宝根王瑾瑛何颖范正平张春才杨锡明
关键词:股骨颈血流灌注年龄
鲨鱼软骨提取物(SCAE)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近几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鲨鱼软骨提取物的研究多集中于'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方面,从鲨鱼软骨中提取出6~7种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蛋白质因子,用于防治与新生血管有关的疾病,如肿瘤、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我们研究发现鲨鱼软...
苏福强吕家本范正平魏红军于志洁
关键词:鲨鱼软骨提取物巨噬细胞药物学
文献传递
舰船密闭微环境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由于现行科技和制造技术的限制,舰船微环境内还存在较多的有害因素。本文论述了舰船微环境内的主要有害因素以及对作业人员的主要影响。
雷呈祥马丽王庆蓉范正平
关键词:舰船
文献传递
舰船核事故人员应急辐射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提高在舰船核事故条件下对人员进行应急辐射监测的速度。方法 :采用一机多探头 ,并用计算机控制操作。结果
鲁永杰范正平郁建平陈铁河
关键词:核事故放射性监测
速效抗晕胶囊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观察速效抗晕胶囊的毒性作用,此药系抗运动病药物。方法:三种不同剂量的速效抗晕胶囊连续给Wistar大鼠服用30天后毒性反应。结果:每日服用255或510 mg/kg剂量后部分动物可出现中枢神经兴奋反应。各项指标测定证明,每日服用≤255 mg/kg对机体的作用是安全的;而剂量增至每日510 mg/kg,速效抗晕胶囊可在体内产生蓄积作用,长期服用可致动物体重下降。结论:长期服用≤255 mg/kg对鼠延安全的.大剂量有蓄积作用≥510 mg/kg宜长期服用。
范正平曾坤荣
关键词:速效抗晕胶囊毒性反应副作用灌胃
国外核潜艇事故应急医学处理特点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国外核潜艇人员在事故照射条件下的医学处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核潜艇事故的特殊性以及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治措施。结果揭示核潜艇事故现场的发生呈多区域性分布,艇员全身受到的照射多为非均匀性,伤情更为复杂,伤员后送更加艰巨。结论在制定具体医学处理方案和程序时,必须考虑核潜艇事故发生的特点。
李珂娴范正平雷呈祥
关键词:核潜艇核事故
慢性γ线照射复合苯、甲苯和CO吸入对家兔某些生物效应的观察(论著)
1997年
目的:探索γ线和多种化学因素复合作用的生物效应规律。方法:按四因素二水平正交表L8(27)设计,用家兔在密闭舱内进行8次试验。γ线二剂量水平分别为0.0375和0.0075Gy/d,苯、甲苯、一氧化碳(CO)的二浓度水平分别为182±33和40±15mg/m3、407±68和90±30mg/m3、278±8和93±4mg/m3。实验每天2小时,每周5天,持续8周。结果:(1)甲苯引起淋巴细胞明显减少,CO导致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明显减少,γ线和甲苯对血小板减少以及γ线和苯对血红蛋白降低,都呈现明显的交互作用。(2)γ线、苯和甲苯都能单独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但未发现CO对诱发染色体畸变、微核和SCE有明显影响。(3)γ线和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γ线和甲苯以及苯和甲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都呈现明显的交互作用。(4)在8次复合试验的细胞遗传效应中,各指标均以四因素为高水平组合的①号试验最高,但即使是四因素皆为最低水平的⑧号试验,各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且除SCE外,染色体畸变和微核都有统计学差异。⑤γ线、甲苯和CO均可引起睾丸重量指数?
张鸿源王月兴王兰金潘燕范正平
关键词:毒理Γ线甲苯生物效应
γ射线照射同时吸入苯、甲苯和CO对家兔的复合作用(英文)
2000年
研究了γ射线照射同时吸入苯、甲苯和CO产生的复合效应,并分析了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拮抗、相加或协同)。90只家兔分成9组,按L8(27)正交表设计进行四因素二水平的8组实验,另一组为对照组。各因素的两种暴露水平分别是:γ射线为0.0075Gy/d和0.0375Gy/d苯为40±15mg/m3和182±33mg/m3;甲苯为90±30mg/m3和407±68mg/m3;CO为93±4mg/m3和278±8mg/m3。暴露实验在密闭舱内进行,每天2h每周5d。持续8周。对实验结果用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进行了处理。结果:(1)相互作用因子,即四个因素的联合作用效应与四个因素单独作用产生的效应总和的比值(ω),对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点加环、无着丝粒、畸变细胞、总畸变、微核及SCEs/C分别为2.16、1.58、2.07、2.67、1.31和1.18对畸形精子率则高达5.97。这些数值显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协同作用(ω>1).但苯和γ射线结合对淋巴细胞无着丝粒为桔抗作用。(2)γ射线、苯、甲苯和CO四个因素都引起睾丸重量指数降低;γ射线、甲苯和CO能引起精子数减少和畸形精子率增高;γ射线与甲苯对降低睾丸重量指数和增高畸形精子率有显著的协同性交互作用。(3)CO能导致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显著减少,甲苯能使淋巴细胞减少。
王月兴张鸿源王兰金潘燕范正平
关键词:Γ射线甲苯一氧化碳
低剂量γ线照射和苯复合诱发家兔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
1993年
报道了低剂量γ线照射复合苯诱发家兔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遗传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苯和γ线都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和SCE频率的升高;畸变类型主要是染色体型无着丝粒断片;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要比骨髓细胞的高;随剂量的变化,γ线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升高比诱发SCE的要明显得多,但剂量效应线性相关不明显,相反,苯诱发SCE的升高要比诱发染色体畸变的要明显,且血淋巴细胞无着丝粒畸变率和SCE频率与剂量呈线性相关。染色体畸变效应总的趋势是:高复组>低复组>照射组>高苯组>低苯组>对照组;苯能提高γ线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双+环主要是协同,而在无着丝粒主要是相加。
张鸿源王兰金范正平蔡平温泉法张贵波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Γ辐射
原位杂交技术测定放烧复合伤创面aFGF mRNA的表达
2003年
目的 :探讨放烧复合伤创面愈合过程中aFGF的作用。方法 :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放烧复合伤模型 ,分别于模型后 12h和 1、3、7d取背部创面皮肤组织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aFGFmRNA的表达。结果 :烧伤组大鼠在上述 4个时相点aFGFmRNA表达明显增加 ,而放烧复合伤组仅在第 7天有少量表达 ;aFGFmRNA的表达部位位于真皮及皮下。结论 :提示aFGF有助于创伤的愈合 ;
张爱兵陈杞潘燕范正平朱炳钗魏红军
关键词:放烧复合伤AFGF原位杂交技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