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冠宇

作品数:18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降水
  • 6篇汛期
  • 5篇前汛期
  • 5篇华南前汛期
  • 3篇低频
  • 3篇低频振荡
  • 3篇典型旱涝年
  • 3篇源地
  • 3篇中尺度
  • 3篇位涡
  • 3篇冷空气
  • 3篇旱涝
  • 3篇暴雨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振荡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2篇中尺度系统
  • 2篇水汽
  • 2篇水汽输送

机构

  • 15篇湖北省气象局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教育部
  • 1篇淮河流域气象...
  • 1篇三峡梯调通信...

作者

  • 18篇许冠宇
  • 5篇李丽平
  • 5篇吴涛
  • 3篇刘希文
  • 3篇杨浩
  • 3篇张家国
  • 2篇柳艳菊
  • 2篇周悦
  • 2篇牛奔
  • 2篇成丽萍
  • 2篇钟敏
  • 2篇韦惠红
  • 2篇李双君
  • 1篇王晓芳
  • 1篇舒斯
  • 1篇龙利民
  • 1篇靳莉莉
  • 1篇韩芳蓉
  • 1篇黄小彦
  • 1篇张蒙蒙

传媒

  • 3篇气象
  • 3篇暴雨灾害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0年夏季鄂西南一次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2020年7月26日鄂西南出现了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建始县城区及附近乡镇在10 h内雨量超过250 mm,导致罕见山洪灾害。利用常规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高分辨率EC再分析资料,分析该过程天气形势背景、中尺度环境,以及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揭示极端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维持两槽一脊,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适中,是鄂西南强降水较长时间维持的有利条件;(2)冷空气侵入四川盆地导致西南涡发展,涡前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加上鄂西南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形成深厚正涡度柱和强烈垂直上升运动,是导致极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3)建始县附近先后经历了后向传播型(BB-QS)及涡旋型(VS)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而“倒喇叭口”地形导致雷暴冷池逆流并与环境风形成稳定的中尺度辐合上升运动,是极端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
罗菊英张家国许冠宇黄小彦章翠红
关键词:极端暴雨中尺度系统地形
湖北省不同类型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被引量:16
2022年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湖北省2007-2015年雷暴大风的天气类型、时空分布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箱线图展示的结果分区域分季节讨论了各型雷暴大风的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雷暴大风分为高空冷平流强迫型、低层暖平流强迫型、斜压锋生型、准正压型,其发生在3-8月,其中夏季(6-8月)雷暴大风占其全年总数的78%;一天中,其主要发生在15-19时,峰值在16时;雷暴大风空间分布不均,其高频中心位于鄂西南的宜昌和鄂东的黄石。(2)各型雷暴大风存在季节和区域差异,斜压锋生型主要出现在春季,高空冷平流强迫型、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准正压型主要出现在夏季;高空冷平流强迫型在鄂西北发生最多,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在宜昌地区、江汉平原、鄂东均出现较多,准正压型和斜压锋生型在鄂东发生最多。(3)高空冷平流强迫型雷暴大风的850 hPa与500 hPa温差(ΔT_(85))和中低层(925-500 hPa)风垂直切变(S_(L95))较大,850 hPa露点温度(T_(d85))偏低;低层暖平流强迫型的S_(L95)、K指数均较大;准正压型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较大、S_(L95)、低层(925-700 hPa)风垂直切变(S_(L97))较小;斜压锋生型的S_(L95)和S_(L97)均较大。(4)湖北雷暴大风的对流参数K指数、ΔT_(85)、CAPE的阈值分别为35℃、25℃和925 J·kg^(-1),鄂西北、鄂东的对流参数离散度较大,按区域归纳各型雷暴大风的对流参数阈值,对当地雷暴大风预报预警更有指导意义。
韦惠红许冠宇刘希文张家国李双君姜杰
关键词:雷暴大风环境参数
不同标准下湖北省霾日分布特征及气候因子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1981-2013年湖北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基于不同判识标准,探讨湖北省霾日数和气候因子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左右是霾站日数变化的分界点,之前小幅度震荡,之后显著增加,并在2007年达到峰值。冬季霾日发生最为频繁,其次为秋季和春季。霾日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气候趋势系数在0.60以上。2000年以后5 a以下短周期的转换比较频繁,受人为活动影响加剧。3个霾频发区主要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和襄阳、鄂西南当阳和宜都、鄂东南大冶等地。通过5种判识标准相关性分析发现,标准1更适合于在湖北省霾日的分析中使用。同时对气候因子的分析表明,随着气温的增加和相对湿度的降低,霾日数呈显著增加,相关系数达0.6。
岳岩裕周悦陈赛男王晓玲许冠宇
关键词:气候因子
利用天气雷达平均散度产品分析短时强降水大气低层辐合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使用湖北新一代天气雷达平均散度反演产品,结合高空、地面和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短时强降水发生发展过程中大气低层辐合的演变特征,检验低层辐合的预警指示意义,并解释其天气意义。结果表明:低层辐合演变一般具有单波谷或双波谷特征,且中尺度特征明显。在强降水前期低层散度为辐合或由辐散转为辐合,强降水集中期低层辐合发展至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强降水后期低层转为辐散。低层辐合且明显增强可能具有预警指示意义。雷暴冷出流和低空急流加强对低层辐合有重要贡献。
吴涛牛奔许冠宇管振宇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低层辐合
华南前汛期典型旱涝年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与冷空气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10年华南85站逐日降水及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选取2004、2010年为华南前汛期降水典型旱、涝年,分别统计旱涝年降水及冷空气低频特征,讨论低频冷空气与低频降水的关系,并揭示低频冷空气信号源地。结果表明:(1)涝年降水存在10~20 d和30~60 d显著低频周期,旱年还存在20~30 d低频周期。无论旱涝年,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0~20 d低频位涡与同频域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2)涝年华南前汛期10~20 d低频冷空气直接源地位于华北至渤海一带,南传特征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西西伯利亚地区,高层高位涡空气沿315 K等熵面向低层输送,干侵入为西北路径。旱年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传播特征不明显,高层冷空气源地位于平流层低层东北地区,由于高低层位涡传输通道断裂,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干侵入为东北路径。
许冠宇杨浩王晓芳李丽平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低频振荡位涡
2010年华南前汛期低频水汽输送对低频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华南85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及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与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揭示了低频降水的低频水汽输送源地和通道。201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呈显著10-20 d和30-60 d的低频振荡,两个低频分量峰(谷)值位相叠加,对应降水偏多(中断);反位相叠加,对应降水偏弱。水汽通量的10-20 d低频分量明显强于30-60 d分量。影响华南10-20 d低频降水的低频水汽输送源地主要包括30°S附近的南印度洋、苏门答腊岛及加里曼丹岛之间地带的西南源地、赤道中太平洋区域的东南源地;与之相应有西南和东南两个低频水汽输送通道。可利用水汽源地的低频水汽输异常环流特征提前6 d预测10-20 d低频降水。
李丽平许冠宇柳艳菊
关键词:气候学华南前汛期
一次春季江淮气旋混合型对流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采用天气雷达、高空地面观测、1°×1°NCEP再分析场资料,分析一次春季江淮气旋形成发展过程中混合型(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对流天气特征,初步解释了不同类型对流天气形成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在时空分布和对流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局地冰雹主要由气旋形成阶段离散对流线产生,带状短时强降水由气旋形成阶段人字形对流线上及发展阶段S形对流线后部的列车线/邻接层状云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产生,大范围大风主要由江淮气旋发展阶段S形对流线上尾随层状云降水类MCS产生。江淮气旋是大尺度天气系统斜压发展的结果,对流活动使锋面低层辐合增强,对气旋形成发展有加强作用。强对流天气的产生与江淮气旋动力热力场有密切关系。气旋形成阶段,西南涡结合山区地形提供了有利于鄂西南大冰雹形成的环境场,暖式切变线以及气旋发展阶段受南支槽影响的冷式切变线,提供有利于风暴列车效应形成的环境场而产生短时强降水;气旋发展阶段,冷式切变线提供有利于后部入流急流形成的环境场而产生大范围大风。
吴涛许冠宇李双君魏凡
关键词:江淮气旋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应用
徐双柱吴涛张萍萍王继竹韦惠红刘希文车钦董良鹏龙利民杜牧云张蒙蒙王珊珊许冠宇舒斯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项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2007年和2013年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应用示范系统项目,研究内容属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科学分支。项目围绕暴雨在风云卫星上的特征及其成因、暴雨云团实时识别跟踪和暴...
关键词:
关键词:暴雨预报气象卫星资料
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GODAS逐月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MLD多年平均气候及异常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30~40°N之间混合层最深,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2)日期线附近的北太平洋中部海域是各季MLD年际异常共同最显著区域;仅夏季MLD年际异常与ENSO存在一定关系;秋、冬和春季MLD还存在明显年代际异常特征。3)当前冬北太平洋西部及中部MLD加深时,次年黄河下游部分地区、黄淮、江淮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广西南部除外)降水将偏少;河套地区、内蒙东部及东北大部降水可能偏多。
李丽平成丽萍靳莉莉许冠宇
关键词:混合层深度中国夏季降水北太平洋
湖北省冻雨天气特征及其判定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站多时次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以及武汉、宜昌和恩施的探空资料,对1998—2014年湖北地区冻雨天气的主要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冻雨发生发展过程的气象要素和大气层结特征,给出了基于正负能量面积的冻雨发生定量化判断方法。结果表明:乌山阻高型和贝湖阻高型是导致湖北省出现冻雨天气的两种主要天气形势;2005年和2月是冻雨主要发生的年份和月份;共存在3种典型的气温层结演变特征,其中"暖雨-冻雨-固态"的气温层结演变最易导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冻雨天气;基于正负能量面积的冻雨判定方法为:3层层结时,正能量面积(ASP)小于80℃·hPa,负能量面积(A_(SN))小于400℃·hPa,且正负能量关系为(5.71ASP-257.14)≤ASN≤(6.25ASP+200);2层层结时,ASP为350-650℃·hPa,AS)为200-400℃·hPa,且正负能量关系为(ASP-350)≤ASN)≤(ASP-100)。
周悦许冠宇高正旭杨加仑
关键词:冻雨温度层结逆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