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亚杰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黄土高原
  • 4篇蜗牛
  • 2篇中煤
  • 2篇化石
  • 2篇黄土
  • 2篇黄土地层
  • 2篇古气候
  • 2篇冰期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地区间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时期
  • 1篇多样性
  • 1篇仰韶文化
  • 1篇植硅体
  • 1篇生态
  • 1篇盛冰期
  • 1篇农业
  • 1篇裴李岗文化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博物...

作者

  • 9篇董亚杰
  • 8篇吴乃琴
  • 6篇李丰江
  • 4篇吴乃琴
  • 3篇吕厚远
  • 3篇李丰江
  • 2篇黄林培
  • 1篇汪道京
  • 1篇郝青振
  • 1篇陈晓云
  • 1篇伍斌
  • 1篇张健平
  • 1篇张丹
  • 1篇张月婷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陕西耀县全新世晚期黄土地层中煤炭颗粒记录的人类活动
2012年
在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晚期的黄土一古土壤地层,不仅记录了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早期人类活动的信息[1]。因此,在全新世黄土高原的古环境研究中提取、区分自然环境变化信息与人类活动记录,是研究早期人类活动与区域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内容。
董亚杰吴乃琴
关键词:黄土地层黄土高原地区煤炭
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间齿螺(Metodontia)种类的数量分布及其温度和降水量最适范围的定量估算被引量:6
2016年
间齿螺(Metodontia)是我国现生陆生蜗牛的常见属,也是黄土地层中常见的蜗牛化石,汉山间齿螺(Metodontiahuaiensis)和烟台间齿螺(Metodontiayantaiensis)是该属的两个常见种。我国现生间齿螺的地理分布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间齿螺化石作为夏季风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提供了依据,但对现生间齿螺的数量分布和生态因子最适区域,还缺少系统的研究,限制了对间齿螺古生态古气候意义的深入理解。通过对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356个表土蜗牛组合的研究,揭示了间齿螺及其优势种的数量分布与气候参数的关系,以及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并利用加权平均方法定量估算了汉山间齿螺和烟台间齿螺的温度和降水量最适范围。结果表明,在我们的研究区域内,含量大于20%的间齿螺,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11℃、年降水量550~850mm的地区,36°N以南、110°E以东的地区,海拔在750m以下的地区;含量低于10%的间齿螺,在年均温5~15℃、年降水量380~700mm的地点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33°~40.5°N、103.7°~117.5°E范围内,海拔在2000m以下的地区;年均温低于5℃、年降水量低于380mm的地区,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基本上没有间齿螺生长;汉山间齿螺和烟台间齿螺年均温度最适范围分别为10.2~14.1cC左右和8.9~14.O℃左右(实测值与推导值R2=0.70,推导误差RMSEP=1.99),年降水量最适范围分别为530~800mm左右和470~750mm左右(R=0.81,RMSEP=90.87)。上述结果为间齿螺的古生态古气候研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生态数据。
李丰江吴乃琴董亚杰吕厚远陈晓云张丹张月婷黄林培伍斌
关键词:蜗牛生态黄土黄土高原
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9
2019年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区域性系统植物考古研究较少,目前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文章在郑州地区选择位于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等级规模的13处裴李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植硅体分析和AMS 14C测年,揭示出郑州地区在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中晚期均属于以黍为主的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其形成得益于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下的稻作北传。裴李岗时期,黍粟旱作分布在浅山丘陵区的黄土台塬沟谷地带,稻-旱混作仅存在于冲积平原,农业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响;仰韶中晚期,粟和稻的比例显著提高,稻作不再局限于冲积平原和大型聚落,在台塬沟谷和中小聚落也有分布,标志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结构的优化,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开始打破自然条件限制,为郑州地区农业社会的建立和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王灿吕厚远顾万发吴乃琴吴乃琴左昕昕吴乃琴张健平董亚杰汪松枝李丰江汪道京董亚杰
关键词:全新世植硅体稻作农业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黄土高原蜗牛多样性对末次冰消期气候转暖的响应
董亚杰吴乃琴李丰江
末次盛冰期以来黄土蜗牛生物多样性变化
气候变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是增加还是减少?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科学问题之一。已有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关系的知识,多依据最近几十年来年际或十年际生物观察记录,了解过去地质历史过程中较今气候温暖时期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吴乃琴董亚杰
生物卵化石研究进展简述
2020年
卵生是动物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卵的孵化对繁殖季节突发的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孵化成败又与生物种群数量变动和群落演替密切相关,因此卵化石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研究价值。但由于卵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卵形态特征多样,研究领域广泛,有必要总结梳理卵化石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对主要卵生动物类群卵的形态特征,以及卵化石在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方面研究进展的回顾,发现卵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椎动物类群,为脊椎动物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但是由于脊椎动物卵化石通常难以建立连续的长序列记录,其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极为不足。然而,无脊椎动物卵化石由于数量丰富,具有统计意义,其在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在古生物学,包括种属鉴定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在无脊椎动物中,蜗牛及其卵化石在黄土-古土壤地层中保存丰富且地层分布连续,最有可能建立卵化石的长序列。通过现代过程研究,明确蜗牛卵的气候指示意义,建立第四纪蜗牛卵化石长序列,发挥蜗牛卵化石的古气候学和古生态学研究价值,是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杨意权李丰江李丰江吴乃琴张丹吴乃琴
关键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古气候古生态古生物
蜗牛卵化石在黄土高原的发现及其对季节内突变气候事件的指示被引量:4
2019年
卵化石是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之一[1~2].由于卵的孵化极为敏感地受温度变化影响,繁殖季节内突发的气候事件造成温度快速变化,不能达到孵化所需要的温度,则大量的卵不能孵化[3~5].没有孵化的卵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卵化石含量变化具有记录地质时期生物繁殖季节内突变气候事件变化的潜力.但是,长期以来,卵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恐龙和鸟类[2],由于恐龙和鸟迁徙能力强以及产卵相对较少,它们的卵化石很难在地层上形成连续的含量变化序列,严重限制了卵化石的古气候学研究价值的发挥.寻找和建立较连续的卵化石含量变化序列是突破这一限制的关键.
李丰江李丰江吴乃琴吴乃琴吴乃琴
关键词:化石黄土高原蜗牛地质时期古气候学
低偏心率间冰期(MIS 19)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与全新世天文背景相似的过去间冰期气候生态环境变化,是认识全新世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之--,深海氧同位素19期(MIS 19)因与全新世都处于地球轨道低偏心率时期,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东亚季风区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研究MIS 19期(即S7古土壤层)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良好地质记录.本研究对黄土高原自西向东的会宁、西峰和洛川黄土剖面L8-L7地层(MIS 20-18期)开展了系统的蜗牛化石组合研究,探讨黄土高原在过去80~70万年期间从冰期-间冰期-冰期的气候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显示深海氧同位素20期(MIS 20)晚期3个剖面均以喜冷干蜗牛种类占优势,指示该时期整个高原区域气候相对寒冷、干旱,冬季风影响强盛.MIS 19期以喜温湿和暖湿种类为主,可区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约790~778ka)喜温湿和暖湿种类含量出现峰值,气候温暖湿润,温暖程度略高于该区现今的温度状况,且温暖状况延续了约12kyr;晚期(约778~761ka)喜冷干和温湿种类丰度增加,气候温凉湿润,与现今的温度状况相近,气候波动性加大.深海氧同位素18期(MIS 18)早期(约761~745ka)东部黄土高原的西峰和洛川剖面喜温湿和暖湿种类仍保持有较高的丰度,指示这时期该区域气候仍具有MTS 19晚期温湿的特征,受较强的夏季风影响,这种状况在东部高原持续了约1.5万年.然而,西部高原的会宁剖面在MIS 18早期时喜冷干种群成为绝对主导,表明此阶段该区是寒冷、干旱的冰期气候,冬季风影响强烈.此时段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空间梯度显著加大,区域环境差异明显.分析认为,黄土高原MIS 20-18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受控于该时期地球轨道参数配置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低偏心率间冰期-冰期转换时期特殊的轨道配置方式加强了东亚夏季风,有利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对东部黄土
张月婷吴乃琴李丰江吴乃琴李丰江李丰江郝青振
陕西耀县全新世晚期黄土地层中煤炭颗粒记录的人类活动
在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晚期的黄土-古土壤地层,不仅记录了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且保存了大量的早期人类活动的信息。因此,在全新世黄土高原的古环境研究中,提取、区分自然环境变化信息与人类活动记录,是研究早期人类活动与区域资源...
董亚杰吴乃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