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松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高校课堂研究性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2
- 2010年
- 积极推进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但是,其实施过程仍然缺乏具体的程序指导或实践模式。课题组开展的"高校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的研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确立教学目标,分解学习内容,建立研究性小组,组织成果展现,引导学习深入,实施学习评价,组织教学反思应成为研究性教学实践程序的主要内容。
- 袁晓松
- 关键词:高校研究性教学课堂教学教学程序教学实践
- 脑科学的发展对认知心理学的深刻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脑成像技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在记忆系统的认知研究中,由于引进了脑成像技术,使得多重记忆系统的模型得到了更为可靠的试验数据的支持;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个分离系统的存在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证实;再认记忆的研究,发现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种不同形式的记忆功能。在语言产生的认知研究中,由于引进了脑成像技术,使试验结果非常好地支持了语言生成的三阶段理论。在关于思维的研究中,借助于脑成像技术,人们对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顿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 袁晓松
- 关键词:脑科学脑成像技术认知心理学记忆系统语言产生思维
- 从灰暗中成长起来的阳光女孩——《桃之夭夭》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启示被引量:1
- 2006年
- 王安忆借助郁晓秋的成长经历阐述了自己具有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内核的儿童成长观。在郁晓秋的成长经历中王安忆更多地强调了她的天然本性对其健康人格的塑造,强调了她对环境的积极作用和主动选择,同时王安忆还向我们展示了晓秋是怎样以其健康的人格作用于环境,从而使市井生活发生微妙变化的。晓秋在实现了健康人格的同时也聚积了渡己渡人的精神力量,完成了王安忆塑造“市井观音”的世俗情怀。
- 袁晓松
- 关键词:《桃之夭夭》儿童发展观人本主义心理学
- 牛虻人格“弱点”的分析——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被引量:2
- 2007年
- 伏尼契在塑造牛虻的时候,赋予他许多独特的心理特征。对泄密的恐惧、对黑暗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为克服这些恐惧,牛虻所采取的躲在假面具后面以求自我保护的防御心理,构成了牛虻人性中的弱点。牛虻超越弱点,走向人性辉煌和人格完美,是小说最动人之处,也是小说最成功之处。
- 袁晓松
- 关键词:牛虻恐惧心理防御心理
- 脑成像技术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积极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脑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认知心理学的相互融合在认知神经心理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与此同时通过脑功能定位技术开展大脑功能与社会信息加工机制相互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心理学家进行社会认知理论探索的必然,本文试图通过对近10年来脑成像技术在社会认知研究领域所取得成果的介绍,使读者对脑成像在社会认知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有所了解。
- 袁晓松
- 关键词:脑科学脑成像技术社会认知面孔识别心理理论
- 从霍尔顿的成长经历中还可以读出什么——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心理评析被引量:6
- 2011年
- 霍尔顿是60年前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历史潮水的冲刷之下,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学形象,历久弥新,并无褪色,以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分析这个人物的成长经历,会使我们对小说的精神内涵有许多新的发现。
- 袁晓松
- 关键词: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心理分析
- 《小小的船》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
- 2005年
- 刘庆邦的小说《小小的船》,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儿童的道德提升来自活生生的生活和内心深处的道德要求。儿童道德教育要走出校门,回归生活,只有在完整的生活中,道德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 袁晓松
- 关键词:《小小的船》儿童道德成长道德教育
- 牛虻人格结构的心理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从心理学的人格生成理论出发,牛虻抑郁质气质的形成来自于家族遗传和早期教养方式;他少年期生活的突然变故和艰辛的流亡生涯是促使其性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重组的决定性因素;而他内心情感的强烈冲突和矛盾,则是其人格多面性、异组性和内在同一性等动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
- 袁晓松
- 关键词:牛虻人格特质人格结构心理分析
- 从“彼岸花”到“莲花”盛开,叙述者的自我疗治之途——安妮宝贝小说连读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安妮宝贝的写作受到当代中国文坛的关注,由于她高度主观性和自传色彩的写作方式,对其不同时期重要作品《彼岸花》、《二、三事》和《莲花》的心理分析,可以有助于对叙述者自我剖析、自我疗救的心灵历程做出深幽的探析。
- 袁晓松
- 关键词:《彼岸花》《莲花》心理创伤
- 抑郁气质和基督文化对牛虻的双重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本文通过对《牛虻》和《牛虻世家》的连读,找寻到了牛虻抑郁气质发生的根源;通过对他幼年和少年期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分析,解说了他人格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基督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笔者还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释了牛虻的气质特点和宗教情怀为其心理和行为所浸染上的独特色彩,进而揭示了牛虻独具特色的、抑郁而悲观的英雄主义,它为读者重新解读牛虻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
- 袁晓松
- 关键词:牛虻基督文化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