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久兵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MAPGIS的广州市主要陆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类型,它们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在历史上带给了人类无尽的伤痛,在将来还会继续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 谢久兵
-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风险评估模型MAPGIS
- 文献传递
-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初建——以广州市崩塌灾害为例被引量:9
- 2006年
- 地质灾害的研究必须基于其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属性特征,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风险评估是这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内容,也是新世纪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鉴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即基于格网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行政单元的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和基于危险度和易损度乘积的区域风险评估。同时以广州市崩塌灾害为例,采用该模型进行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谢久兵朱照宇周厚云欧阳婷萍
-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易损性评价崩塌
- 南海北缘早-中更新世之交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对比被引量:3
- 2006年
- 文章根据一系列野外调查和年代测定以及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测试分析,阐述了南海北部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中更新世北海组的沉积相、化学组分、磁化率等特征。并描述了该区构造变形、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在0.9—0.7MaB.P.的早-中更新世转换期间(中国第三大构造-地貌阶梯主隆起期)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动.导致了沉积相由海陆交互相向陆相的转变、大陆风化和剥蚀作用的增强、海平面急剧下降、火山强烈喷发以及褶皱、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形成。这种事件群发性所指示的构造活化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记录相似,例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华东和西部;同时指示,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不仅导致其自身构造-地貌-气候的剧变,而且引起了周边地区乃至中国和东亚大陆环境的剧变。这种构造运动可能是在气候一构造旋回的规律下,受气候-构造耦合系统的控制,即受内外动力系统的控制,或全球构造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控制。
- 朱照宇谢久兵郑王琼莫生杨超饶志国周厚云王俊达
- 关键词:新构造南海北缘
- 热带季风区红土演化与温带寒带环境变迁对比
- 朱昭宇周厚云谢久兵
- 该课题初步建立了沉积—红土系列的年代地层框架和岩石地层学序列。岩性岩相组合,色调变化和化学元素分析与矿物组合变化反映出本剖面经历了4次大的沉积环境变化旋回,从老到新分别为:7~8MaBP陆相沉积为主(夹海陆交互相)-4~...
- 关键词:
- 关键词:红土温带寒带
-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遗址处L15层磁组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吴翼朱照宇饶志国杨恬谢久兵
- 关键词:猿人遗址组构特征头骨化石动物群化石黄土剖面
- 南海全球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2年
- 本文以文献资料和作者的工作成果 ,简略回顾了近年来南海海域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 ,其中包括 :南海深海区已经初步建立了约 33Ma以来的年代地层学框架 ,查明了一系列长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阶段、轨道演化周期及其转型(如“中更新世革命”)、突发环境事件 (如大火、火山、玻璃陨石事件 )和短时间尺度的非轨道事件 (如“新仙女木事件”、H事件和D O事件 )以及高分辨率环境演化记录。文中还指出需要加大南海的研究力度 ,以利于查明全球变化中的海 -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
- 朱照宇邱燕周厚云陈俊仁欧阳婷萍钟和贤谢久兵
- 关键词:全球变化年代地层学突发事件动力学机制
- 广东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质灾害防治被引量:17
- 2003年
- 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匀,近年来引起地质灾害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类活动。人类对边坡和植被的改造是在沿海地区现有的地质环境背景下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动力源。文中提出了广东省防灾减灾的8项建议,这将对本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朱照宇谢先德黄宁生周厚云谢久兵欧阳婷萍文启忠
-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
- 广东省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监测评价综合研究
- 朱照宇匡耀求黄宁生孙大中赵振华万洪富欧阳婷萍乔玉楼谭建军徐瑞松黄镇国胡振宇孙波李定强谢久兵谈芬大张伟强唐金利邓清禄郭国章李富才徐金鸿顾立松刘宇夏怡周厚云苗莉
- 本研究是为广东省提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监测评价数据以及调控实施措施。十多年来本研究团队开创并发展了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对我省及各地市的水、土地、红土资源质量与资源承载力、全球变化资源环境效应和环境...
- 关键词:
- 关键词: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 华南沿海地表红土地球化学特性变异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干预被引量:16
- 2004年
-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研究中代表化学风化与侵蚀作用的共同强度 ;Al2 O3 SiO2 比值与CIA值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区分化学风化作用自然因素变化与侵蚀作用加剧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当样品CIA值异常偏离趋势线时 ,反映出自然化学风化作用的异常变化 ,而Al2 O3 SiO2 比值的异常偏离则可能反映了表层侵蚀作用的加剧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 。
- 朱照宇谢久兵王彦华谢先德黄宁生
- 关键词:红土自然因素华南沿海
-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土壤侵蚀强度的定量分析初探被引量:6
- 2003年
-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可划分出5个侵蚀阶段,其起始年龄分别为11,7.0,0.7,0.3,0.15kaBP。根据高原现代河流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河流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等数据建立了各个指标的回归方程。根据各方程和全新世不同时期阶地沉积物的实测数据,计算了各个阶段的平均古侵蚀强度和流域输沙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土流失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的:在11000~7000aBP时期以构造活动因素为主,在7000~2000aBP期间以气候因素为主,在2000~700aBP和300aBP以来以人为活动因素为主,而在700~300aBP是构造活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因素。自然因素的突变作用一般大于人类活动的作用,而现代人类活动的加剧程度大约是自然侵蚀强度的45.5%。
- 朱照宇周厚云谢久兵欧阳婷萍
- 关键词:黄土高原全新世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