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452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患者急诊探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3年5月共17例疑为动脉瘤性脑血肿脑疝行急诊探查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脑血肿3例,1例手术清除血肿、2例保守治疗,3例均成功救治;颅内感染2例,经抗感染、持续腰池引流等治疗治愈;脑血管痉挛致大面积脑梗死4例,经解痉、扩容、提高灌注压、亚低温等治疗,死亡2例,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急性脑积水4例,均于手术开始时即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术后持续引流脑脊液3~5 d,2例脑积水消失,2例转为慢性脑积水;慢性非梗阻性脑积水8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或腰池-腹腔分流术,临床治愈.本组共死亡3例.结论 丰富的手术经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并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
- 陈登奎庄进学邓聪颖宋朝理程宏伟薛峰李海龙张炜魏攀郑小强
- 关键词:动脉瘤脑血肿脑疝探查术并发症
- 小脑半球血管畸形切除术后并发自主神经发作样癫痫1例
- 2016年
- 病例女,17岁,因右小脑半球出血于2014年5月9日由外院转入我科,询问病史,患者为第2次同一部位出血,入院诊断:右小脑半球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出血(4.6 cm×3.2 cm)。
- 陈登奎薛峰罗鸿雁徐昌永
- 关键词:小脑半球血管畸形切除癫痫
- 术中超声辅助下脑内小型占位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切除脑内小型病变的效果,探讨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海绵状血管畸形、4例胶质细胞瘤,其最大直径均小于3 cm。开颅后,在病变切除前超声寻找最佳入路,切除中明确切除范围,切除后观察是否残留。结果 18例病变术中定位准确,13例非功能区病变均全切,术后无神经功能废损;5例功能区病变全切,术后2例瘫痪加重,随访半年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指导手术入路,提高全切率及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 庄进学陈登奎陈志刚邓聪颖宋朝理程宏炜李海龙薛峰张炜郑小强魏攀
- 关键词:脑内病变显微切除术中超声
- 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破裂的处理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本科显微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的6例患者资料。结果 6例术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均顺利夹闭。恢复良好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出血关键在于对载瘤动脉的控制,充分脑池开放和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可以有效处理术中破裂的动脉瘤。
- 宋朝理庄进学郑小强陈登奎邓聪颖程红炜薛峰李海龙张炜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 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切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2010年1月10年间手术切除的9例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跟踪随访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9例患者均可见原发病灶;颅内转移灶中,7例全切,2例大部切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死亡,生存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23个月。结论颅内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彻底切除颅内病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预后仍差。
- 李海龙庄进学陈登奎陶传元宋朝理程宏炜薛峰张炜郑小强
- 关键词:黑色素瘤颅内转移外科治疗
- 持续腰大池引流主要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主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47例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总结处理方法。结果继发颅内感染5例,1例死亡,4例临床治愈,其中1例遗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脑疝2例,腰椎穿刺处脑脊液漏2例,均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均恢复至并发症发生前。本组并发症经及时正确处理后,除1例死亡外,未出现类似植物生存状态等严重后遗症。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尽管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但是也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在严格遵循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应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判断原因,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手段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陈登奎薛峰
- 关键词:脑脊液引流并发症
- 脑静脉畸形伴海绵状血管瘤3例被引量:3
- 2011年
- 1病历摘要
(图1~2)男2例,女1例;年龄22~63岁;均以头晕头痛为首发症状。头颅CT检查:幕下少量出血2例,右顶叶片状略高密度影1例。头颅MRI检查3例:均见增粗的条索状静脉影,呈"海蛇头"征象;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M)2例。
- 宋朝理陶传元庄进学陈登奎郑小强程宏炜李海龙薛峰张炜魏潘
- 关键词:颅内静脉畸形
- 岩斜区脑膜瘤术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岩斜区脑膜瘤(PCM)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452医院2005年9月-2009年6月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9年9月-2009年2月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影响PCM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8种相关因素影响PCM患者的预后,但Cox多因素分析仅发现脑干T2像高信号(OR=5.54,P=0.012)、肿瘤侵入脑干(OR=5.10,P=0.034)、病理高级别(OR=4.03,P=0.011)这3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干T2像高信号、肿瘤侵入脑干、病理高级别可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预后。
- 魏攀张跃康庄进学陈登奎陶传元薛峰张炜李海龙郑小强
-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预后
- 单双开颅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切开与双侧额颞瓣开颅对清除双侧额叶脑挫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双额叶脑挫伤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B组28例,行双侧额颞瓣开颅。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叶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术后CT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A组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P〈0.05)。出院3个月后随访,两组在良好率、中残率及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重残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单侧额颞瓣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清除双侧额叶挫裂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患者预后好的优点。
- 宋朝理郑小强庄进学陈登奎邓聪颖程宏炜薛峰李海龙张炜
- 关键词:颅脑损伤双额叶脑挫裂伤开颅术
- 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清除双额底脑挫伤手术探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清除双侧额底脑挫裂伤伴局部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年共15例经损伤较重的一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底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术后 CT 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伤后随访3个月,根据 GOS分级标准评定,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经单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可行,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 宋朝理郑小强庄进学陈登奎邓聪颖陈宏炜薛峰李海龙张炜
- 关键词:挫裂伤额叶大脑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