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水稻
  • 8篇纹枯病
  • 8篇纹枯病菌
  • 8篇枯病
  • 8篇病菌
  • 5篇小麦
  • 4篇玉米
  • 4篇生物学
  • 3篇稻纹枯病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水稻纹枯病
  • 3篇水稻纹枯病菌
  • 3篇丝核菌
  • 3篇作物
  • 3篇小麦纹枯病
  • 3篇小麦纹枯病菌
  • 2篇生物学特性比...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立枯丝核菌

机构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周而勋
  • 8篇贺晓霞
  • 8篇杨媚
  • 2篇杨迎青
  • 2篇李明海
  • 2篇廖欣
  • 2篇刘建忠
  • 2篇李勇
  • 1篇唐芳
  • 1篇彭正凯
  • 1篇曹琦琦
  • 1篇邹成佳
  • 1篇张德涛
  • 1篇李献军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种作物纹枯病菌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为明确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之间的生化差异,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这3种作物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pp.)18个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3种纹枯病菌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图谱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图谱比酯酶同工酶图谱更具多样性.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可溶性蛋白谱带有14-19条,而小麦纹枯病菌可溶性蛋白谱带7-9条;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酯酶同工酶谱带有5-7条,而小麦纹枯病菌仅有3条,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NTSY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朱名海贺晓霞杨媚周而勋
关键词:纹枯病菌水稻小麦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纹枯病菌转化系统的建立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由于该病原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因而在防治上非常困难。立枯丝核菌目前至少有14个融合群(anastom...
杨迎青杨媚李明海李勇贺晓霞周而勋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
文献传递
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丝核菌(Rhizoctonia)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土传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为害严重.由丝核菌引起的三大作物纹枯病给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比较了在不同的培养基、温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水稻、玉...
贺晓霞廖欣刘建忠杨媚周而勋
关键词: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水稻玉米小麦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纹枯病菌转化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1
2010年
为建立水稻纹枯病菌的T-DNA插入诱变转化系统,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ⅠA)强致病力菌株GD118为转化的初始菌株,从预诱导时间、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时乙酰丁香酮的浓度、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固体诱导培养基(SIM)的pH值等5个方面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成功地建立了适合于水稻纹枯病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的优化系统。这个优化系统的转化条件如下:以30μg/mL的潮霉素B作为转化子的筛选浓度,预诱导8h,共培养20h,共培养时固体诱导培养基上的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mol/L,共培养温度25℃,共培养时固体诱导培养基pH5.6~5.8。采用这个系统筛选到的转化子继代培养5代后,在含30μg/mL潮霉素B的PDA平板上仍表现明显的抗性。从得到的转化子中随机抽取10个,利用根据抗潮霉素hph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转化子均能扩增出500bp左右的预期条带;与此同时,以4个根癌农杆菌作为阳性对照,用根癌农杆菌Vir基因特异引物对转化子进行PCR扩增,以排除转化子受农杆菌污染所致的假阳性,结果表明:4个根癌农杆菌均能扩增出Vir基因条带(730bp),而10个转化子均未能扩增出相应条带。以上两个PCR扩增的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T-DNA已经插入到目标菌株GD118中。
杨迎青杨媚李明海李勇贺晓霞周而勋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
3种作物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差异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贺晓霞曹琦琦彭正凯杨媚张德涛周而勋
关键词: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菌生物学特性
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正>丝核菌(Rhizoctonia)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土传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为害严重。由丝核菌引起的三大作物纹枯病给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比较了在不同的培养基、温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水...
贺晓霞廖欣刘建忠杨媚周而勋
文献传递
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对3种作物的交互致病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明确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水稻、玉米和小麦的致病力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纹枯病菌菌株各20株,通过人工接种对这些菌株在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上的交互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和结论】各供试纹枯病菌菌株都能单独侵染3种作物,但它们对不同作物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原寄主的致病力较强,而对其他2种供试寄主的致病力较弱.本研究结果为预防作物轮作和间作过程中的交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王陈骄子贺晓霞杨媚周而勋
关键词:丝核菌水稻玉米小麦
华南3省(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探明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分化与菌株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从我国华南3省(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33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本,在分离到3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培养性状(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颜色、菌核数量)、菌丝融合群、菌丝细胞核数目以及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可划分为慢、中、快3种类型,菌株数分别为3株(0.90%)、136株(40.60%)和196株(58.50%);产生菌核的数量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无菌核或极少形成菌核、菌核量少、菌核量中等和菌核量多,各有4株(1.19%)、59株(17.61%)、238株(71.04%)和34株(10.15%)。菌株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融合群的ⅠA亚群,即AG-1ⅠA。从中随机选取50个菌株进行菌丝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细胞核数目介于7~13个。对其中270个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可划分为中等致病力和强致病力2个致病型,分别为208株(77.04%)和62株(22.96%),未发现弱致病力菌株。综合分析表明,所测菌株的致病型与菌丝生长速率及菌核产生数量各异,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邹成佳唐芳杨媚贺晓霞李献军周而勋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培养性状菌丝融合群致病力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