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言伟强

作品数:66 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成像
  • 13篇体层摄影
  • 13篇X线
  • 12篇影像
  • 12篇磁共振
  • 11篇血管
  • 11篇X线计算
  • 11篇X线计算机
  • 10篇体层摄影术
  • 9篇造影
  • 9篇肿瘤
  • 9篇磁共振成像
  • 7篇影像学
  • 6篇系膜
  • 6篇静脉
  • 6篇肝脏
  • 6篇肠系膜
  • 5篇血管造影
  • 5篇造影术
  • 5篇CT诊断

机构

  • 56篇北京大学深圳...
  • 4篇汕头大学
  • 3篇深圳市中心医...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会同县人民医...
  • 1篇澳门仁伯爵综...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61篇言伟强
  • 25篇刘鹏程
  • 15篇刘远健
  • 12篇王成林
  • 12篇黄嵘
  • 11篇冯飞
  • 10篇邹立秋
  • 9篇江锦赵
  • 9篇袁知东
  • 6篇高文清
  • 6篇杨伟洪
  • 6篇赵艳
  • 5篇成官迅
  • 5篇石桥
  • 5篇刘晓杰
  • 5篇方玲
  • 4篇刘汉桥
  • 4篇罗莉丽
  • 4篇郭学军
  • 4篇杜端明

传媒

  • 12篇罕少疾病杂志
  • 7篇中国CT和M...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影像研究与医...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脂质体在肿瘤治疗及影像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纳米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治疗基因载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包载显像剂对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生成等进行靶向显像,可为了解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提供依据。
言伟强Ande Bao
关键词:脂质体肿瘤分子影像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8个病例均为局限型。8例中7例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纵隔;另1例为多发病灶,位于纵隔、锁骨上窝及腋窝(同一淋巴链区)。病灶大小1.98.3cm不等,CT平扫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晰,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无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显著强化(cT值范围103194Hu),但中心区可见条片状或裂隙样较低强化区;静脉期持续强化且趋向均匀(CT值范围94186Hu)。结论纵隔、颈部或腹部的肿块病变,界限清晰,无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显著强化,提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诊断。
向先俊刘鹏程言伟强黄嵘王成林
关键词:CAST纵隔X线
多层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多层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显示病变的最佳方法。方法:本组共33例:SMA病变14例,其中血栓形成9例,夹层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旋转不良1例;SMV病变19例,均为血栓形成。多层CT血管成像均包括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以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等重建方法。结果:9例SMA血栓形成在MIP均显示清楚,仅4例在VR显示病变,MIP对SMA血栓形成显示明显优于VR(P=0.0294)。3例SMA夹层动脉瘤以MPR显示较好,1例SMA假性动脉瘤和1例动脉旋转不良在VR显示较直观。19例SMV血栓形成在MIP和MPR均显示清楚,VR示病变血管不显像;其中12例SMV周围见侧支循环血管,侧支血管在MIP均显示良好,仅5例在VR显示,MIP对侧支血管显示明显优于VR(P=0.0046)。结论:运用多层CT后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显示SMA和SMV病变,在上述3种重建方法中MIP对SMA血栓形成及SMV周围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最理想。
谢江平言伟强刘进康周正明赵金山陈斌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造影术
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3D-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25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三维血管成像,常规采用VR技术,并以MIP和MPR为辅助成像方法。结果25例共发现28个颅内动脉瘤,22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2个)。3D-MSCTA所见病灶与手术结果或DSA所见相吻合。结论3D-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周围解剖关系,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等特点,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言伟强刘晓杰江锦赵刘远健方玲王成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实质损害的MRI影像学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在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合并脑实质损害的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CVST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经临床资料及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作常规MRI的T_1WI、T_2WI序列及MRV,MRV采用三维对比增强法,分析、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实质损害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8例经MRI及MRV检查均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存在,14例患者并发脑实质损害,其中脑梗塞9例,脑出血5例。结论 MRI可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同时能较好的显示脑梗塞、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综合应用常规T_1WI、T_2WI序列及MRV可无创诊断CVST,同时为CVST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单慧明刘鹏程邹立秋黄嵘言伟强江锦赵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脑梗塞磁共振静脉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的CT灌注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CT灌注扫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病灶的可靠性 ;定量研究急性梗死灶伽玛(γ)曲线的参数特征 ,以期指导临床对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分析、诊断。方法 使用ImatronC 15 0型电子束CT(EBCT) ,灌注扫描程序 ,扫描对比剂流动模型 ,观察拟合的曲线以及在不同灌注量中的变化 ;选取 6只健康家犬 ,麻醉后经开胸手术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旋支分支 ,使左心侧壁部分梗死。通过EBCT灌注扫描 ,观察正常和梗死区的形态及其灌注曲线变化 ,分析正常和梗死区的曲线特征和各参数 ,经统计学处理 ,提出其差异和鉴别点。有 2只同时经单光子发射体层计算机(SPECT)扫描 ,所有标本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处理 ,与扫描图像比较 ,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结果 不同灌注量的模型扫描曲线上升斜率不同 ;犬心肌的正常灌注曲线为一上升稍快 ,继之平缓下降的γ 曲线 :其上升时间约 10~ 13s,上升CT值约 34~ 37HU ,峰值CT值约 70~ 81HU。而梗死心肌的上升时间延长 ,平均 19 9s左右 ,上升CT值和峰值CT值降低 ,平均分别为 2 0 0和 5 3 8HU ,与正常心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与梗死心肌的灌注曲线有显著性差异 ,CT灌注扫描能够检测。
刘远健冯晓源沈天真陈星荣言伟强王成林刘鹏程
关键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CT值病灶线特征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MR脑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CYST)形成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自2001年8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作常规SE序列和2D—TOF静脉成像(MRV),10例患者做DSA,8例患者做3D—TOF动脉成像(MRA)。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CVST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例患者共显示34个CVST。SE序列显示9例17个,表现为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出现异常信号。MRV显示11例32个,表现为正常静脉窦高信号消失或其内充盈缺损。DSA显示10例30个。MRA显示2例(2/8)脑动脉血管减少。MRV显示的病变静脉窦数目明显高于SE序列,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93_3%(相对DSA)。MRV示6例经导管内注药溶栓治疗后随访的患者大部分病变静脉窦恢复正常高信号,溶栓前MRA所示脑动脉血管减少的2例患者则显示动脉血管明显增多。结论MR脑血管成像在CVS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言伟强罗莉丽邹立秋刘汉桥冯飞田鑫韩志华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SCT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应用MSCT多期扫描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临床证实的肝FNH12例病人行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显示病灶形态和增强特点,并作3-D血管重建,进行综合影像学分析。结果12例中11例为单发病灶,另1例多发(2个病灶)。CT平扫8个病灶呈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1个为高密度。对比增强特点:所有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9例为等密度,4例为稍高密度。8个病灶检出中央瘢痕,其中6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面积减少或消失,2例延迟期瘢痕呈稍高密度强化。血管重建可见主要来自肝动脉(其中一例来自肝外血管)的较粗大供血动脉。结论FNH在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特征性表现,MSCT可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汪春荣刘远健言伟强王成林江錦赵袁知东刘晓杰刘鹏程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急性肠缺血的MSCT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MSCT对急性肠缺血(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MI患者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MSCT肠系膜血管成像(MSCTA)图像,描述AMI的肠系膜血管及其相关病变MSCT的表现特点。结果5个病例中,1例肠系膜血管显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2例,其中1例断面图像表现为SMA起始端以远血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A起始端以远未显影;另1例断面图像SMA未见明显异常,MSCTA显示SMA近端局限性狭窄,血管壁明显增厚。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2例,其中1例SMV完全闭塞,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V和门静脉均未显影;另1例SMV内见充盈缺损影,MSCTA示SMV内见条状低密度影。5例均见小肠病变肠管壁明显增厚、肿胀,肠管积液扩张及腹水,2例见肠系膜水肿,2例并肠壁积气。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AMI的肠系膜血管及相关病变情况,是AMI的理想检查方法。
言伟强刘晓杰刘远健江锦赵方玲王成林刘鹏程
关键词:肠缺血肠系膜血栓形成X线计算机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特征。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影像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为脾切除术后,5例为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MRI平扫图象上,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影明显强化,表现为扩张迂曲的网状血管结构。增强扫描1例出现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2例见门静脉提前显影。1例可以出现肝外胆管低位梗阻。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黄嵘王成林言伟强成先义冯飞田鑫戚玉龙刘汉桥刘鹏程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