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秀军

作品数:72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哲学宗教
  • 27篇政治法律
  • 11篇经济管理
  • 9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1篇主义
  • 16篇社会主义
  • 15篇文化
  • 7篇和谐社会
  • 7篇分工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特色社会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以人为本
  • 5篇哲学
  • 5篇中国梦
  • 5篇人为本
  • 5篇社会主义和谐...
  • 5篇主义和谐社会
  • 5篇自信
  • 5篇宽容
  • 4篇邓小平
  • 4篇优秀传统文化
  • 4篇政治
  • 4篇中华优秀传统...

机构

  • 69篇华侨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承德民族师范...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厦门城市职业...
  • 1篇福建商学院
  • 1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72篇薛秀军
  • 3篇赵桂珍
  • 3篇赵栋
  • 2篇杨楹
  • 1篇赵怀英
  • 1篇代清霞
  • 1篇袁幸军
  • 1篇李运昌
  • 1篇张华荣
  • 1篇陈永森
  • 1篇许斗斗
  • 1篇何青霞
  • 1篇李永杰
  • 1篇常培文
  • 1篇李彦君
  • 1篇吴巧

传媒

  • 8篇华侨大学学报...
  • 5篇东南学术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福建行政学院...
  • 3篇海峡通讯
  • 2篇哲学动态
  • 2篇理论探讨
  • 2篇学术研究
  • 2篇河北青年管理...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理论与评论
  • 2篇古田干部学院...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学习与实践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断改革是应对中国风险的根本出路
<正>毋庸置疑,置身于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语境下的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金融、技术和自然生态等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矛盾凸显期"、"风险高发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发展面临各种风险的充分自觉,不断改...
薛秀军
文献传递
“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的重新选择和定位被引量:3
2012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海啸余波不断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炮制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强制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无疑为正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协同行动,同时也需要中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低碳经济"的浪潮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发展新一轮的竞争与博弈,中国需要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和定位,特别是需要向世界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发展价值、理念和模式,以获得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
薛秀军
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被引量:1
2018年
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强大精神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与持续探索,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自信。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要不断打造和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文化整合引领和文化传播融合能力,要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广阔的世界胸怀,善于打造形成既具有自身特色又能被世界普遍接受的话语体系,并能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以此,才能形成更为坚强有力、更为广泛深入,也更为持续持久的文化自信,奠基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薛秀军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三重批判——基于马克思的劳动关系思想
2024年
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针对性地批判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他着重批判拉萨尔“劳动超自然创造力”的论断,科学剖析劳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揭穿拉萨尔“劳动所得平等分配”的幻想,探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社会历史条件;驳斥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为废除私有制而实现劳动解放指明方向。对拉萨尔劳动经济理论的批判内在地贯穿于马克思发展唯物史观的思想进程中,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翠峰薛秀军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路向创新
2014年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高度出发,探索和创新改革的思维路向,特别是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将中国现代化发展与世界现代化发展紧密关联在一起,在探索和开辟人类现代文明新道路中凸显中国特色;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通过顶层设计更好地引领和推进基层创新;主动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及时发现和甄别改革中的风险和问题,通过主动改革来降低和规避改革的风险,化解和消除改革中的问题,持续稳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薛秀军
以资本为基础生产的界限——读《年经济学手稿》1857-1858被引量:1
2019年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生产在展现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呈现着自身与生俱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在为追求价值无限增殖而推动生产无限发展的同时,也塑造和生成着自身无法逾越的边界。对马克思以资本为基础生产的界限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和界限依然存在,扬弃资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生产"仍然具有历史必然性。
薛秀军常培文
中国梦:中国现代化时空逻辑的重新勘设被引量:1
2020年
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在深刻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独特机遇、根本特质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化时空逻辑的重新勘设。以中国梦为指引,重新勘划设定中国现代化的时空坐标,对于更好地把握和厘清中国现代化的实质与规律、不断校准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彰显和发挥其特色优势,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共同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薛秀军杨朝阳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宽容的人本意蕴
<正>一"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①人的社会化存在决定了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体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矛盾,决定了人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协调彼此关系、处理公共事务的必...
薛秀军
分工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试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
分工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特征,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研究的视域,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希腊、罗马,很多学者都对分工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对分工的系统性研究起自近代。人们从哲学、经济...
薛秀军
文献传递
邓小平科技创新的宽容思想探析
2012年
邓小平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反复强调要为科技创新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形成保证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培养、成长、选拔、任用的宽容的体制、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鼓励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宽容思想与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奠定今日中国科技创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薛秀军袁幸军
关键词:邓小平宽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