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富莲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3篇彝族
  • 20篇凉山彝族
  • 9篇毕摩
  • 9篇毕摩文献
  • 4篇信仰
  • 3篇仪式
  • 3篇宗教
  • 3篇家支
  • 2篇治安
  • 2篇女性
  • 2篇谱系
  • 2篇习惯法
  • 2篇麻风
  • 2篇麻风病
  • 2篇民间信仰
  • 2篇疾病
  • 2篇崇拜
  • 2篇传承
  • 1篇地区社会
  • 1篇典籍

机构

  • 21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作者

  • 24篇蔡富莲
  • 1篇陈波

传媒

  • 8篇宗教学研究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民族研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奴图》与彝族对麻风病的认识被引量:11
2015年
《奴图》是凉山彝族毕摩主持"粗吉"(驱咒麻风病/癞根"粗")仪式时使用的一卷重要经书,详细记述了麻风病/癞根"粗"源自天空的雷,并伴随闪电、云、虹、雾、雨、风等降落大地,蛇、蛙、蜂、苍蝇、蚂蚁等将其传播扩散。凉山彝族认为麻风病具有极强的遗传性和传染性,属不治之症,因无特效药物,遭到雷击后,须及时举行"粗吉"仪式,防止麻风病/癞根"粗"作祟。不幸患上麻风病,患者本人和家庭乃至整个家族都会遭到歧视和排斥,患者生前被社会抛弃,死后灵魂无法回归祖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蔡富莲
关键词:麻风病
凉山彝族典籍文献《尔迪尔疵》与彝族的污秽/洁净观被引量:1
2020年
凉山彝族典籍文献《尔迪尔疵》,是毕摩为生前患有腋下臭味症和身体附着有"尔"鬼者举行超度亡魂时吟诵的专用经书,内容主要包括追溯"尔"的来源、蔓延污染的过程、造成的各种危害、围剿歼灭"尔"等。彝族传统观念中的"尔"症,既与嗅觉(臭味)相关,也与死亡方式(凶死)、祖辈的行为(杀人、狩猎)等相连。具有"尔"症的人,与麻风病、痨病一并被归入污秽肮脏之列,属于具有家族遗传特性的特殊病症,不仅从感官上给予强烈排斥,受到整个社会的歧视,而且在信仰深处还暗含了其家族及祖上曾有不当行为而遭受上苍降罪惩罚的道德隐喻,促使当事者不断深刻检讨自己的言行。为了防止他们污染"洁净"社会,彝族传统社会一方面采取了极为严格有效的婚姻隔离措施,规避污染带来的风险,以维护本血缘家族所拥有的"洁净"美誉;另一方面,必须对逝者的亡魂举行复杂的祛污除秽仪式,认为只有通过此仪式,亡魂才能够达到最"洁净"的状态,最终顺利回归祖界,不去污染祖界的先祖。更为重要的是,期盼通过祛污除秽仪式阻断"病源",杜绝再次遗传给后代子孙的风险。彝族传统社会对"污秽/洁净"的认知,源自远古神话中对宇宙万物的分类,它既是彝族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表征,也是维系彝族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甚至它就是社会结构本身。
蔡富莲
关键词:臭味疾病污秽
彝族毕摩文献《日博日帕》与日毕溯源
2016年
毕摩文献《日博日帕》即追溯凶性鬼"比日"起源,它源于战争中的流血事件,后来延伸为凡一切非疾病因素引起的意外死亡和伤残事故。随着彝族宗教的进一步发展,宗教仪式性质有了凶吉之分,主持仪式的毕摩也被分为日毕(凶毕)与乍毕(吉毕),日毕(凶毕)因长期与厉鬼打交道,人们敬畏他们,如今,虽然获得的仪式报酬丰厚,但安全风险高,社会地位远不如乍毕,传承人越来越少。
蔡富莲
凉山彝族的招魂仪式及灵魂崇拜被引量:11
2003年
作者对凉山彝族苏尼的招魂法事 ,进行了田野观察记录。凉山彝族民间盛行灵魂崇拜 ,人们认为灵魂与生命休戚相关 ,须臾不可分离。本文还通过对彝族语言文字“魂”的翻译、解释 ,分析了彝族宗教观念中对魂的认识。
蔡富莲
关键词:彝族宗教观念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凉山彝族毕摩文献中,招兵类经书《杉林女神经》《石林女神经》、诅咒类经书《鬼源经》、禳解祛病类经书《驱咒妮日鬼经》的主人公均为女性,这些经书记录了彝族古代社会狩猎和战争的场面以及彝族社会妇女地位的变迁等。
蔡富莲
关键词:彝族毕摩经书女性
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中的信仰习俗
2010年
信仰观念在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彝族民间许多矛盾纠纷从起因、调解、赔偿到结案与执行等无不充满着浓郁的信仰色彩。法律与宗教相辅相成。
蔡富莲
关键词:神灵神判习惯法调解员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奴图》与彝族对麻风病的认识
《奴图》是凉山彝族毕摩主持"粗吉"(驱咒麻风病/癞根"粗")仪式时使用的一卷重要经书,其中详细记述了麻风病/癞根"粗"源自天空的雷,并伴随闪电、云、虹、雾、雨、风等降落大地,蛇、蛙、蜂、苍蝇、蚂蚁等将其传播扩散.过去凉山...
蔡富莲
关键词:麻风病民间信仰彝族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从内容来说,毕摩经文《妮日尔果》的内容比哭嫁歌《妈妈的女儿》要丰富得多,感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唱腔上,祭司毕摩常随经文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换唱腔,因而经文的唱腔丰富多彩,而哭嫁歌的唱腔则比较固定。
蔡富莲陈波
关键词: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哭嫁歌唱腔
当代凉山彝族腹心地区社会治安调查研究
<正>凉山彝族地区按其与周围的相对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腹心地区和边缘地区,腹心地区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黑彝家支势力统治地区,包括美姑县、布拖县、昭觉县,边缘地区主要是多民族杂居区和土司统治区。当前,边缘地区因接触...
蔡富莲
文献传递
当代凉山彝族腹心地新型德古研究——以美姑县阿奇家支德古兼头人阿奇乌合为例被引量:10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腹心地区的彝人开始走出大凉山,与其他民族有了广泛的接触,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不能单纯用彝族传统习惯法解决的纠纷,而彝区的传统德古们由于基本不会汉语,无法调解此类纠纷,因此,出现了既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民族传统习惯法,又懂国家法律的新型德古,目前,虽然还不普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新型德古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蔡富莲
关键词:彝族纠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