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霆

作品数:73 被引量:55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1篇血小板
  • 41篇富血小板
  • 39篇富血小板血浆
  • 38篇血浆
  • 15篇缺损
  • 11篇细胞
  • 11篇股骨
  • 10篇骨缺损
  • 10篇骨折
  • 8篇坏死
  • 8篇骨头
  • 8篇股骨头
  • 7篇血浆治疗
  • 7篇软骨
  • 7篇关节
  • 6篇血管
  • 6篇愈合
  • 6篇头坏死
  • 6篇骨头坏死
  • 6篇股骨头坏死

机构

  • 69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溧阳市人民医...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作者

  • 73篇袁霆
  • 54篇张长青
  • 30篇曾炳芳
  • 9篇徐铮宇
  • 8篇谢雪涛
  • 7篇张晔
  • 6篇李四波
  • 6篇陆男吉
  • 6篇郭尚春
  • 5篇宋文奇
  • 5篇徐正良
  • 5篇殷文靖
  • 5篇陶海荣
  • 5篇王建华
  • 4篇周金华
  • 4篇贾伟涛
  • 4篇邢丹
  • 4篇杨庆诚
  • 3篇唐明杰
  • 3篇陈圣宝

传媒

  • 11篇中国修复重建...
  • 8篇中华关节外科...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2003年上...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附PRP修复巨大褥疮一例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以及PRP促进软组织修复和皮肤愈合的机制.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重2.5~3.0 Kg,雌雄不...
袁霆张长青陆男吉李四波曾炳芳
关键词:皮肤缺损富血小板血浆褥疮
文献传递
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共存体系的潜能和条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采用含3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内皮细胞诱导液诱导1周,然后更换为含1×10-8mol/L地塞米松、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30μg/mL维生素C的成骨细胞诱导液继续诱导7~14 d。诱导前以只加10%FBS的H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结果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分离培养的hMSCs表达CD90、CD105和CD44,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也不表达HLA-DR。诱导14 d后,hMSCs表面标志CD90和CD105的表达下降(P<0.05),成骨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HLA-DR及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增加(P<0.05)。诱导过程中原先长梭形的细胞缩短,细胞出现分层。h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有钙结节形成。结论hMSCs先后经内皮细胞诱导液和成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可在体外向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体系。
郭尚春陈欣袁霆张长青王金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分化细胞表面分子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张长青曾炳芳袁霆徐铮宇宋文奇郭尚春邵雷苏琰安智全吕汝举
该项目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富血小板血浆(PRP)离心管,可在同一管中,通过二次离心方法,方便、快捷、安全地制作PRP,不仅可以得到稳定、高浓度的生长因子,而且避免了二次离心过程中,由于移液而可能造成的血样污染。  该项目在...
关键词: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本文探讨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的陶瓷人工骨(主要成份是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对管状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张长青袁霆曾炳芳陶海荣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修复陶瓷人工骨骨缺损
文献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版)被引量:1
2023年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一种以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足踝部疾病,可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期踝关节炎,严重影响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OLT的疗效尚不确切。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OLT的主要手段,且手术方式多样,然而最佳手术方式尚无定论,同时,病变软骨清理后的再生修复亦是治疗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现已逐渐应用于OLT的治疗,但PRP治疗OLT的技术与规范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组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专家共识(2023版)》,就PRP的制备及使用,PRP治疗OLT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及相关问题提出15条推荐意见,以规范PRP对OLT的治疗。
施忠民顾文奇杨云峰王旭徐海林张晖洪劲松李棋张明珠陶旭胡勇魏民邢丹袁霆郭秦炜张长青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组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足踝学组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距骨软骨疾病
富血小板血浆新型分离装置的研发及其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张长青袁霆贾伟涛汪泱谢雪涛高悠水谢宗平赵世昌位晓娟
该项目所属领域为骨外科学(3202745)。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再生修复一直是临床的主要难题之一。如何安全有效地从自体血中提取生长因子,并结合干细胞与生物材料技术修复组织损伤是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该项目组经过十余年不懈研...
关键词: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软骨缺损修复
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本文采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102例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探讨了该法的疗效.
张长青徐铮宇袁霆曾炳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吻合血管腓骨移植
应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技术分析富血小板血浆全球研究特征及趋势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研究认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价全球富血小板血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
邢丹袁霆赵昱林剑浩
关键词:骨科富血小板血浆可视化研究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含有的多种生长因子已被证实可促进一些特定细胞的增殖分化。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和地点:同体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液8mL制作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在背部脊柱两侧分别制作面积为3cm×3cm的全层皮肤缺损。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皮肤缺损区以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覆盖,另一侧为对照侧,以自体血凝块覆盖,用3M膜密封创面。术后第5,10,15,20天通过大体观察,面积计算以及组织学切片来观察两侧伤口愈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和全血中血小板浓度。②两组创面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明显大于全血涂片。术后第5天,可见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炎性渗出物较少;术后第5~20天,两侧创面逐渐缩小,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创面缩小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新生皮肤较对照组成熟。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促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修复。
唐明杰袁霆张长青欧阳跃平曾炳芳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皮肤缺损
联合单层培养和三维培养的两步法培养软骨细胞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联合单层培养和三维培养方法,探讨软骨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方法第一步先将软骨细胞进行常规单层培养扩增,第二步再将单层培养第4代软骨细胞包裹于海藻酸钠水凝胶中进行三维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定期观察软骨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锥虫蓝染色和LIVE/DEAD○RKit试剂盒检测软骨细胞的活力和细胞增殖;通过组织化学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变化。结果单层培养3代之前软骨细胞能保持正常的组织学形态,三维培养能使去分化的4代软骨细胞逐渐恢复并持续维持正常的软骨组织表型。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的4代以前的细胞活力保持在90%左右,第4代以后开始下降;三维培养的软骨细胞活力都保持在90%以上。在细胞增殖率方面,单层培养6代软骨细胞(28d)总的倍增率是同期三维培养的44倍。单层培养的软骨细胞4代之后,其细胞外基质平均染色强度降低(P<0.05);三维培养21d和28d后的软骨细胞外基质表达强度与7d时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通过单层培养使软骨细胞适宜扩增,然后将其转入水凝胶中三维培养恢复退变的软骨组织表型,可达到既扩增自体软骨细胞数目同时又保持正常组织表型的目的,两步培养法是一种较理想的软骨细胞培养方法。
郭尚春袁霆芮碧宇陈欣孙辉张长青曾炳芳
关键词:软骨细胞细胞培养表型细胞增殖海藻酸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