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秉直

作品数:220 被引量:1,529H指数:2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2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建筑科学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化学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0篇污染
  • 60篇滤膜
  • 58篇饮用水
  • 51篇有机物
  • 50篇水处理
  • 44篇膜污染
  • 43篇超滤
  • 41篇混凝
  • 37篇活性炭
  • 37篇超滤膜
  • 29篇饮用水处理
  • 29篇原水
  • 27篇饮用
  • 20篇通量
  • 19篇动态膜
  • 19篇粉末活性炭
  • 18篇中试
  • 18篇纳滤
  • 16篇微污染
  • 14篇溶解性有机物

机构

  • 219篇同济大学
  • 11篇淮南市公用事...
  • 7篇常州大学
  • 7篇国家工程研究...
  • 6篇华东交通大学
  • 6篇苏州市自来水...
  • 6篇东丽纤维研究...
  • 5篇浙江科技学院
  • 4篇兰州交通大学
  • 4篇岐阜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宁波大学
  • 3篇中国城市规划...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苏州工业园区...
  • 3篇美国海德能公...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北海道大学

作者

  • 220篇董秉直
  • 45篇范瑾初
  • 43篇曹达文
  • 41篇高乃云
  • 22篇李伟英
  • 17篇陈艳
  • 16篇褚华强
  • 13篇李景华
  • 10篇桂波
  • 9篇徐强
  • 9篇宋亚丽
  • 8篇夏丽华
  • 7篇周雪飞
  • 7篇张亚雷
  • 7篇孙雯
  • 6篇余振勋
  • 6篇金伟
  • 6篇李甜
  • 6篇许光红
  • 6篇池年平

传媒

  • 43篇给水排水
  • 25篇中国给水排水
  • 17篇环境科学
  • 11篇同济大学学报...
  • 9篇水处理技术
  • 8篇膜科学与技术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净水技术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工业水处理
  • 3篇城市公用事业
  • 3篇四川环境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河南科技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化学世界
  • 2篇上海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供水技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15篇2011
  • 25篇2010
  • 16篇2009
  • 13篇2008
  • 17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体式生物强化烧结硅藻土动态膜自流出水饮用水净化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式生物强化烧结硅藻土动态膜自流出水饮用水净化工艺,混合液固液分离出水过程由重力驱动下动态膜组件完成。将地表原水泵入生物强化烧结硅藻土动态膜装置中,利用该装置中生物强化烧结硅藻土混合液进行污染物质的生物降...
张亚雷褚华强周雪飞张海董秉直
文献传递
超滤膜-混凝用于小城镇给水生产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就混凝和超滤膜分离联用技术生产优质饮用水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工艺自动化程度高 ,运行稳定 ,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PDVF超滤膜及其工艺系统不仅能有效去除浊度 ,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陈艳董秉直赵冀平秦祖群陈义春吴徐范瑾初
关键词:膜分离混凝
超低压反渗透处理太湖水的中试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中试以超滤过滤后的太湖水为原水,研究超低压反渗透膜在此水源条件下的运行工况,考察其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临界通量下超低压反渗透膜运行稳定,年产水量下降约为5%,反渗透对于UV_(254)、COD_(Mn)和TOC去除率分别为100%、77%和89%,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超过临界通量运行后发现膜污染情况加重,但运行通量和污染速率却未呈线性正相关,可能与原水水质变化及难以保证的化学清洗效果有关,对于实际工程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魏永姚维昊桂波董秉直
关键词:太湖水临界通量膜污染
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PPCP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个人药品(PPCP或PhACs)是继杀虫剂、除草剂及内分泌干扰物之后发现的水体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有机物,具有难降解性、生物积累性和长期危害性,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PPCP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周珺如董秉直
关键词:饮用水纳滤
往复流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使污水周期性地往复流过水平潜流湿地而构成往复流人工湿地,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能。对两块大小、填料、植物都完全相同的往复流湿地和单向流湿地进行了历时为8个月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运行条件下,两种人工湿地对COD、SS的去除率大致相当,分别为76.3%和97.1%;往复流人工湿地对TP、TN、NH3-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向流湿地,其对TP、TN、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76.3%、41.7%、35.6%,而单向流湿地的只有65.2%、27.6%、16.9%。
沈昌明谭章荣董秉直许立群将福彤
关键词:污水处理
BAC滤池对浊度和颗粒数的控制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传统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简称"两虫")检测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为此选用浊度和颗粒数作为"两虫"的替代指标,以对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率来衡量生物活性炭(BAC)滤池对"两虫"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颗粒数表征滤后水水质比采用浊度更适宜。过滤初期颗粒数从峰值降到50个/mL以下所需的时间比浊度降到0.1 NTU所需的时间多1 h左右。正常过滤期间BAC滤池进水浊度一般在0.1 NTU以下,经过BAC滤池处理后,浊度得到进一步降低,平均去除率为52.7%。炭层对浊度的去除率为56.4%,其出水浊度基本上都低于0.05 NTU,而砂层对浊度不但没有去除能力,反而使出水浊度平均上升了约3.7%。炭层对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为33.3%,砂层对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为8.5%。
吴素花董秉直乔铁军张金松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滤池浊度颗粒数
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净化太湖高藻原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采用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臭氧/生物活性炭与超滤/纳滤3种不同工艺处理太湖高藻原水,通过中试比较3种工艺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并从三维荧光光谱和有机物分子质量两方面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超滤/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浊度、UV_(254)、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6%、96.40%、99.39%和98.75%;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COD_(M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92.73%;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最高,为84.21%。在线混凝可有效控制膜污染,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3种工艺在污染物去除方面各有优势,但膜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更稳定。
刘坤乔胥倩倩汪步云丁兴琪董秉直余振勋
关键词:高藻原水纳滤膜污染
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微滤膜对其的影响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本试验是在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布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MF)过滤微污染地表水,考察微滤膜对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黄浦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5 k Da和0.2 k Da附近,且疏水性有机物和亲水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相当.有机物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冬季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值偏高,而UV254和比紫外吸光度值(SUVA)则在夏季偏高.黄浦江原水经微滤膜过滤后,有机物构成发生明显变化,膜出水中的亲水性有机物的比例增加,而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降低,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7.73%和15.75%.黄浦江原水及经0.45μm滤膜过滤以去除悬浮物的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微滤膜过滤,膜比通量的对比发现,在较短时间内两者的膜比通量下降都很明显,而后膜比通量都趋于平缓,变化趋势及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黄浦江水中造成膜通量下降的物质并不是悬浮物,而是溶解性的有机物质.
宋亚丽王奇梁董秉直高乃云马晓雁
关键词:微污染水微滤膜有机物膜通量
悬浮澄清池-预涂动态膜错流过滤系统除浊效果及过滤机制研究
2017年
利用悬浮澄清池-预涂动态膜错流过滤系统处理淮河原水,考察其除浊效果及稳定性,同时对预涂动态膜错流过滤模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悬浮澄清池-预涂动态膜错流过滤系统对浊度的总去除率可达99%以上,出水浊度0.2NTU以下;预涂剂为30g粉末活性炭和75g硅藻土并投加一定量聚铝进行二次混凝时,预涂动态膜错流过滤过程可用标准过滤模型描述,说明动态膜透水孔隙的堵塞可归结为颗粒在膜孔隙中的吸附、架桥等作用。研究结果为减少水浊度提供了新方法。
孙雯李翠梅董秉直
关键词:预涂动态膜浊度聚铝
太湖微污染水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碳的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活性生物砂静态培养法分析了生物可降解有机碳的组成及溶解性有机物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降解10 d后溶解性有机碳(DOC)基本达到稳定。其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中小分子有机物占81.35%、中分子有机物占13.25%、大分子生物聚合物占5.4%,系统优先降解大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BDOC主要为荧光B区域的芳香族蛋白质类有机物,细菌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溶解性产物为荧光A区和C区的腐殖酸类有机物,主要为含有苯环、羧基、醇羟基或共轭双键的不饱和有机物。
杜嘉丹董秉直
关键词:太湖水分子质量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物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